精神科開放式病房護理管理流程研討
尹華
【摘要】 為了盡可能讓精神病人享受正常生活及適應市醫療市場需要,精神病院管理模式已從傳統監管式、封閉式逐步向自愿接受治療、開放式管理模式轉變,精神病醫院實施開放式管理,已成為精神衛生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我院精神科部分病房實施開放式管理已是大勢所趨。我科作為精神科開放式病房,于2000年開始陸續收治精神病人,本文對我科近十年開放管理精神病人進行護理管理分析、探討,認為目前管理符合絕大部分病人需要:有獨立休養空間、自由活動、自主進食等。
【關鍵詞】 開放式病房 護理管理
1 把好入院關口
門診護士在病人掛號時做好門診分流工作,門診醫生做好首診負責制,首先讓家屬認識到患者有病,根據病人的病情及實際情況為病人選擇適宜病區。
2 病區做好新入院病人接待工作
2.1熱情為病人作入院環境、制度等介紹,讓病人有到家的感覺。
2.2風險評估 護士在熱情接待病人時,認真做好入院評估,如風險評估高分值者應報告醫生。
2.3護士應向家屬交待病人目前病情及存在的危險性、風險性,強調家屬24小時陪護病人。
2.4對于風險評估為高度危險者、自殺、自傷、傷人、毀物、外走等病人,建議家屬將病人轉至封閉式病房,并講解開放式病房、封閉式病房的責任歸屬,強調開放式病房對病人的監護責任轉移至家屬,用通俗易懂的言語講解病人住開放式病房的一切責任均由家屬承擔。
2.5履行相應簽字手續,如入院指導、陪護人員須知等知情同意書。
3 提供家庭式病房
3.1病房分低、中、高三檔次,家屬根據各自經濟狀況及征求病人意見,選擇適宜病房,科室根據其病房檔次提供相應服務。
3.2患者由家屬陪護。
3.3醫院不統一服裝,患者可穿自己喜好衣服。
3.4患者隨家屬自由進出病房,在院外自由活動。
3.5患者能自由支配經濟和購物,不限定所帶物品。
3.6患者離開病區,向醫生、護士說明,并履行相應簽字留言手續。
4 強化護理人員的安全和風險意識,保持高度責任心和使命感
4.1成立護理安全管理小組,定期組織護士分析不安全因素,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確保“三安全”(環境、危險品、病區人員的安全)落實到位。
4.2護士長根據科室護士結構進行科學合理的排班,并要求護士認真履行各崗職責,堅守崗位,加強責任心。 4.3按分級護理要求巡視病房,深入病房,了解不同患者的期望和要求,并設法滿足病人的合理要求。
4.4護理組長晨列隊時,各專業組長交待各自組上的重點病人,輔助班護士交待護理活動過程中新發現問題,夜班護士交待夜間病房情況,讓當天在班人員了解整個病區的情況,做到重點、特殊病人當班者心中有數。
4.5科室晨會時,專業組長將收集到的信息在晨會上交班,交班內容包括:新入院病人風險評估分值高的患者;治療效果不佳患者;病情有波動、病家不滿意的方面等。
4.6指導護士對重點患者的安全風險進行預見性判斷,加強管理,完善安全措施。重點患者做到三交、三接、三清。
三交即寫書面交班、口頭交班、床頭交班。
三接即患者病情交接、治療護理情況交接、特殊器械交接。
三清即口頭講清、書面寫清、床邊看清。
4.7對躁動不安、情緒不穩患者護士要引起重視,隨時了解患者的思想動態,加強心理護理,必要時遵醫囑給予保護性約束。
4.8有如下情況:有外跑、嚴重沖動、傷心、病情重而無防護照應者;對患者存在不按時返院,不規則服藥等,給予說服教育或彈性管理后仍無效或不遵從者,可建議家屬將病人轉至封閉式病房治療,并幫助家屬克服對封閉式病房存在的種種顧慮。
4.9病人轉診由家屬和主管醫生或護士陪同,以穩定病人情緒,增加患者遵醫行為。
5 提升護士素質
5.1培養護士養成良好職業素質,同情、體貼、關愛病人。
5.2護士樹立“五心”服務意識 五心,即對患者有愛心、對疾病關心、服務熱心、護理細心、解釋耐心。
5.3換位思考 關心患者體驗,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盡可能為患者解決實際問題或滿足其正當需求,對家屬提出質疑耐心、細致、熱情地給予解釋。
5.4不能隨意泄露患者疾病及個人隱私。
6 健康教育工作
6.1新入院病人前3天健康教育天天講,重點事項班班強化,病人入院5天內,病人家屬知曉病人的診斷治療情況等。
6.2健康教育采取個人、小組、集體三種形式。
6.3健康教育課程標識于科室醒目位置。
每周五下午16:00—17:00由科室資深醫生、護士進行輪流健康教育指導課。
由于對精神科封閉式病房的恐懼,患者不愿接受住院治療,往往延誤了系統治療的最佳時機。建立開放式病房是精神科發展的需要,開放式病房滿足了一大部分患者的要求。開放式病房的建立為這些患者提供了良好的住院環境及人性化管理,確保患者在安全、舒適、愉快的環境中接受治療和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