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精神科護理人員職業損傷及防護調查分析

佚名

作者:肖愛祥 陳翠薇 葉瑞鳴 黃麗紅

【關鍵詞】 精神科;護理人員;職業損傷;職業防護

【摘要】 目的 探討精神科護理人員職業損傷與防護狀況,為制定精神科護理人員因職業暴露導致職業損傷的防護措施提供依據。 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的護理人員職業防護調查表,對360名精神科護理人員職業損傷及職業防護的情況進行調查分析。 結果 職業意外損傷以針刺傷及患者攻擊致傷最常見,發生率分別為85.8%與80.6%,針刺傷是傳播疾病的主要途徑。 結論 加強護士安全教育與管理,有效采取職業損傷的預防措施,規范處理流程,減少職業損傷。

【關鍵詞】 精神科;護理人員;職業損傷;職業防護

Investigations and analyses of occupational injury and protection in psychiatric nurses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occupational injury and protection status in psychiatric nurses in order to provide bases for making protective measures to avoid occupational injury produced by occupational exposure. Methods Investigations of occupational injury and protection status were conducted with a selfmade questionnaire in 360 psychiatric nurses. Results Needle lesion and patient's aggressive injury were the commonest occupational injuries, incidences of them were 85.8% and 80.6% respectively. Needle lesion was main pathophorous route, and nurses were lack of knowledge of occupational protection. Conclusion In order to reduce occupational injury, we should strengthen nurse's safety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take effective protective measures and to standardize working technological process.

【Keywords】 Psychiatric department; nursing staffs; occupational injury; protection 醫護人員特別是護理人員的職業安全是近年來越來越被關注的重要話題。精神科護理的對象是精神病患者,護理人員不僅要面對普通護理人員所面臨的各種職業風險,同時還要面對隨時可能遭受精神病患者沖動攻擊行為而造成傷害的危險。為探討目前精神科護理人員職業損傷與防護的情況,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減少職業損傷,作者對360名精神科護理人員職業損傷及防護情況進行了調查,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抽取2005年11月廣州市精神病醫院從事精神科臨床護理工作的360名護士為調查對象。其中男46名,女314名;年齡21~51a,平均28.15±8.46a;護齡1~35a,平均9.58±6.84年;職稱:副主任護師2名,主管護師18名,護師80名,護士260名。

1.2 調查方法 根據相關文獻資料自行設計調查問卷,調查內容包括:護理人員的基本情況,職業損傷的生物學、物理、化學、心理因素,職業防護相關內容。共發出問卷360份,收回360份,回收率100%。對收回調查問卷進行整理分析。所有數據采用SPSS10.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

2 結果

2.1 職業損傷的危險因素

2.1.1 意外損傷 調查對象認為在工作中威脅最大的意外損傷:患者直接攻擊致傷198名(55.0%),針刺傷86名(23.9%),安瓿割劃傷68名(18.9%),工作中摔傷6名(1.7%),其它2名(0.56%)。曾遭受損傷的人數:遭受過患者不同程度的攻擊290名(80.6%),其中患者抓傷或咬傷最為常見,占70%;發生過針刺傷309名(85.8%),發生針刺傷的主要環節45.2%是在操作完畢回套針帽時,41.5%認為是在注射操作時;安瓿割劃傷230名(63.9%),主要原因是認為玻璃易碎(59.6%),其次是不易折斷(22.4%)與手未保護好(12.2%);工作中摔傷46名(12.8%),其他40名(11.1%)。

2.1.2 生物因素 在患者的血液、排泄物、嘔吐物、病原體對護士造成影響的調查中,52.2%的護理人員認為接觸患者血液產生職業風險最大;216名(60.0%)認為傳播疾病風險最大的途徑主要是針刺傷,其次分別是通過呼吸道(22.8%)、皮膚粘膜破損(13.1%)與安瓿瓶割劃傷(4.1%)。認為針刺傷對護理人員健康存在威脅,其中:傳染乙型病毒性肝炎占47.8%(172名),艾滋病占43.3%,普通細菌感染占7.8%,其他傳染病占1.1%。

2.1.3 物理化學因素 護理人員認為,在工作中理化因素影響程度從大到小依次為化學消毒劑、輻射、地面滑、化學藥品、噪音等。認為輻射主要來源于紫外線,噪音主要來源于患者。

2.1.4 心理因素 46.7%的護士認為在工作中存在很大心理壓力,37.2%認為有較大壓力,只有8.9%認為偶爾感到有心理壓力。壓力主要來自于病房環境(28.3%)、工作強度(26.7%)、管理要求嚴格(22.2%)、專業技術要求高(11.7%)、患者或家屬(11.1%)。

表1 影響因素與防護情況調查(略)

2.2 職業防護情況 職業損傷的處理流程的知曉情況,只有18.2%的護士表示很清楚,有23.9%認為完全不知道。認為接受過精神病患者攻擊行為的專業防衛訓練的占88.6%,注射時要戴手套的占60.2%。認為發生針刺傷后應采取預防血源性感染疾病的措施為:擠壓并消毒傷口、查血和免疫注射者149名(41.4%);對傷口進行擠壓、沖洗后消毒處理者175名(48.6%);只需消毒傷口者36名(10.0%)。

2.3 職業損傷的影響因素與防護情況調查結果,見表1。

3 討論

本調查結果顯示,55%的調查對象認為對精神科護理人員威脅最大的意外損傷是患者攻擊致傷,其次是針刺傷、安瓿割劃傷。其中290名曾經遭受過患者攻擊,發生率達80.6%,針刺傷與安瓿割劃傷發生率分別是85.8%與63.9%。提示在精神科護理職業中導致意外損傷很常見,與國內外關于綜合醫院護理人員職業損傷的報道有所不同。美國有報道[1,2],護理人員的針刺傷占職業意外損傷的2/3,國內許多報道[3~5]亦以針刺傷占大多數,發生率均在80%以上。由此可見,精神科護理人員除易發生針刺傷等意外損傷外,遭受患者攻擊的情況也非常多見。患者攻擊致傷的方式以抓咬傷為主,這與精神障礙患者在病態思維的支配下隨時可能出現攻擊行為或對治療護理不合作的情況相吻合。因此,應針對精神科護理人員意外損傷的情況采取相應的對策,加強護士安全教育,定期進行專業防衛技能訓練,靈活運用與患者溝通的技巧,從而提高護士的防護技能。 生物因素直接危害護士的健康。近年來艾滋病的蔓延、乙肝、丙肝等傳染病的發病率明顯提高,經常接觸患者血液、體液及分泌物的臨床護士被感染的危險性增加[6]。通過針刺傷傳播血源性傳染病的危險遠遠大于其他途徑,目前已證實有20多種病原體可經針刺傷接種傳播,其中最危險、危害性最大的是乙肝、丙肝、艾滋病等[6,7]。本調查顯示,大多數被調查者認為,接觸患者的血液與通過針刺傷傳播乙肝、艾滋病對健康的威脅最明顯。規范注射操作程序,禁止針頭用過后雙手回套針帽,及時放入防刺穿的容器;在為不合作的患者注射時要有人協助;改善工作條件,如增加防護用具、改善配置藥物工具和環境,減少玻璃空針的使用,以降低危險因素。

護士在工作中,常常要受到各種化學消毒劑、化學藥品、X光放射線、紫外線、噪音等物理化學因素的影響,如頻頻接觸各種消毒、化學藥品,可以通過呼吸道或皮膚對人體肝腎等器官造成損害,產生致敏、致畸、致癌作用。紫外線的照射易造成人體皮膚產生紅斑甚至皮膚脫落,嚴重的亦可造成皮膚癌變,剌激眼睛易造成不同程度的眼炎[6]。本調查顯示,雖然多數護士對上述各種因素對人體危險有了一定的認識,但要積極采取防護措施,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做好各種藥品與消毒劑的管理,改善病房地面防滑條件,是非常必要的。 面對日趨嚴重的社會心理壓力及工作壓力,護理人員要努力培養自己良好的氣質和廣泛的興趣,正確對待各種心里困擾因素,采取適當方法進行心理調整[6,7]。工作細致認真,嚴防差錯事故,減少護患糾紛,營造良好心境。護理管理者要關心體貼護士,讓護士體驗到被理解、被尊重,降低因心理壓力對健康造成的不利影響。 職業防護的調查顯示,精神科護理人員對職業損傷的處理流程多不清楚,職業防護知識培訓欠缺。因此職業防護應引起醫務人員的高度重視,加強職業防護的管理,制定一系列的職業損傷的預防措施及處理流程、培訓計劃,完善管理制度與方法,從而有效維護護理人員的職業安全。

參與文獻

[1] 李映蘭.美國護士預防經血液傳播疾病的意識和措施[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8):633

[2] 周曉榮.臨床護士自身防護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02,16(8):445

[3] 戴青梅.醫護人員職業性損傷的危險因素及防護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7):532

[4] 任小英,喻姣花,熊宇.護理人員在操作環節中被針刺傷的調查[J].中國康復,2003,18(2):103

[5] 王麗鳳,溫米琴.護理人員工作中被針刺傷的現狀及防護措施[J].寧夏醫學雜志,2005,27(9):643

[6] 賈淑華.護理人員的職業損傷及防護[J].現代護理,2005,11(7):526

[7] 徐秀華.臨床醫學感染學[M].第1版.長沙:湖南科學出版社,1998:530~634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