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早期康復護理對顱內血腫清除術患者預后的影響
汪瑞霞
: 【摘要】目的探討早期康復護理對顱內血腫清除術后患者預后的影響。方法 將60例顱內血腫微創術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治療組在此基礎上給予早期康復護理。并在治療前,治療2周,治療4周時對兩組患者進行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結果 比較2組患者的評分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早期康復護理對顱內血腫微創術后的預后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顱內血腫 微創手術 康復護理 預后
腦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病死率高,致殘率高。其發生率為腦血管病的20,病死率達24~81。傳統開顱手術,腦組織損傷大,腦水腫嚴重,腦死亡、致殘率極高[1]。早期康復護理對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治療腦出血有積極作用,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在內蒙古醫學院附屬醫院2010年8月—2011年5月行腦出血微創患者60例,并在頭部CT或MRI檢查證實基底節岀血13例占22%,破入腦室14例占23%,其他部位出血33例占55%。入選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30例,男27例,女3例;年齡42—84歲,平均60.46±10.48歲。對照組男25例,女5例;年齡40-78歲,平均53.45±9.38歲。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出血部位、出血量、神經功能評分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規術前護理 ①健康指導:向患者及家屬告知病情,介紹相關的疾病知識,取得理解,使之能積極配合手術治療。②術前剃發,對神志清醒的患者交待術中及術后注意事項,對煩躁不安的患者給予鎮靜劑,并觀察呼吸及面色的改變。
1.2.2常規術后護理 血壓觀察:①血壓明顯高于基礎血壓,多見于首次血腫清除量不到1/3~1/2的患者;②患者血壓驟降多見于術中血腫清除過快、過多等,所以術后要密切觀察患者的變化,使其維持在160/100mmHg左右。體溫觀察:腦出血患者的80﹪~90﹪有發熱現象,但應除外中樞熱、吸收熱和脫水熱這三種情況,確定感染的存在與否,通常發生于呼吸道、泌尿道、口腔、穿刺部位和顱內等。呼吸的觀察:保持呼吸道通暢,定時翻身、拍背、吸痰,對于無自主呼吸的昏迷患者應予以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心率的觀察:及時心電監測。意識觀察:如意識逐漸恢復表明顱內高壓得到緩解,如意識狀態惡化,可能會出現繼續出血或血壓升高或頭部引流不暢等。術后引流的護理:穿刺針應與穿刺部位呈水平位,引流袋低于穿刺部位20cm。如引流管內有鮮紅色血液引出,應考慮有再出血,及時通知醫生,必要時做好開顱止血準備[2]。
飲食護理:對于術后意識不清者應給予靜脈輸液維持營養,神志清醒者,術后8小時可進少量流質飲食,多食新鮮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
1.2.3早期運動康復護理 出血量相對較少,生命體征穩定者,術后24小時開始進行肢體功能鍛煉;出血量較大,術后1-2周,生命體征穩定后可以進行肢體康復運動。運動量由少至多,開始活動時要注意保護各個關節,活動范圍應小,動作要輕,以不出現疼痛為原則。逐步轉變為床上主動運動,然后再由床上主動運動轉為床下被動運動,進一步轉變為床下主動運動。康復訓練過程中要注意防止跌傷,撞傷、運動過度。
1.2.4早期吞咽障礙的康復護理 對所有患者首先要進行口腔護理,保持好口腔清潔,并用濕棉球對口腔粘膜進行按摩。對病情較輕、術后神智清醒的患者,給予咽刺激與空吞咽,使用棉簽蘸少許水,輕輕刺激口唇、軟腭、舌根及咽喉壁,然后囑患者做空吞咽動作,反復訓練,使之易于誘發吞咽及增強吞咽力度。對昏迷較重患者術后第二天先行插胃管鼻飼,待生命體征正常神智轉清時,即行上述咽部刺激及空吞咽訓練。 1.2.5早期語言康復訓練 首先利用收音機放音樂及聽新聞故事,以刺激語言聽覺,然后配合實物或圖像進行,采用手勢、語言相結合,由單詞發音到詞組或句子,反復強化刺激,鼓勵患者開口講話,音量由小到大,同時多關心患者,鼓勵激發患者的興趣。
1.2.6做好患者家庭及社會支持系統的工作 加強與患者家屬的溝通,告知家庭支持的重要性,護理人員在協助患者全面恢復的同時,更應理解、關注和協助其家庭成員解決面臨的身體和心理方面的困擾,以提高和改善患者及其家屬照顧者的身體、心理、社會整體功能,使之維持最佳的健康狀態。
1.2.7出院指導 向患者及家屬講解高血壓病須堅持長期規則治療,保持血壓接近正常水平,合理安排生活,勞逸結合,定期測量血壓;保持心理平衡,避免各種不良刺激的影響;注意調整飲食,保持大便通暢;定期隨訪,血壓持續升高或出現頭暈、頭痛、惡心等癥狀時,應及時就醫。
1.3評價指標 對照組,治療組患者在治療前、治療2周、治療4周時進行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按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輕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
1.4 統計學方法: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2 結果
2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術后4周評定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變化,治療組與對照組的臨床神經功能評分均減少,組間比較治療組差異更顯著。
3 討論
本研究中,治療組的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組配合早期的強化康復護理訓練,可以起到協同和促進康復的作用。其機制主要為腦的可塑性,可以促進有關神經軸發芽,形成新的軸突,經過早期反復的康復訓練,使突觸建立接近正常的神經環路網絡——突觸鏈,實現中樞神經功能重新組合,從而有望促進腦功能恢復。因此,顱內血腫清除術后待生命體征平穩后及早給予早期的康復訓練有助于顱內血腫微創術后患者臨床神經功能恢復,對患者的預后有積極的作用。
參 考 文 獻
[1] 姜莉明.中風后遺癥病人的中醫護理[J].時珍國醫國藥,2005,16(7):674.
[2] 林書武,胡吉慶,于淑燕等.微創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研究.中華神經科雜志,2004,8(4):30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