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老年腦梗塞患者鼻飼預防誤吸護理
王秀峰
鼻飼常常用于老年腦梗塞患者,由于昏迷、病情危重、神經麻痹導致吞咽困難而不能自行進食,常常通過鼻飼給予營養支持以及供給藥物,以利疾病的早日康復。但鼻飼過程中往往由于各種原因導致食物返流引起患者誤吸,吸入的食物、藥物進入肺部組織,造成肺部的急性損傷,導致肺功能損害,嚴重者發生ARDS,危及到患者的生命。本文對在2008年1月到2011年12月之間在我院住院期間老年腦梗塞患者鼻飼發生誤吸的原因進行分析,改進護理措施,從而減少誤吸并發癥的發生。
1 臨床資料 我院內科于2008年01月一2011年12月收治的老年腦梗塞患者發生鼻飼誤吸的20例,年齡68一92歲,平均年齡80歲。誤吸的原因:吞咽功能障礙引起食物返流9例,輸注過快5例,進食體位不當4例,進食后吸痰不當2例
2 原因分析
本組20例均為腦梗塞的老年患者。老年人組織機能衰退、胃排空延遲、吞咽困難、咳嗽反射功能減弱,又由于意識形態改變、昏睡昏迷者感知覺功能障礙,一旦體位發生改變易致胃內食物返流而發生誤吸。誤吸的發生往往是多因素共同參與、共同作用的結果。
2.1 老年人機能退化 老年人組織結構的衰老和功能減退是發生誤吸的生理基礎。老年人各器官功能減退,肌肉松弛,特別是食管平滑肌松弛后使食物排空時間延長。其次會厭及吞咽、咳嗽功能減弱是發生誤吸的根本原因。
2.2 意識狀態改變 處于昏睡、昏迷狀態的患者,因咽部感覺遲鈍、咳嗽反射減弱或消失、吞咽困難、消化道括約肌功能缺失使胃內容物返流至口腔,從而導致誤吸入肺。
2.3 胃管的留置
2.3.1 胃管移位 鼻飼喂養期間,導管位置移動最常見原因為腦部功能障礙、病人煩躁撕扯鼻胃管;翻身更換床單;醫生診察或治療而移動患者等因素,導致胃管移位。
2.3.2 胃內胃管留置長度 用傳統方法測量留置胃管的長度,胃管插入深度為45~55 cm,通過抽出少量的胃液、用空注射器向胃內注入空氣能聽到氣過水聲、將胃管置入水中無氣泡溢出以證明胃管在胃內,有條件的采用測胃酸PH值。置入胃內的管口若脫出到食管內,注入流質極易引起食物返流而致誤吸,故置入胃內的胃管應延長10cm左右,使胃管側管均能進入胃底部,防止食物返流。
2.4 胃容量過多 胃內壓力過大導致嘔吐 輸注速度過快可引起食物聚集在胃內,胃內壓力過大導致嘔吐。突然高壓力的胃內容物返流到咽喉部,患者往往缺乏足夠的反射來保護呼吸道。且劇烈的嘔吐常使胃管移位,甚至可使胃管末端進入食管。輸注的速度和容量明顯影響胃內壓力和胃食管返流[1]。王新宣等主張以持續滴注代替間斷喂養,可減少胃殘余量、降低胃內壓和食管返流。滴注法勻速地將營養液輸入胃腸道,使營養物質與胃腸道充分接觸,延長消化吸收的時間,確保營養物質有效地被胃腸道黏膜吸收,防止胃潴留,滴速一般為100~150 ml/h[2]。維持12-24小時。
3 預防和護理
3.1 妥善留置胃管
3.1.1 胃管的選擇 依患者的條件選擇胃管的粗細、軟硬度、型號,盡量使用能長時間放置的材料,以延長更換時間。鼻部畸形、炎癥患者宜使用稍細的胃管,有導絲引導及管口塞,以提高置管成功率。黃建萍等[3]研究表明復爾凱鼻胃管患者耐受性良好,留置期可達90~180天。事實在臨床上復尓凱鼻胃管獲得較多醫生的認可及使用。
3.1.2 胃管置入方法 在為患者插管時要注意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采用適宜的置管方法及技巧,以防誤入氣管或盤折在口腔及在食管內,胃管插入10-15cm時可抬高頭部30度以增加咽后壁弧度以利順利插入。
3.1.3 確保喂養管位置正確 放置胃管后需檢查胃管位置。一些昏迷、咳嗽反射減弱的患者不一定有強烈反應,因此護理人員要注意區別胃管是置入了胃腸道還是呼吸道。傳統檢查胃管位置的方法有聽診、觀察水下氣泡、回抽胃內容物等。其簡便易行,有助于了解胃管的位置,但需要認真加以鑒別,防止判斷錯誤。X線攝片是確認胃管位置的最有效方法。
3.1.4 留置胃管固定 常規固定法是用膠布固定在鼻翼兩側及頰部。周平波[4]的用寬3 M透明真絲膠帶撕成Y型,從鼻根至鼻尖處,粘貼鼻旁,另兩端交叉繞于胃管上,但膠布黏性易受氣溫、時間、患者鼻部油脂分泌度等因素影響。以紅色油漆筆在鼻尖處做好記號并班班交接,以此鼻胃管刻度線為標準,觀察滑脫情況,可以及早發現胃管的移位。
3.2 注意吸盡氣道內分泌物 觀察患者的呼吸形態、氧飽和度,聽診肺部的痰鳴音。先清理呼吸道,清除口鼻分泌物,吸盡口咽、氣管內痰液。鼻飼后1 h內盡量不吸痰,若需翻身、拍背及體位排痰者應在管飼前進行,以免因體位、吸痰及其他刺激引起嘔吐及返流造成誤吸。操作前應洗手,鼻飼用具清潔消毒,鼻飼液現配現用,以防變質。
3.3 采取適宜的體位 床頭角度≥30°~35°是安全鼻飼的體位,此體位可以避免嗆咳、嘔吐等情況的發生,對預防誤吸有重要意義。 董春輝等[5]對15例患者1263例次鼻飼采取不同床頭角度觀察發現,床頭角度<30°比床頭角度≥30°~35°發生嗆咳顯著增高。所以鼻飼時主張把床頭抬高30°~40°角或取半坐臥位。灌注完畢后維持體位30~60 min,防止因體位過低食物逆流發生誤吸。這是一種簡單、經濟、行之有效的方法。
3.4 鼻胃管灌注護理 每次注食前應準確無誤地判斷胃管是否在胃內(用三種方法證實),每次灌注流質飲食前后用適量溫開水沖洗管道以防堵管,張玉太[6]等認為注入清水后可防止夏季食物在胃管內腐敗。置管后24 h用注射器灌注流質飲食,首先灌注約50 ml,如患者無不適感,則可2 h灌注1次,并逐漸增至200 ml左右。開始每天供給量為1000 ml,逐漸增加至2000~2500 ml,分4~6次平均灌入,每次30~60 min注完,灌注時應選擇高蛋白、高糖、低脂肪、易消化流質飲食,如牛奶、豆漿、魚湯、肉湯、新鮮果汁、菜汁等。也可采用能全力,該制劑為全營養配方,含有蛋白、膳食纖維、礦物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人體必需的營養要素。
3.5 及時發現并救治誤吸 患者在管飼過程中或管飼后出現嗆咳、氣道分泌物增多、或出現咳嗽、呼吸困難加重者,應警惕誤入氣管的可能。一旦發生誤吸,立即用食指裹以毛巾伸指入口,快速掏盡異物;也可用吸引器吸除氣道內吸入物,同時協助患者取右側臥位,頭部放低,抽吸胃內容物,防止進一步返流和肺吸入。大量胃內容物誤吸可導致窒息,少量誤吸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胸部X線片可提供診斷依據。 3.6 做好宣教工作 誤吸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長期需要親人及家屬的照顧。護士應做好患者及家屬的心理疏導工作,尊重、關心、愛護患者,了解患者及家屬的感受。在放置鼻胃管之前做好家屬的宣教工作。使患者及家屬對鼻胃管置管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以減少緊張、恐懼和不安,提高患者及家屬的合作意識。
總之,重視對鼻飼患者發生誤吸的研究,及時找出誤吸的原因并制定相應的救護措施,對救治患者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臨床護理工作人員應高度重視老年腦梗塞鼻飼患者的誤吸預防工作,加強鼻飼患者的安全護理,做好相應準備,采取積極的救治措施,降低老年腦血管意外患者誤吸的發生。
[1] 秦環龍.管飼喂養發生誤吸的危險因素及防治.腸外與腸內營養,2003,10(10):10 [2] 王新宣,陳艷秋.管飼方法與臨床病人耐受性和并發癥的關系.腸內營養,2002,9(2):75 [3] 黃建萍,黃葉莉.國內留置胃管術的研究進展.實用護理雜志,2001,17(4):48 [4] 周平波.“Y”型寬膠布鼻梁固定胃管的臨床應用121例.實用護理雜志,2002,18(6):63 [5] 董春輝,馬蘭軍.臥床高齡鼻飼患者進餐體位與吸入性肺炎關系的探討.中華護理雜志,2001,1(36):21 [6] 張玉太,郝沛順,于君.神經外科重癥患者多管道管理的重要性[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2,12(6):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