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護理干預在老年癡呆睡眠障礙患者中的應用及體會
邵敏
: 【摘要】睡眠障礙是老年癡呆患者常見的問題,它嚴重影響著患者的休息。本文通過采用心理護理、提供良好的住院環境、生活護理、用藥安全護理、健康教育等護理干預措施,使大部分患者睡眠質量得到了改善,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了生存質量。
【關鍵詞】老年癡呆;睡眠障礙;護理干預
老年性癡呆亦稱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由腦部疾病引起的綜合征,包括:記憶、認知、定向力以及人格的改變。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齡化與疾病譜的改變,以及種種不良生活習慣,使老年癡呆的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1]。睡眠障礙是老年癡呆患者常見的問題,它嚴重影響著患者的休息。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我們對老年癡呆睡眠障礙患者進行了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我科收住AD患者共31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6例,年齡76~95歲,平均年齡87.2歲。病史提供者為本人或與之共同生活的家屬。根據臨床癡呆分級(CDR)的標準[2],輕度癡呆11例,中度癡呆15例,重度癡呆5例。所有患者均進行了腦部核磁共振檢查,報告均有不同程度的腦萎縮。臨床癥狀除有老年癡呆一般癥狀外,均有睡眠障礙。
2護理干預措施
2.1心理護理:由于老年癡呆患者的智能全面受損,理解力差,概括和表達能力受損,容易產生自卑、煩躁、焦慮、沮喪、發怒等不穩定情緒反應,對夜間睡眠質量產生一定影響。針對這些情緒改變,我們加強了對這些患者的心理護理,認真評估并掌握每一位患者的心理狀態,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多觀察患者的言語變化,分析原因,合理引導,耐心傾聽患者訴說的焦慮原因與不適感,最大限度地滿足患者的訴說愿望,然后有計劃、有目的的與患者交談,給予解釋、安慰、支持、鼓勵,并注意態度親切、語調平和、說話簡短,采用暗示、心理治療、轉移疏導、以情勝情等方法,使患者不良情緒得到宣泄,減輕心理壓力,使心情舒暢,穩定患者情緒。
2.2提供良好的住院環境,確保安全:對老年癡呆睡眠障礙患者的住院環境加強管理,保持病室清潔、安靜、適宜的溫度、濕度和充足的光線,根據患者不同的性格愛好,布置一些簡潔溫馨的圖片。
創造良好的入睡環境,定期對環境與設施進行檢查維修,使燈光合適,地面平坦,通道無障礙,窗戶、門鎖、水龍頭、開關、插座完好。 2.3生活護理:由于睡眠障礙患者主要表現為夜間不睡,所以我們對這些患者增加日間活動量,對輕中度癡呆患者,盡可能給予自我照顧的機會,讓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簡單事情,在頭腦中建立新的條件反射,提高其自理能力[3],訓練了患者的認知能力和肢體功能,同時也有利于患者夜間睡眠。入睡前用溫水泡腳,不要進行刺激性談話或觀看刺激性電視等,失眠者可給予小劑量的安眠藥。在飲食方面,我們講究營養合理的飲食結構,減少總熱量,減少動物脂肪和甜食的攝入,尤其是晚餐給予適量清淡飲食,不吃刺激性食物,戒煙酒,少飲濃茶、咖啡等,多吃蔬菜。
2.4用藥安全護理:老年癡呆患者用藥多樣,如果疏忽,容易引起漏服、少服、用藥過量、甚至中毒等,且較多一部分患者常忘記吃藥、吃錯藥,或忘記已服過藥并因再次服藥而導致過量服藥,所以,所有口服藥必須由護士妥善保管,藥物按時安頓發放,看服到口。服藥后,護理人員要細心觀察患者服藥后的反應,及時反饋給醫生,以便及時調整給藥方案。有些癡呆患者不承認自己有病,或因幻覺常常拒絕服藥,我們除了耐心解釋外,還可以將藥研碎拌入飯中吃下。
2.5健康教育:我科自行設計了健康教育小冊子,發放給每一位老年癡呆患者,并通過專題授課、專題VCD宣教片、健康教育宣傳欄等載體,或是根據每一位患者所表現的臨床癥狀區別對待,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加強知識的普及宣傳,提高患者及家屬對本病的認識。鼓勵患者白天積極參加知識性、趣味性的活動,多做鍛煉,堅持讀書看報,看電視,保持樂觀心情,多人際交往。鼓勵患者家屬多陪伴患者,如散步、參加一些學習和力所能及的社會家庭活動。這樣做使大部分患者消除了孤獨寂寞感,睡眠得到了改善。
3體會
通過對31例老年癡呆睡眠障礙患者實施一系列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絕大部分患者睡眠質量得到了改善,從而促進了患者認知能力的恢復,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了生存質量,有效地延緩了癡呆的進程,同時也使護患關系得到了明顯改善,降低了護理管理安全隱患。
[1]辛勝利,周卡,尹學,等. 群居老人癡呆癥狀調查分析[J].南方護理學報,2000,7(2):42-43
[2]王新德. 老年期癡呆.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0,20(12):707
[3]狄紅梅,陸虹. 對老年癡呆患者的主要照顧者照顧性行為的現狀調查[J].護理管理雜志,2008,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