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腸疾病術后尿潴留80例規范化護理研究
胡春杰 呂靜 曲艷玲
【關鍵詞】 肛腸疾病 術后 尿潴留 護理
尿潴留是肛腸疾病術后的主要并發癥之一,引起的原因主要是術后局部疼痛及術后肛管內填塞紗布過多,包扎過緊,局部壓迫所致。我科自2007年以來,對80例肛腸疾病手術患者進行規范化護理,并設80例常規護理方法為對照組,現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將160例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實施實規范化護理方案,對照組為常規護理。對照組男48例,女32例,年齡17~62歲,平均38.4歲;其中混合痔30例,肛周膿腫30例,單純肛裂3例,肛瘺11例,直腸肛管狹窄松解術1例,單純外痔1例。實驗組男52例,女28例;年齡19~68歲,平均36.1歲;混合痔35例,肛周膿腫24例,肛瘺15例,尾骶部瘺管1例,肛裂、外痔3例,單純肛裂2例,尾骶部毛竇炎1例,單純外痔2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術后尿潴留診斷標準 術后6~8 h,患者不能自行排尿,下腹脹滿,膀胱充盈;查體恥骨上區有膨隆腫物,按之有波動感,扣診呈濁音。
2 方法
2.1 實驗組
2.1.1 術前護理干預 心理護理:患者入院即為之介紹環境,責任護士自我介紹消除患者陌生感,取得患者信任。使患者放松心情,迎接手術,建立解決術后尿潴留的信心。預防訓練:形式采用書面材料結合口頭講解。方法包括:①指導病人學會深呼吸后放松腹部和骶尾部肌肉的方法,同時說明必要性。②指導并訓練病人學會在床上臥位用便器排尿的方法,同時說明必要性。
2.1.2 術后護理干預 (1)心理干預:①心理疏導。術后及時與患者溝通,使其認識到手術已經解決了疾病問題,鼓勵其有信心解決術后其他問題,使患者保持樂觀心態;②提高患者的認識。與患者講述及時自行排尿可以防止發生尿潴留,減少排尿系統感染;③家庭支持。爭取親屬對患者的關心,有利于穩定患者的情緒,可提高患者恢復排尿功能信心;④使用激勵性語言。對排尿有困難的患者巧用激勵語言,激發患者克服自身困難的潛能;⑤時間暗示。可對患者指定某個時間點或時間段內自行排尿。(2)護理行為干預:①提供安靜、安全、舒適的休息環境。可在休息室播放節奏舒緩的輕音樂;②疼痛的護理,必要時遵醫囑給予止痛劑;③囑患者術后1h內飲水300~500 mL;④排尿情緒建立,患者術后3~4 h膀胱充盈達400~500 mL,患者一般能產生尿意,但有時患者自覺無尿意,護理人員當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協助患者下床排尿,在病房不能自行排尿者可酌情攙扶病人入廁排尿;⑤對以上措施無效者或病情不允許者或年老體弱不能下床排尿者,采取床上臥位誘導排尿和綜合護理措施誘導排尿。具體操作按照由簡到繁的順序逐步進行,如:聽流水聲音、溫水沖洗會陰部,腹部穴位熱敷按壓法等。
2.2 對照組 予肛腸疾病手術前、后常規護理措施。
3 結果與分析 經規范化護理措施干預后自行排尿者為有效。未自行排尿,需行導尿術者為無效。對照組80例,發生尿潴留22例,經常規護理后9例自行排尿,13例行導尿術(2例感染);實驗組80例,采用規范化護理方案后[14],發生尿潴留者6例,4例自行排尿,行導尿術者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