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腦梗塞的整體護理
柳素欣 郗蓉蓉
【摘要】目的 總結腦梗塞患者的整體護理體會;方法 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150例腦梗塞患者的整體護理情況,結果 150例患者經過整體護理后,除一例患者因急性心肌梗塞發作死亡外,其余均順利治療,降低了并發癥;結論 整體護理縮短了康復療程,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了生存質量,對患者的康復治療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腦梗塞 整體護理
腦梗塞患者由于支配運動、感覺以及其他功能的部分大腦細胞損害,導致相應肢體的運動功能、感覺功能出現障礙[1]。大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肢體活動障礙、失語、構音障礙等神經系統癥狀,部分還具有一定的精神癥狀; 口腔感染、攝食、吞咽障礙、尿失禁、褥瘡等則是其常見的并發癥[2]。為此,做好腦梗塞患者的整體護理,對增強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信心,提高其生命質量,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現將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150例腦梗塞患者的整體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資料
本組腦梗塞患者150例,男80例,女70例,年齡46~83歲; 一側肢體癱110例,失語30例,吞咽困難22例,偏癱伴失語20例,昏迷5例,尿失禁12例,抑郁狀態20例,對其進行整體護理,效果滿意。
2 護理措施
2.1 心理護理 腦梗塞患者大多思維紊亂、惰性強,不愛活動,自暴自棄。要耐心開導患者,激發其利導思維,與患者家屬共同制訂護理措施,要求家屬體貼、關心患者,給患者以心理支持,只有堅持不懈地鍛煉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才能早日康復,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3]。
2.2 肢體功能恢復的護理 康復訓練應早期進行,越早越好。所謂早期是指患者的生命體征平穩后即配合系統康復訓練,一般是腦梗死后3~5天。肢體功能訓練的主要方法是運動療法。它根據患者的病程不同時期進行。急性期協助患者翻身,每2h 1次,以側臥位,尤以健側在下、患側在上為主。關節活動包括被動運動、臥-坐轉換及坐位平衡訓練、步行及上下樓梯訓練、日常生活訓練。
2.3 語言康復訓練 語言康復訓練亦越早越好。方法為: 刺激患者唇、舌、軟腭、喉部及其他肌肉協調運動。口語訓練; 反復聽力訓練; 強化讀寫訓練。
2.4 吞咽困難的護理 吞咽困難影響營養物質的攝取,導致營養不良,低蛋白血癥,易產生誤吸,引起呼吸系統并發癥,使患者死亡。通過鼻飼,給予營養豐富的流質飲食,保證患者能攝取足夠的蛋白質與熱量。吞咽困難的患者,進食時口腔容易存留食物殘渣,應及時協助清潔口腔,可在飯后用生理鹽水漱口。 2.5 尿失禁的護理 針對患者尿失禁的情況,采取膀胱容量訓練和排尿訓練,當膀胱容量及排尿功能恢復正常后,拔除尿管。
2.6 飲食與腸道護理 腦梗塞患者的飲食,應為低脂、低鹽、低膽固醇飲食,食物以易消化類為主,少食多餐,飲食中應含有較多的維生素和粗纖維。 鼓勵患者多食新鮮蔬菜與水果,沖服蜂蜜,2~3次/天,滑潤腸道,疏通大便。忌食辣椒、濃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嚴禁吸煙。
2.7 褥瘡的護理 (1)躺氣墊床,保持床單平整、無皺褶;(2)盡可能把床置于水平位。(3)解除外來壓迫;(4)骶部褥瘡應右側臥與左側臥交替進行。俯臥是一種理想體位,但要防止足趾、膝部、骨棘及會陰生殖器受壓。
3 結果
150例腦梗塞患者經整體護理后,使患者首先渡過心理不應期,絕大部分患者都能接受康復治療,療效好,降低了并發癥。除1例因急性心肌梗死發作死亡外,其余的治療順利。整體護理縮短了康復療程,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使患者重新回歸社會,提高了生存質量。
4 體會
腦梗塞因其癥狀的嚴重性、特殊性、康復的長期性以及患者群體的特殊性(中老年),決定了產生心理障礙的多樣性與復雜性。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早期肢體功能訓練、語言訓練、合理飲食等詳細周密的整體護理,經臨床觀察,患者的生活、活動能力明顯提高[4-5]。它不僅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也是提高護士素質和加強療效的好方法。從以上護理措施看,康復訓練越早越好,它可促進相關神經細胞的軸突發芽,形成新的突觸,通過反復訓練,使這些突觸建立接近正常功能的神經環路網絡突觸鏈,實現中樞神經功能重新組合,抑制異常低位中樞的運動,使突觸鏈處于受抑制的多閾值狀態,從而改善患側的功能。心理護理和康復訓練等整體護理的應理障礙, 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參 考 文 獻
[1] 林莉,郭玖,孫鐵民.談老年性腦梗塞患者的康復整體護理.遼寧中醫學院學報,2006,8(2):104.
[2] 沈志梅,凌桂萍.腦梗塞病人的整體護理.全科醫生,1999,8(3):157.
[3] 朱彩英,戴果福.腦梗塞的診治及護理.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0,19(22):154-155.
[4] 陸奇.臨床護理路徑對腦梗塞患者心理和生活質量的應用研究.內蒙古中醫藥,2010,29(21):173-175.
[5] 趙紅梅,張淑軍,于海燕.腦梗塞老年患者醫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和護理干預措施.醫學信息:中旬刊,2010,5(12):3823-3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