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關于互動式床旁沐浴撫觸對產后抑郁癥的影響

姜宏 柳美蓮 康愛蓮

【摘要】目的 探討互動式母嬰床旁沐浴撫觸對產后抑郁癥的影響,尋求人性化、個體化、家庭化的產科服務模式。方法 將200對母嬰分為兩組,試驗組實施母嬰床旁沐浴撫觸,護理人員在床旁進行沐浴撫觸,產婦及家屬用嬰兒模型同時學做;對照組實施單純的床旁沐浴撫觸,即護理人員在床旁為新生兒沐浴撫觸,產婦及家屬在旁邊觀看。調查產婦在不同的護理模式下,產后抑郁癥的發生情況。結果 試驗組的產婦產后抑郁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論 互動式母嬰床旁沐浴撫觸能促進產婦和家屬掌握育兒技能,降低產后抑郁癥的發生。

【關鍵詞】互動式 母嬰床旁沐浴撫觸 產后抑郁癥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interactive bath and caress of mother-infant bedside in postpartum depression, to find humanized, inpidualized and family-centered obstetric nursing mode. Methods A total of 200 pairs of mothers and infants were pided into two groups. Interactive bath and caress of mother-infant bedside was carried out in experimental group. The infant bath and caress was completed by nursing personnel, at the same time, mother and dependents were studying to imitate with infant model. The simple bath and caress of mother-infant bedside was carried out in control group. The infant bath and caress was completed by nursing personnel, but mother and dependents were seeing only. The incidence rat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was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in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Interactive bath and caress of mother-infant bedside can promote the mothers and their families to master knowledge and newborn nursing skill and degrade the incidence rat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Key words】Interactive Bath and caress of mother-infant bedside Postpartum depression

妊娠和分娩是婦女一生中的重大改變,產褥期婦女會經歷一系列復雜的心理變化。產婦在產褥期仍然處于一種壓力情境中,初為人母的婦女會有許多擔心,由于角色轉變,她們面臨著新的調整和改變,在這新的調整和改變中,會出現某些不如意的事情而產生壓力,同時,產婦因妊娠、分娩造成的身體結構,身體功能,身體感覺和社會功能的改變,同樣也會對產婦造成壓力,而隨著醫學服務模式的不斷轉變,發展中的產科也以健康為導向,積極探索新的護理模式。在孕產婦住院期間,除提供日常生活方面的照顧外,產科護理工作重點更在于提供滿足產婦的實際需求的服務,向父母傳授有關育嬰知識和技能,以便協助她們盡快接納新生兒,承擔起適應新家庭的角色,而互動式床旁沐浴撫觸作為一種新型的產科護理模式強調了以人為本,以家庭為中心的母嬰護理服務概念,解除產婦的不良情緒,是現代產科護理新模式的核心內容。我科于2010年10-12月對100對母嬰實行了互動式床旁沐浴撫觸,與采取單純的床旁沐浴撫觸的100對母嬰進行了比較,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選擇2010年10-11月我們產科病房分娩的100對母嬰為對照組,2010年11-12月分娩的100對母嬰為實驗組。所有入選產婦均為初產婦,均無嚴重精神疾病或軀體疾病。均知情同意;兩組產婦家庭社會背景、文化水平、年齡、孕周、分娩方式及住院時間方面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1方法

1.1.1護理干預方法 ①對照組,實施單純的床旁沐浴撫觸,責任護士對產婦一對一示范,操作在床旁進行,調節室溫在26-28℃,水溫38-40℃,為新生兒洗澡,洗澡完畢,臍部護理,檢查皮膚,將新生兒放到備好的撫觸車上,按標準為新生兒進行撫觸,整個過程15-20分鐘左右。其間,產婦及家屬在一旁觀看,護士邊操作邊講解,促進其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②實驗組,實施互動式床旁沐浴撫觸,即在操作前為產婦及家屬在一旁一起模擬操作,具體操作方法同對照組,護士在操作講解的同時,對產婦及家屬的操作給予指正,操作結束后,護士對產婦及家屬進行提問。

1.1.2評價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表在產婦出院前進行調查,共發放調查表200份,均當場收回。①滿意度情況,包括對護士服務、技術等方面的滿意程度,每個條目有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三個選項。②新生兒護理技能,包括沐浴、臀部護理、臍部護理、撫觸的掌握情況,通過出院前讓產婦操作一次,由一名固定護士根據操作考核評分觀察評價而得,每項操作滿分為100分,80-100分為掌握,60-79分為部分掌握,60分為未掌握。③抑郁情緒,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1]進行調查,該量表共有20個項目,每項按“沒有或很少時間”,“少部分時間”,“相當多時間”,“絕大部分時間”1-4分4級評定,總分20-80分,總分40分表明情緒抑郁。

1.1.3統計學方法 全部數據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錄入及統計學分析,數據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兩組各項觀察指標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各項觀察指標比較(分,x-±s)

3 討論

3.1 提高了護理滿意度,有效緩解產婦不良情緒 通過實施互動式母嬰床旁沐浴撫觸,護士主動服務的意識明顯提高了。護士用周到的服務,精湛的技術和豐富的專業知識贏得了孕產婦的信任和贊揚,使孕產婦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大大提高。

3.2 降低醫療糾紛,解除產婦思想顧慮 床旁護理操作模式使產婦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提高,醫療糾紛減少,滿意度提高[2],在此之前,經常有產婦擔心護士會抱錯孩子,有的產婦想方設法推門探頭以看究竟,表現出不放心。新生兒護理操作在母親床旁進行,產婦直接觀看,解除了產婦的擔心和猜疑,甚至一些不必要的誤會,大大提高了產婦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減少因誤會引起的各種醫療糾紛[3]。

3.3 新生兒護理質量提高 促進產婦角色認同,指導產婦盡快適應母親角色,床旁護理模式的實施,符合產婦的心理需求及新生兒的護理特點[4],尤其是互動式床旁沐浴撫觸,讓產婦直接參與操作為新生兒沐浴撫觸等,為新生兒提供力所能及的照顧,在很大程度上使產婦在心理上得到了滿足和幸福感,培養產婦自信心,順利實現為人母的角色轉換。

3.4 發揮家庭支持的作用 創造一個良好的、和諧的家庭環境,可以使產婦不感到孤獨,家庭成員在互動式床旁沐浴撫觸中也學到了新生兒護理技能,因此,除了對產婦提供生活上的照顧,還能協助產婦共同護理新生兒,使其消除苦悶心境,感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

3.5 互動式母嬰床旁沐浴撫觸明顯降低產后婦女的抑郁情緒本次研究表明,實驗組SD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這是由于產婦在分娩后第一位的心理需求就是看見自己的孩子,其理由是“更好地照顧自己的孩子”,并從心理上得到安慰和滿足。但是由于產婦及家屬大多缺乏照顧新生兒的知識和技能,如果沒有及時有效的指導,往往會產生焦慮和抑郁情緒。而實驗組產婦適時得到了需要的護理知識,并且還有專業的護理人員在病房內進行操作,讓產婦及家屬能時刻看到新生兒,并且學習護理技能,因此,互動式母嬰床旁沐浴撫觸更容易使產婦及家屬受益,緩解因為對照顧新生兒沒有把握而產生的焦慮抑郁情緒,改善產婦的心理狀況,幫助她們盡快康復。

4 小結

妊娠和分娩是女性一生中的重大改變,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由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家庭及社會等多方面的因素決定了產后是一個特定的心理危機時期。護理人員及家屬應給予產婦恰當的幫助。互動式床旁沐浴撫觸體現護理模式的人文關懷及人性化服務,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可預防和減少產后抑郁癥的發生。

參 考 文 獻

[1]張明園.精神評定量表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66-168.

[2]白滿,楊冬曉.健康教育對圍產期孕婦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4,25(7):836.

[3]龍瓊華.心理護理對孕期焦慮影響的臨床觀察[J].廣東醫學院學報,2008,26(3):274.

[4]李廣雋.母嬰同室新生兒床旁護理模式的實施與管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8,14(26):2793.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