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慢性膿胸術后胸腔沖洗的護理體會
呂海英 柴智麗
2007年1月~2011年2月我科收治的慢性膿胸患者行膿胸清除后予持續胸腔沖洗治療,效果較滿意,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患者57例其中男34例,女23例,年齡17-78歲;右側膿胸31例,左側膿胸26例;單純膿胸52例,伴有肺內病變5例;病程均>1年。
2 治療方法
2.1沖洗液的準備與溫度沖洗前先做碘過敏試驗,陰性方可使用。沖洗液為軟袋生理鹽水400ml+5%聚維酮碘液100ml,用藥物加熱器,使沖洗液溫度達到35~37°,過冷或過熱都會引起一系列的胸腔反應。將準備好的溶液袋插入一次性輸液器,關閉輸液器上端的通氣塞子,保持密閉,防止沖洗液滴完后空氣進入胸腔,取下輸液前端與穿刺針相連的濾過裝置,保留前端黃色橡皮管,常規排氣后待用。
2.2沖洗方法與體位選擇患者全麻下經胸腔鏡及剖胸行膿胸清除術,術后放置上下兩根胸膜腔引流管,上管為20號引流管,放置在鎖骨中線第2~3肋間,下端為30號引流管,放置在腋中線7~8肋間。上引流管的塑料接管直接與輸液器前端的黃色橡皮管相連,下引流管接水封瓶,連接緊閉后即可沖洗,沖洗量1次250ml,1天2次,滴速由10~20滴/min逐漸至30~40滴/min,療程10~20天,沖洗時用卵圓鉗夾閉下端閉式引流管,滴入藥物。開始時取低斜臥位,待沖洗液滴入后指導患者根據病灶的部位及膿胸的范圍選擇合適的體位,使沖洗液與膿腔各面充分接觸,2小時后取半臥位并打開下端閉式引流管,鼓勵患者用力咳嗽,咳痰,沖洗液經下胸腔引流管流出。
2.3護理措施
2.3.1心理護理 慢性膿胸患者病程長,患者及家屬心理與經濟壓力較大,對術后胸腔沖洗易產生焦慮及緊張心理,擔心效果不佳,身體經受痛苦,經濟上又加重負擔,沖洗過程中因藥物的刺激,患者出現胸悶及刺激性咳嗽,常不能堅持配合。因此,沖洗前對每例患者及家屬說明胸腔沖洗的目的、方法、沖洗過程可能出現的不適及采取相應的措施,取得患者及家屬的理解和支持。
2.3.2不良反應的預防及處理①操作動作輕巧、熟練,防止因胸管的牽拉引起患者引流管口處的疼痛。②沖洗開始時因患者情緒緊張及藥物刺激,出現呼吸淺快,應觀察呼吸節律、頻率變化,聽雙肺呼吸音,指導進行正確呼吸,滴速應由緩慢逐漸至30~40滴/min,觀察患者有無胸悶、刺激性咳嗽,癥狀較輕時減慢滴速,出現呼吸困難、氣促明顯應立即停止沖洗,給予緊急處理。③每天常規使用抗生素靜滴及嚴格無菌操作,每天更換沖洗器具及胸管,嚴防二次感染的發生。④妥善固定胸腔閉式引流管,保持通暢及密閉,防止扭曲折疊、滑脫,定時擠壓胸管,防止膿液堵塞管道。⑤沖洗液邊從引流管與周圍皮膚之間漏出,應嚴格消毒后用凡士林紗布填塞胸管與周圍皮膚縫隙,并更換敷料。⑥觀察并記錄引流液的外觀和引流量,膿胸患者開始時引流液為黃白色膿性較渾濁,后逐漸轉為清亮,如有出入量不相符,應及時查明原因并相應處理。 2.3.3呼吸功能訓練鼓勵患者有效咳嗽、咳痰、吹氣球,進行深呼吸訓練,促進肺充分膨脹,增加通氣容量。
2.3.4飲食護理慢性膿胸是慢性消耗性疾病,病程較長,患者營養狀況較差,故應給予高蛋白、高熱量、富含維生素的食物,根據患者的口味與需要,制定食譜合理調配飲食,保證營養供給。
3 結果
沖洗14天后,胸腔引流液變清40例,仍有少量黃白色膿液17例,繼續沖洗10天后膿性液轉清,仍有膿性引流液2例。本組57例中,除2例有較大的膿腔外,膿腔閉合47例,膿腔縮小8例;隨訪觀察10~36個月,未見有復發病情。
4 討論
本組采用的胸腔沖洗方法優點:①胸腔沖洗時使用軟袋沖洗液及關閉輸液器上端的塞子,可有效杜絕空氣進入胸腔;②沖洗液的加溫處理,可減輕沖洗時患者的不良反應;③應用碘伏行胸腔沖洗時,可增加胸膜腔局部的殺菌力,有助于病情有效控制[1];④加強沖洗時的臨床觀察及對癥處理,做好胸管的護理及患者的飲食用藥指導,可提高療效。
參 考 文 獻
[1]張燕,杜筱,劉迎春.胸腔置管灌注藥物治療惡性胸腔積液49例護理體會[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