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患者放療與化療期間發熱反應的護理體會
高美顏 陳曄 許鳳山
【關鍵詞】 腫瘤
目前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腫瘤患者的生存及生存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地提高,但由于先進的技術或化學藥品還沒有達到特異性階段,所以對正常組織有一定的損害作用,使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不同形式的不良反應。筆者重點對83例腫瘤患者出現的發熱反應予以針對性的護理,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我院自2004年10月~2007年6月在放化療期間出現發熱反應較重的83例惡性腫瘤患者,其中男50例,女33例。年齡最小25歲,最大73歲,平均49.2歲。鼻咽癌患者62例,喉癌18例,鼻腔癌3例。放療與化療同時進行者25例,單純放療40例,單純化療18例。發熱程度:38 ℃~39 ℃者50例,39.1 ℃~40 ℃者33例,時間短者5 h,長者達1周。
2 護理
2.1 明確發熱的因素 雖然放療及化療技術越來越先進,但是對腫瘤患者而言,出現不良反應并不少見,只是不良反應癥狀有輕有重,特別是患者出現發熱反應尤為多見,多數患者低于低熱狀態,體溫在37 ℃左右。上述83例體溫處于高熱狀態。出現發熱反應原因是多方面的,放療對正常組織的損傷及腫瘤組織本身的壞死成為致熱源,由于放療、化療引起造血系統急驟改變,白細胞大量的下降或三系細胞同時減少,都可致患者出現發熱反應。化療患者多數是由于化學藥品毒性反應,也有個別患者出現上述因素。總之導致發熱的因素較多,要根據臨床表現及必要的輔助檢查來查明發熱原因,才能及時采取措施,消除患者的思想顧慮,及時有序地進行放療及化療。
2.2 放療與化療前的護理 在臨床護理中,經常遇到患者在治療中出現不良反應,其中包括發熱反應。實踐經驗告訴護理人員,為減少不良反應,特別是對出現發熱反應的患者必須做到治療前、治療中、治療后的精心護理,盡最大的責任心來關心護理患者,才能減少患者的痛苦。患者在放化療期間出現不良反應或并發癥較為常見[1],但如果能做好放射與化療前的準備工作,患者不良反應就可明顯減少。特別是初次接觸患者時,如何與患者溝通好,是護理人員非常重要的技巧問題。多數患者在接到診斷書后,會經歷一個心理失衡的過程:由否認、疑慮到無奈地接受,隨之而來的是緊張、焦慮、不安、孤獨和恐懼等心理,這種心理致使患者陷入十分無助的困境。因此,應及時掌握患者的思想動態,從患者的語言、行為特征去了解其內心活動。根據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及職業狀態,耐心細致地向患者解釋放療與化療的作用及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要讓患者充分認識到自己的疾病,去理解為什么要放療與化療,讓患者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也要樹立戰勝不良反應的信心。隨著醫護人員的健康教育、心理安慰、精神支持、生活上的鼓勵等,使患者盡快減少或消除心理上應激反應,從消極低沉的心態轉向為積極向上的心態[1],囑患者吃好、睡好,保持良好的精神和機體狀態,為放療及化療打下較好的基礎,從而減少不良反應的出現。
2.3 放療與化療期間的護理 20世紀80年代以前,對轉移腫瘤患者一般采用化療。目前隨著放療技術的發展和醫療條件的改善,往往是兩種治療同時進行,部分醫院采用化療與放療間斷進行。總之不管采取哪種方法,都要根據患者的身體條件及治療條件而定。盡管腫瘤患者治療條件越來越先進,但目前仍未解決放療及化療藥品對正常細胞殺傷作用所帶來的全身或局部反應癥狀。當出現不良反應時,部分患者情緒波動,顧慮多,特別是出現發熱不退時,患者更加恐懼,精神狀態差,導致患者有時不配合治療。在這非常時期,護理人員要配合好醫生,共同與患者架起溝通的橋梁,做到用誠懇的語調,語意明確,表達到位,使患者感到溫暖[2]。反復的向患者解釋放療、化療的重要性,出現不良反應是暫時的,設法讓患者消除顧慮。同時指導患者進高蛋白、高熱量飲食,增加機體的抵抗力。如有白細胞下降明顯的患者,多指導其食用動物肝、排骨、雞湯、菠菜及增白細胞較好的食物。對化療反應較大的患者,鼓勵他們戰勝惡心、嘔吐、厭食等難關,維護機體正常代謝,完成放療與化療的全過程。
2.4 發熱的護理 由于腫瘤患者發病因素較為復雜,在放療與化療中,出現不良反應也不大相同,有全身和局部不良反應,本組83例的不良反應中均出現高熱反應。放療或化療引起的發熱原因也較為復雜,有腫瘤本身因素,也有放射及化療藥品因素。而且發熱時間表現不一,短者數小時,長者1周余。一旦患者出現發熱反應,輕者低熱,重者高熱。83例是近3年來放射與化療中發熱比較典型患者。對高熱患者在護理上要有高度責任感,同情感,包括:(1)心理護理,由于患者一旦出現不良反應,特別是高熱患者恐懼感是重點,怕自己出現這樣那樣問題。因此情緒特別不穩定,煩躁不安、易怒,不易接受護理人員溝通。患者越是情緒不穩,越是要細致耐心地做好心理護理。溝通時注意禮貌性語言、安慰性語言、鼓勵性語言、暗示性語言、藝術性語言。通過五種語言來減輕或消除患者心理上的應激反應。(2)要做到三勤:勤到患者床前慰問患者,了解患者病情變化;勤幫助患者做好全身護理及局部護理工作;勤為患者購買所需要的用品及食物,其目的從側面上起到降溫作用。(3)要積極配合醫生采取相應治療措施,如物理降溫、藥物降溫、中醫中藥降溫、飲食降溫。用誠懇的語調告知患者,發熱是放療與化療的不良反應,并不影響治療效果及生活質量。(4)要做好患者家屬及親人思想工作,也讓他們了解病情,了解放療與化療的知識,利于得到他們的支持和配合,共同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使患者全方位感受到社會與家庭的關愛,進一步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3]。
3 體會
通過對83例在治療中出現發熱不良反應的腫瘤患者進行相關的護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發熱給患者造成的痛苦,尤其是顯著降低了患者的心理壓力,提高了生活質量。筆者體會:護理上做到良好溝通,履行告知義務,符合患者的心理需求,體現現代護理模式,滿足患者日益增長的自我保健和安全醫療的要求,實現共同的目標康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