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藥的不合理聯用分析
徐雪榮 劉玉琴 許強
[摘要]臨床中西藥聯用日趨普遍,不合理聯用可發生毒性增加、療效降低等不良反應,每個醫藥工作者必須以中西醫藥的理論為指導,注意配伍的合理性,充分發揮中西藥結合的優勢,使中西藥聯合應用達到安全、合理、有效、經濟的治療目的。 [關鍵詞]中西藥聯用;相互作用;分析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中藥劑型不斷改革,療效快、服用方便的中成藥或注射劑不斷研制成功,中西藥聯合應用治療、預防疾病以其互補的優勢受到臨床青睞,隨之而來由于中西藥的不合理聯用產生的不良反應也呈上升趨勢。如何運用中西醫藥的理論知識指導臨床更安全、合理、有效、經濟地在臨床聯合應用中西藥,是廣大中西醫藥工作者的又一重要任務和目標。筆者就部分常用中西藥不合理聯用分析如下: 1心血管系統的藥物 1.1強心藥 不宜與含生物堿的中藥及其制劑(黃連、黃柏、川烏、附子、洋金花、麻黃、曼陀羅、天仙子、顛茄合劑、復方川貝精片、人參再造丸、麻黃止咳糖漿、半夏露、大活絡丸、止咳定喘丸等)合用。麻黃主要成分為麻黃堿,具有興奮心肌β受體,加強心肌收縮力的作用。與洋地黃、地高辛等強心藥合用時,可使強心藥作用增強,毒性增加,易致心率失常及心衰等毒性反應[1]。顛茄類生物堿具有松弛胃腸道平滑肌的作用,能減慢胃排空時間,從而增加強心苷類藥物的吸收及蓄積,故增加了毒性[2]。 不可與含有鈣離子的中藥及制劑(石膏、龍骨、牡蠣、珍珠母、海螵蛸、石決明、牛黃解毒片等)合用,鈣離子為應激性離子,能增強心肌收縮力,從而增強洋地黃的作用及毒性[1],故對使用強心藥的患者禁用含鈣離子的中藥及制劑。 甘草及其制劑不宜與洋地黃合用,因甘草能促進鉀離子的排泄,造成低血鉀,合用時易發生強心苷中毒。烏頭類中藥及含有強心苷的中藥(蟾酥、夾竹桃、葶藶子、萬年青、救心丹、麝香保心丸等),與洋地黃合用易發生毒副反應。 消心痛等含硝酸鹽、硫酸鹽類藥與含雄黃的中成藥(安宮牛黃丸、牛黃解毒丸、六神丸、喉癥丸等)同服,這類西藥在胃腸道分解產生少量的硝酸或硫酸能使雄黃所含硫化砷氧化,從而增加毒性[3]。 1.2降壓藥 含麻黃生物堿的中藥制劑不宜與降壓藥合用,麻黃堿對α、β受體均有激動作用。興奮α受體時,收縮周圍血管,使降壓作用減弱,療效降低,甚至使血壓失去控制,嚴重的可加重高血壓病情[2]。 藥酒(骨刺消痛液、枸杞酒、人參酒等)不與胍乙啶、硝酸甘油等降壓藥同服,因乙醇對血管運動中樞有抑制作用,亦可使血管擴張,則二藥在擴張血管方面的作用相加,使血管張力偏低,故易發生直立性低血壓、昏厥等不良反應。 含甘草、鹿茸等的中藥不宜與降壓藥合用。與利血平、降壓靈、復方降壓片等聯用,甘草能致水鈉潴留而升高血壓,并發生低血鉀,因此拮抗利血平等降壓效力。其次,甘草次酸能與多元環堿性較強的利血平等發生沉淀反應,在體內吸收減少而降低其生物利用度,影響療效[3]。 利血平、麻黃素等生物堿類西藥,不宜與富含鞣質的中藥(千里光、大黃、地榆、山藥等及牛黃解毒丸、千柏鼻炎片、急支糖漿、槐角丸、逍遙丸等)合用,因鞣質在體內與利血平等生物堿發生沉淀反應,結合形成不溶性鞣酸鹽沉淀。 2降糖藥 2.1不宜與含苷類的中藥及中成藥合用 不宜與含苷類的中藥及中成藥(人參、三七、遠志、桔梗、桃仁、杏仁、甘草、鹿茸、人參再造丸、三七片、甘草合劑等)合用,因甘草、鹿茸有類皮質激素樣作用,有水鈉潴留和排鉀效應,還能促進糖原異生,加速蛋白質和脂肪的分解,使各種成糖氨基酸轉換成葡萄糖,從而減弱胰島素等降糖藥的療效[5]。 2.2 不宜與含乙醇的中成藥(枸杞酒、骨刺消痛液、人參酒等藥酒)同服 乙醇能增強肝臟藥酶活性,使藥物在體內代謝加快,縮短半衰期,從而降低療效,故降糖藥不與其同服,以免使血糖進一步降低而致低血糖休克[4]。 2.3 消渴丸和優降糖不宜同用 因消渴丸中已含有優降糖成分,合用后劑量加大,易引起低血糖不良反應[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