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白族藥雞肉參的生藥學研究

楊月娥 段寶忠

【摘要】 目的為開發(fā)利用民族藥雞肉參提供理論依據。方法采用來源鑒定、性狀鑒定、顯微及理化鑒定的方法。結果雞肉參為紫葳科植物滇川角蒿Incarvillea mairei(Le'vl)Grierson的根。結論實驗結果可為該生藥的鑒定、質量標準的制訂和進一步開發(fā)利用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 雞肉參; 滇川角蒿; 生藥學研究

AbstractObjective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Incarvillea mairei (Le'vl) Grierson.MethodsTo study its sources, shape properties, microscopic and phys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 ResultsJirousheng is the Radix of Bignoniaceous plant-Incarvillea.mairei (Le'vl) Grierson.ConclusionThe result of the experiment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i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quality control and identification of Jirousherg.

Key wordsJirousheng; (Incarvillea mairei (Le'vl) Grierson); Pharmacognostical studies 雞肉參為紫葳科植物滇川角蒿Incarvillea mairei (Le'vl) Grierson的根,俗名土地黃、波羅花、紅花角蒿(麗江)、土生地、山羊參等。云南產滇西北及東部地區(qū)(麗江、中甸、永勝、鶴慶、洱源、鹽豐),生長于海拔2 400~3 655 m高山草坡[1],為民族民間常用藥物之一。根入藥,具有補血、調經、健胃功效。用于治療骨折腫痛、貧血、消化不良[2]。麗江地區(qū)民間代替生地用,亦治產后少乳,體虛,久病虛弱,頭暈[1]。本品資源豐富,療效較好。經查閱相關文獻,未見對雞肉參[滇川角蒿Incarvillea mairei (Le'vl) Grierson]生藥學研究的相關報道,為此,本文對該生藥的來源、性狀、顯微及理化鑒定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

1 器材

1.1 材料 采自云南大理蒼山花甸壩東山,經大理學院藥學院馬曉匡教授鑒定為紫葳科植物滇川角蒿Incarvillea mairei (Le'vl) Grierson的根。

1.2 儀器 生物組織自動脫水機(TS-120);生物組織包埋機(BM-Ⅶ);生物組織石蠟切片機(QS-Ⅳ);生物組織攤片烤片機(CS-Ⅵ);Canon A620數碼相機;生物顯微鏡(OLYMPUSB×41)等。

2 方法 來源鑒定;性狀鑒定;取部分所采材料藥用部位按常規(guī)石蠟制片法制作石蠟切片,進行顯微鑒定;理化鑒別。

2.1 原植物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無莖,高達40 cm。葉根生,一回羽狀復葉;側生小葉0~4(~7)對[3],卵狀披針形;頂端小葉較側生小葉大2~3倍,闊卵圓形,頂端鈍,基部微心形,邊緣具鈍齒,長達11 cm,寬達9 cm;側生小葉近無柄。總狀花序2~4花,著生花葶近頂端,花序梗較花柄長很多,花葶長達22 cm,花柄長1~3 cm,小苞片線形細長、長約1 cm;花大,紫紅色;花萼鐘形,長約2.5 cm,萼齒披針狀三角形,頂端長漸尖;花冠鐘形,長7~10 cm,徑達5~7 cm,花冠管長5~6 cm,下部帶黃色,花冠裂片圓形;雄蕊及花柱內藏,柱頭扁平扇狀。蒴果長披針形,木質,長約8 cm,寬約1 cm,明顯四棱。花期5~7月,果期9~1月。見圖1。

2.2 性狀鑒定主根粗大,呈圓柱形,微扭曲,長10~20 cm,直徑0.5~2 cm,頂端膨大,環(huán)生膜質的葉鞘,中下部常2~3分枝;表面棕褐色,有不規(guī)則的縱紋或縱溝;表皮皺縮,可見稀疏的橢圓形皮孔;老根外皮易呈片狀脫落,脫落處可見黃棕色,中間多枯朽成空洞;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面不整齊,外側呈黃白色,疏松,具裂隙,木質部呈黃棕色,具放射狀紋理;氣微,味微甜。見圖2。

圖1 雞肉參植物圖(略)

圖2 雞肉參藥材圖(略)

2.3 顯微鑒定

2.3.1 根橫切面呈圓形,木栓層由4~6列扁長方形木栓細胞組成,細胞排列緊密。皮層較窄,薄壁細胞類圓形,排列疏松;韌皮部寬廣,約占切面1/2,篩管群于形成層處較明顯,射線2~3列,外側彎曲。形成層明顯,呈環(huán)狀。木質部導管單個或數個相聚,呈放射狀排列,木纖維與導管相伴;木射線3~5列細胞。薄壁細胞中含細小的淀粉粒。見圖3。

2.3.2 粉末特征粉末呈灰黃色,木栓細胞類方形,棕色,外壁增厚,排列整齊;導管多為網紋和梯紋,直徑15~30 μm,木纖維呈長梭形,直徑4~8 μm,兩端漸尖,壁薄,胞腔較大;薄壁細胞類圓形,內含淀粉粒;淀粉粒較小,多單粒,直徑3~6 μm,臍點不明顯。見圖4。

圖3 雞肉參根橫切面詳圖(10×10) (略)

圖4 雞肉參粉末圖(10×40)(略)

2.4 理化鑒別系統(tǒng)預試證明,雞肉參根中含有生物堿、萜類、植物甾醇、糖類、香豆素等成分。2.4.1 顯色反應

2.4.1.1 生物堿沉淀反應 取藥材粉末2 g,加0.5%鹽酸的乙醇溶液10 ml,水浴上回流10 min,濾過,濾液先用稀氨水調至中性,再于水浴上蒸干,殘渣加5%硫酸溶解,濾過,各取濾液1ml,分別加碘化鉍鉀2滴,產生橙紅色沉淀;加硅鎢酸2滴,產生黃棕色沉淀;加磷鉬酸2滴,產生黃綠色沉淀。

2.4.1.2 氯仿-濃硫酸反應 取藥材粉末5 g,加60 ml 95%乙醇,于水浴中加熱回流20 min,濾過,濾液作供試液。取乙醇提取液2mL置于瓷蒸發(fā)皿中,在水浴上濃縮至干,殘渣加入1 ml氯仿使之溶解,加入濃硫酸1 ml,在氯仿層呈現紅色或藍色,硫酸層有黃綠色熒光出現(檢查有甾醇或萜類成分)。

2.4.2 薄層色譜鑒別 取“2.4.1.2”中乙醇提取液10 m,置于水浴上濃縮,加1%稀鹽酸浸泡,濾過,濾液用1%氨水調pH至10~11,再用氯仿提取,氯仿液水浴蒸干,用2 ml甲醇溶解后,吸取5 μl,點于同一硅膠薄層板上,以石油醚-丙酮(9∶2)為展開劑,展開,晾干后,在365 nm紫外燈下,可見有明顯藍色斑點3個,Rf值分別為0.35,0.45,0.60,用碘蒸氣顯色,在Rf值為0.40處可見一個淡紅色斑點。

3 小結 雞肉參在云南民間中用藥歷史悠久,尤其在大理白族及麗江納西族等少數民族中應用廣泛,具有多種療效,經長期使用效果較好。但是,民間藥物中,同名異物的品種較多,為保證品種的真實性和用藥的安全有效,作者特對大理蒼山花甸壩的雞肉參進行了生藥學研究。 通過對雞肉參的植物形態(tài)、藥材性狀、顯微及理化鑒別的研究,證明其主要成分為生物堿、糖、甾醇或萜類等。其根顯微組織特征中韌皮部寬廣,篩管群于形成層處較明顯;木質部中導管呈放射狀排列,形成層明顯。粉末特征與組織特征相符。 本研究可以為雞肉參藥材的鑒別,以及藥材質量標準的制訂提供理論參考依據。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