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0株銅綠假單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藥性分析
佚名
作者:楊思蕓 王龍飛 李勝前 周樂玲 曾友志
【摘要】 目的:了解我院2007年1月-2008年6月200株銅綠假單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藥情況,為臨床提供預防措施和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依據。方法:采用回顧性的方法統計分析我院分離的銅綠假單胞菌的標本來源、感染科室分布及對20種抗菌藥物的耐藥狀況。結果:200株銅綠假單胞菌主要來自痰液(85%),其次來自分泌物(9.0%),在臨床各病區分布情況:重癥監護室( ICU) 23.0%(46/200)、腦外科22.0%(44/200)、呼吸科 19.5%(39/200)、急診科6%(12/200)、神內科5.0%(10/200)、腫瘤科4.5%(9/200)、燒傷科4.0%(8/200)、西骨科3.5%(7/200)、其他科與腎內科等12.5%(25/ 200) 。藥敏結果顯示,該細菌對抗菌藥物活性較好的僅有阿米卡星和亞胺培南,耐藥率分別為14.5%、24.1%。耐藥率較高的是哌拉西林、頭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環丙沙星、氨曲南、妥布霉素、頭孢吡肟,耐藥率分別為70.1%、68.5%、61.0%、60.2%、57.8%、56.2%、55.3%、54.7%。結論:銅綠假單胞菌對多種抗菌藥物耐藥率較高, 臨床應加強對銅綠假單胞菌耐藥性監控和藥敏試驗分析,合理使用抗菌藥物,防治耐藥菌株的傳播流行。
【關鍵詞】 銅綠假單胞菌;抗菌藥物;耐藥性
銅綠假單胞菌( PAE) 是一種分布十分廣泛的條件致病菌。由于各種器械性、侵入性治療手段的使用及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目前該菌已經成為醫院感染的最主要致病菌之一,在革蘭陰性菌引起的感染中僅次于大腸埃希菌[1]。由于抗菌藥物的廣泛、不合理使用和多重耐藥菌株的出現,使其耐藥性問題日趨嚴重[2] ,現成為臨床治療的難題。為了了解該菌感染的臨床分布,加強對該菌的耐藥性監控,給臨床治療和經驗用藥提供依據,對我院2007年1月-2008年6月臨床分離的200 株PAE的分布與耐藥性現狀進行統計分析,現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菌株來源2007年1月-2008年6月,我院臨床送檢的標本,包括痰液、創面及傷口分泌物、膿液、胸水、血液、尿液等。質控菌株為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
1.2 細菌鑒定 送檢標本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政司出版的《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3版進行分離培養。
1.3 藥敏試驗儀器采用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 32 全自動微生物鑒定系統鑒定菌種,做最低抑菌濃度(MIC) 檢測,以標準菌株作質控,選用包括:哌拉西林、派拉林西/他唑巴坦、頭孢他啶、慶大霉素、頭孢吡肟、氨曲南、亞胺培南、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環丙沙星、美羅培南、頭孢曲松、復方新諾明、左氧氟沙星等20種抗菌藥物,按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NCCLS)標準判讀結果。
2結果
2.1病原菌分離率排名情況結果見表1,我院臨床送檢的標本中白假絲酵母菌、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金黃色葡萄球菌檢出率相對較高。表1 2007年1月-2008年6月我院分離率前5位細菌排名
2. 2臨床標本分布200株銅綠假單胞菌臨床標本的主要來源依次為痰及創面及傷口分泌物標本,見表2 。表2 200株銅綠假單胞菌臨床標本分布構成比
2. 3 科室分布200 株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科室主要分布在重癥監護病房(ICU) 、腦外科、呼吸科等病區,見表3 。表3 200株銅綠假單胞菌病區分布構成比
2. 4 耐藥性200株銅綠假單胞菌對20種抗菌藥物的耐藥性見表4,銅綠假單胞菌對氨芐西林高度耐藥,耐藥率達100%;對阿米卡星耐藥率相對較低。表4 200株銅綠假單胞菌對20種抗菌藥物的藥敏率
3討論
銅綠假單胞菌是條件致病菌,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在醫院內則常見于醫務人員的手、醫療器械以及病房的空氣中,也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膚、呼吸道、胃腸道等。多見氣管切開、手術置管、燒傷創面感染、支氣管擴張、阻塞性肺病等,當人體由各種潛伏性疾病而導致免疫功能下降時,銅綠假單胞菌大量定置而導致感染[3]。
銅綠假單胞菌已成為引起醫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4],是醫院感染最主要的死因(病死率達50%)[5]。目前該菌也是我院院內感染最主要的致病菌之一:2007年1-6月,臨床標本中分離出銅綠假單胞菌位列我院分離細菌第二位,僅次于白假酵母菌;2007年7-12月,該菌位居醫院第一位;2008年1-6月位列第四位,在革蘭陰性菌引起的感染中僅次于大腸埃希菌。
200株銅綠假單胞菌主要來源于痰液標本,占85%,在ICU、呼吸科、腦外科呈較高分布,這些患者大多為危重患者,多數進行過氣管插管及呼吸機輔助通氣或氣管切開,破壞了機體的黏膜屏障,成為感染銅綠假單胞菌的高危因素之一;同時銅綠假單胞菌易黏附于生物材料或機體腔道表面,分泌多糖蛋白形成生物被膜(BF),造成治療器械消毒的困難并可引起交叉感染;這些患者住院時間較長且體質虛弱,免疫功能低下,加上長期、大量抗菌藥物應用,具備銅綠假單胞菌的感染條件,在醫院環境中感染的機率大大增加。
銅綠假單胞菌對20種抗菌藥物藥敏率的統計資料顯示,我院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率突出。頭孢他啶、頭孢吡肟、氨曲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環丙沙星、妥布霉素、慶大霉素對銅綠假單胞菌具有較好抗菌作用,但銅綠假單胞菌對它們的耐藥率均高達50%以上,僅對阿米卡星和亞胺培南耐藥率較低,耐藥率分別為14.5%、24.1%。銅綠假單胞菌對抗生素耐藥率顯著升高與臨床長期、大量使用廣譜抗生素密切相關,尤其是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的逐漸增多嚴重威脅著臨床的抗感染治療[6]。銅綠假單胞菌可誘導產生AmpC酶,可以通過質粒或轉座子形式傳播耐藥基因,生物膜和外排泵可介導多種抗生素耐藥。另外,銅綠假單胞菌對氨芐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維酸、第一、二代頭孢菌素、頭孢噻肟、頭孢曲松等具有天然耐藥性,若藥敏試驗的結果為敏感應予以懷疑, 有必要重復藥敏試驗和重新鑒定菌種[7]。因銅綠假單胞菌易定植、易變異、多重耐藥和耐藥機制的復雜性等特征,而成為臨床抗感染治療的難題。
針對我院病原菌分布特點和對抗菌藥物的藥敏率,應嚴格無菌操作,加強醫院空氣、診療器械和醫護人員手的消毒;盡量減少各種侵襲性操作與機械損傷;避免長期使用高效、廣譜的抗生素,實行抗菌藥物交替使用,防止耐藥菌株的蔓延;做好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性監控,結合細菌藥敏結果,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嚴格掌握激素的適應癥;高度重視感染者的消毒隔離;積極治療原發病,提高患者機體自身的免疫力,從而有效預防銅綠假單胞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