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專業分析化學實驗教學改革之探討
朱軍 馬松濤
【摘要】 隨著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課程教學改革一直是人們探討的重要課題。本文從實驗內容的選擇、實驗教學方法和實驗考核方式三個方面介紹了我院分析化學實驗課的教學改革成果。
【關鍵詞】 分析化學;實驗教學;改革
分析化學實驗不僅是分析化學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以實驗為手段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是化學教學最顯著的特點。為達到這一目的,我們在分析化學教學中,針對藥學專業之特點,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上進行了探索,通過多年的實踐證明我們所采用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 實驗內容
實驗內容取決于實驗教材,實驗教材是實施實驗教學活動的依據。適宜的實驗教材是提高實驗教學質量的關鍵。具體在實驗教學中,我們針對實驗教學長期存在驗證性實驗多,研究型、設計型實驗少,單元性操作實驗多,綜合型實驗少,經典性實驗多,反映學科前沿的實驗少的現象,根據藥學專業學習之特點,在實驗內容上進行了精心的選擇,形成了以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相結合的實驗體系。在實驗具體項目的選擇上,針對藥學專業的特點盡量做到前后學科的相互呼應。如在有機化學實驗教學中,學生已經進行了藥品阿司匹林的合成實驗,我們在分析化學基礎性實驗中,研究對該藥品安排用常規的分析方法進行含量的測定,同時在設計性實驗中安排了該藥品體內含量測定的項目。設計性實驗的開設使現代分析化學教學的要求,在分析化學設計性實驗的選題上我們遵循這樣一個基本原則,即在選題上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教師主導作用、著重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考慮能夠充分提高教學效果、加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選題應使實驗教學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的基本原則。同時為了培養大學生的科研意識,在設計性實驗項目的安排上還特意安排了與教師科研課題相結合的設計性實驗項目,使學生的科研能力及科研意識得到了培養。在實驗教材的處理上,我們將以前的分析化學實驗教學僅為其理論教學的輔助教學的模式,對教材內容按現代藥學教育的特點進行了較大幅度的改動,編寫了藥學專業的《分析化學雙語實驗教材》,以適應藥學專業的分析化學實驗教學的需要。
實驗操作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著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實驗基本技能訓練的規范化、熟練化是實驗教學的重點,因此從實驗開始我們就著重強調基本操作規范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教學中我們強化了基本操作和基本訓練的比重,并在實驗考核中將對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的考核作為實驗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保證學生在這方面的訓練,我們采用了課余時間實驗室對學生開放的方式。
2 實驗教學方法
分析化學實驗主要由兩部分所組成,即容量分析實驗和儀器分析實驗。就強化實驗操作能力來看,幾乎所有的容量分析實驗,學生都能自行進行操作,而儀器分析實驗則不然,受到儀器數量的限制,特別是一些大型儀器實驗(如:氣相、高效液相色譜、熒光分析、紅外分析等),盡管在我們藥學院實驗技術中心上述儀器都有,但受到數量的限制,在開設這類實驗時,大多是由指導教師進行演示性實驗,學生幾乎沒有實際操作的機會。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我們引進了先進的儀器分析實驗仿真系統,使學生能在電腦上模擬開設簡單的儀器分析實驗,從實行效果來看,學生通過對實驗仿真系統的操作,幾乎都能掌握高效液相色譜、氣相色譜等大型分析儀器的基本操作和簡單的分析操作過程,不僅解決了學生對大型實驗儀器的操作問題,同時還為學生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經過努力在實驗教學中,我們已經形成了教師講授、授課錄像、實驗仿真系統和實驗儀器相結合的實驗教學體系,能夠滿足現代分析化學實驗教學的要求。
在教學模式上我們將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改為以學生為中心,充發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和創造性,著力于學生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3 實驗考核
根據對實驗教材及教學內容改革的特點,其中有相當部分的理論內容已經納入了實驗教學中了,所以在實驗考核上我們采取其成績由理論和實際操作兩部分組成。在容量分析實驗考核中我們重點放在基本技能考核上,即選擇一個綜合性較強的實驗項目,對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進行考核,為此我們制定了詳細的考核指標,從學生的每一步基本操作到最終的數據處理都進行記分。在儀器分析部分,根據藥學專業的特點,結合儀器分析仿真軟件系統,對學生進行單機考核。通過對考核方式的改革,使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得以相當程度的提高,強化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為藥學專業學生后續課程的實驗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4 結論
為了對我們在分析化學實驗教學中通過上述三個途徑進行改革探索進行評估,我們一是對從實行改革以來學生的分析化學成績進行追蹤分析,同時我們還以通過發放調查表的形式對每一屆學生的分析化學實驗教學的評價進行了跟蹤調查,從分析和反饋的信息可以看出,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興趣有較大幅度的提升,實踐證明,這種改革使行之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