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方法在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葉曉林 楊云霞
【摘要】 適當應用比較法在藥理學教學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快速記憶以及使記憶牢固并維持長久,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 藥理學; 比較法
比較法是邏輯思維的一種常用方法,亦是一種認識論的方法,是在一定的條件下,按照統一標準對兩個以上的對象進行比較,以達到認識對象的目的。在醫學學科教育中,比較的方法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如何在藥理學教學實踐中應用比較的方法,是本文所關心的內容。我們認為藥理學的教與學中應用比較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快速記憶以及使記憶牢固并維持長久。根據比較對象層次關系的不同,將比較法分為橫向比較法和縱向比較法,學習中應用的比較法常常是這兩種比較法的綜合。
橫向比較法:藥理學涉及到對許多器官系統產生作用的藥物,且各系統藥物作用之間,尤其是同類藥物之間又不可能截然分開。而臨床用藥實際不會以系統藥物分開,因此在學習中應用橫向比較法可以使所學的知識起到融會貫通的作用。學生對某些類型的藥物有一定認識以后,教師可以借助同中求異的比較方法,對這些藥物的藥理作用特點以及臨床應用區別進行比較,以便讓學生掌握他們不同屬性。例如表1就是在學習甾體類抗炎藥和非甾體類抗炎藥這兩個系統藥物的抗炎作用時,應用橫向比較法可以非常準確而容易地掌握這兩類藥物抗炎作用特點的典型的比較的例子。表1 甾體類抗炎藥和非甾體類抗炎藥抗炎作用特點的比較表2 常用局部麻醉藥的作用比較注:以普魯卡因作為標準,其他藥物與之比較。縱向比較法:縱向比較法通常是對同一系統藥物中各個藥物進行比較的方法,這也是藥理學學習中經常使用的方法。現在臨床使用的藥物眾多,學生往往感到藥物名稱繁多,各個藥物的作用特點既有相似也存在差異,學習是難以完全掌握。因此在學習代表藥的基礎上,通過縱向比較可以很好地掌握其他藥物作用的特點。例如對常用局部麻醉藥的學習,通過表2可以非常容易地掌握并記憶各個藥物的特點以及臨床應用的不同。
在應用比較法學習時注意一些問題:首先,比較方法必須同其他邏輯方法合用,才能達到認識目的,因此在學習時首要的需要掌握代表性或作用典型藥物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再進行該類各個藥物的比較。二是比較對象應該具有可比性,相比較的對象應該是具有真實的,較直接的聯系,即具有可比性。例如學習解熱鎮痛藥時,由于這類藥物具有共同的基本藥理作用(解熱、鎮痛、抗炎、抗風濕)和作用機制(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和釋放),即相比較的對象具有真實的、較直接的聯系;各個藥物的主要不同點在于其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和釋放的強弱,以及所表現的解熱、鎮痛、抗炎、抗風濕側重點不同,因此該類各個藥物之間就具有較強的可比性。三是比較必須在同一關系,統一標準下進行,典型的例子是教學頭孢菌素類藥物時,由于各代頭孢菌素類藥物具有基本共同的抗菌作用、對β內酰胺酶耐受性、腎臟的毒性等,即標準是統一的。因此我們只需要比較學習四代頭孢菌素類藥物在這些方面的作用強弱,如在對他們的抗菌譜比較時,只需比較各代藥物對革蘭氏陽性或陰性菌的作用強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