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怎樣轉化中學英語學困生
祝立軍
中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學生兩極分化問題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解決兩極分化問題,促進學困生的轉化是全面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如何促進學困生的轉化,重新激起這些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呢? 根據我這幾年教學和調查,在我所任教的班級中有三分之一的英語科差生,這也是當前教學的現狀之一。為了提高差生的英語水平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我認為要分析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措施。
一、英語學困生形成原因
學困生的英語成績差,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因智力偏低而影響成績的極少,絕大部分是非智力因素的原因造成的。
1.學力基礎差。學力主要指必備的學習基礎知識和綜合學習能力,包括理解力、記憶力、思維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等。由于農村中小學師資和教學條件相對薄弱。一些學生在小學就沒得到良好的教育,造成見識少,知識面窄,思維不活躍,接受能力差,特別是有些學生連漢語拼音都不過關,從而導致有的學生在初一年級第一學期在英語學習上就落伍了,隨著學習的深入,這些學生產生畏懼、自卑、逆反心理,最終形成嚴重的厭學情緒,直接影響學習成績。
2.學習方法欠佳,學習習慣不良。有許多學生有學好的愿望。也能做出一些努力,但是因為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許多做法不符合學習規律,因此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比如。有許多學困生念單詞用漢字注音,記生詞靠死記硬背,學語法好刨根問底,練句型則生吞活剝,寫句子搞逐詞對譯,漢語習慣離不了、擺不脫等等。
3.英語課堂教學存在不足。英語課堂教學是初中生學習英語的主要渠道,如果教師教不得法,缺乏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就會直接影響學習效果。例如,讓學生機械地朗讀、 背誦、做題或回答問題,使英語課成了死記硬背的代名詞,一些學生逐漸失去了學英語的興趣。另外。不少教師上課缺乏表情和激情,對學生出色的表現常常無動于衷,很少鼓勵較差的學生試一試:甚至有的教師課堂上經常批評指責學生。使學生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對自己失去了信心,因而不再做任何努力。再如,許多學校班級學生容量大,教師在課堂上難以照顧到不同學力、不同層次和不同性格的學生,有的學生課堂上很少被提問,失去了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因而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更容易喪失學習的積極性。
4.家庭和社會環境的影響。有的學生因家長管教過嚴,冷言冷語,責怪訓斥,經常打罵而不知所措,因此變得性格怪僻,在學校則畏縮拘謹,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有的學生在家里受嬌寵,造成自私任性,脆弱散漫,不能吃苦,虛榮心強。一旦受到挫折,就自暴自棄,失去了上進心,逐漸轉為差生。有的則受伙伴、鄰居及社會風氣影響,而形成不良的心理,導致厭學,成績下降。
二、尊重、寬容、熱心、善待學生
英語教學成功與否,不僅僅取決于學生的先天智力因素,還取決于他們的情緒、態度、興趣、學習功底等。因此,老師在任何時候都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切忌使用訓斥,侮辱人格,毆打和傷害學生自尊心的語言。 現舉一個真正的教學案例,在我的學生抄其他同學作業時,被我當場發現。當時我的內心很生氣,但是表面上沒有責備,還在全班表揚了他有學習的愿望。每次單元測驗后,我將成績有進步的差生名字提出來表揚,并且給與獎勵。讓他們從內心感受到自己在前進,也讓他們有種成功的歡樂與喜悅。但有些差生由于先天因素,智力反應慢,有時候老師講授一個最簡單的問題而且反復幾遍還不理解。這種情況下,切記一定不能急躁,要有熱心和耐心,不厭其煩的再多講幾遍,用淺顯易懂的語言直到他們理解弄清楚為止。這個案例說明,教師用一個寬容的微笑,一句體貼的話語,一個會意充滿希望的眼神,一個動作都會產生巨大的學習動力。
然后給學生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一定的學習目標是學生獲得學習動力的源泉。差生之所以差,沒有奮斗目標是一個重要原因。我在對每個差生全面了解的基礎上,給他們制定了短期學習目標和長期目標,而且要經常對這些進行檢查,并及時修改目標,一旦發現所定目標過高或過低,應立即改正,來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三、對學困生因勢利導,做好學法指導。
首先,對學困生進行個別交流和思想溝通,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幫助他們樹立學好英語的信心。其次,做好學法指導,幫助學困生掌握學習方法。
1、強化語音學習,避免漢字注音,為記憶和積累詞匯奠定基礎
2、抓住學習英語的關鍵。英語是交際工具,學英語的目的是獲得聽說讀寫英語的能力。所以必須經歷大量、反復的口頭和筆頭的練習。如果學生僅僅學學語法,背會單詞,看懂課文,會做練習,而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在聽說讀寫的實踐上。那么就無法形成語言技能,不能熟練掌握所學知識。就必然會邊學邊忘,越學越困難。
3、循序漸進,扎扎實實,逐步提高。學習英語一定要循序漸進,如果上一節課出現了缺漏。下一節課就要既學新課,還要補舊課,學習內容和負擔將成倍增加。如果一段時間沒有抓緊,連續出現缺漏,繼續學習英語就困難重重。所以平時學習一定要扎扎實實,環環緊扣,逐步提高,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或者盲目蠻干。
4、課前預習,課堂上大膽參加實踐活動,課后及時復習鞏固 課前預習對增強學習主動性和提高學習效率具有重要作用。而學困生恰恰在這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所以要對學困生進行新課前的預習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課堂上通過提問檢查預習效果。開始時學生沒有提問題的習慣,有問題也不問;有些學生不動腦筋,提不出問題;也有些學生虛榮心強,不好意思問。對這些學生一方面要做大量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盡量多提問他們有把握回答的問題,有意給他們以“表現”的機會,借此鼓勵他們,幫助他們建立“我也能學好英語”的信心。這樣,久而久之,他們養成了預習的習慣,聽課感到目的明確,重點突出,理解和記憶的效果明顯提高,而且課堂上變得積極主動,敢于大膽參與聽說讀寫實踐練習。
作業、練習和背誦是鞏固知識與技能的主要途徑。學困生之所以差,同他們不能及時、自覺地完成作業,不能及時復習背誦所學知識有直接關系。教師需要多花一點時間,對學困生的口筆頭作業進行檢查和指導。如面批作業、抽查背誦等。通過督促,使他們消除拖拉、抄襲作業的依賴思想,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