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英語教學怎樣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劉桂云
【摘要】:身為一名英語教育工作者,在這教學工作的幾年里,使我深刻的意識到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學習要講究一定的學習方法,英語學習更不例外。當我們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時,我們學起英語就會更容易,學習效果也會達到事半功倍。然而學習習慣的養成又談何容易呢?它是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慢慢養成的。它需要學生具有學習的恒心。那么,如何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呢?在此試論自己幾點淺薄的看法并與大家一起探討。
【關鍵詞】:預習 課堂學習 反復學習 堅持學習
中學英語是一門極為重要的基礎學科。在進入新世紀后,隨著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融入社會的需要,英語學習被當作一件大事。英語教學在其中也就顯得尤為重要。要想在英語教學中取得理想的效果,不僅要求教師踏踏實實地教,更要要求學生認認真真地學。要想學生認真學習,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要培養學生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從古至今,教育教學的事實和經驗證明:沒有良好地學習習慣就沒有良好地學習效果,而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中學生學習品質的重要表現。根據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他們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如果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旦形成,將受益終身。怎樣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呢?蘇霍姆林斯基再三強調:“一定要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在英語教學中,加強學法指導是大面積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根本途徑。當前新課改肩負著時代的使命,帶著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走進了校園,走近了師生。學生的學習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學習習慣的養成過程。學習習慣的好壞,關系到學生學習效果的優劣。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能提高學習效率,加速學習進程,而且會對以后的學習和工作產生深遠的影響,甚至終生受益??茖W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學生的智力因素的不足。反之,不良的學習習慣,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形成惡性循環,導致學習失敗,造成終生遺憾。可見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對學生來說是多么重要。作為教師,我們必須加強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貫穿“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英語的習慣”,不僅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學校發展的需要,那么,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習慣呢?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英語在學生的學習中日益重要, 而如何學好英語就尤為重要,同一門學科之所以存在班與班,學生與學生英語水平的差異,其主要原因是我們英語學習習慣的不同,學好英語關鍵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了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就為學習英語鋪好了一條路。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就是在有規律的學習中,把握課堂學習效率,之后要有恒心的反復學習與記憶,為今后的英語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英語新課程標準對良好英語學習習慣的養成提出了許多具體的要求。如:正確的書寫姿勢和良好的書寫習慣;積極參與討論和爭辯的習慣等等。英語新課程標準把習慣的培養列入課程目標,并加以細化,這是一個質的飛躍。筆者不揣鄙陋,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和體會,進一步研究總結,整理了一些條目,雖有掛一漏萬之嫌,但本著竭誠相見的原則,現分述如下。
一、養成翻檢工具書的習慣
文字是語言的材料,工具書是學習語言材料的好幫手,教師應當要求每個學生都配備一本英語詞典,如《英漢小詞典》、《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等。向學生大致介紹查閱方法和相關的內容,讓他們在預習中或閱讀后經常使用工具書這位無聲的老師,在它的幫助下做到會讀、會拼寫、會解釋、會運用,不等、不靠、不放、不模棱兩可。教師可以給學生舉行“查詞典”競賽,看誰查詞最熟練、最準確。通過反復操作訓練,使之成為一種學習英語的基本技能。同時,還教給學生查閱、使用其他一些參考資料、文獻資料的初步知識和方法。
二、養成朗讀背誦的習慣
英語首先是一門有聲語言,學英語就要養成朗讀背誦的習慣。朗讀是形成語感的重要手段。只要情況允許,就要出聲朗讀。大聲地朗讀,就會全神貫注地沉浸在課文的境界中,能夠一心一意、心無旁騖地投入進去。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朗讀中理解意思,體味感情,加深感受,加強記憶。朗讀時應做到聲音洪亮、吐字清晰、順暢無誤、聲情并茂,不加詞、不漏詞、不讀錯詞、不吞吞吐吐、不平淡無味,還應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文,不知不覺增強了語感,牢記了單詞、短語和句型,也就增強了理解能力。當然,選擇的讀書材料不要太難,要以感興趣的話題為好,以免造成不懂、不感興趣而難以持久?!皶x百遍,其義自見”,學生只有進行大量的讀背,實現“量”的積累,才能充分地汲取精華,得到文化的浸潤,從而積累詞語、形成語感、學會表達。古人云:“為文之道,在于厚積而薄發?!敝v的就是這個道理。學生心中能裝有幾千詞組、幾百句型、幾十范文,就如水成大海,匯納百川,融會貫通,為我所用,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背誦時應力求準確、熟練,及時復習,不死記硬背,不丟三落四。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工具,主要用于人際交流。會說,會表達是對學生最基本的要求。說和表達建立在良好的語感基礎之上,語感的培養要從朗讀著手。能夠準確朗讀出目標內容,不僅有利于語感的培養,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在英語表達方面的自信心。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重訓練:
1.準確模仿的習慣。 初級英語的學習主要依靠模仿,模仿的準確與否直接關系到發音的質量。所以在我今后的課堂中充分利用各種有聲教學媒體的范讀,如語音、語調、語速;進行發音要領的分析介紹,如開、閉音節、升降調、連讀、重讀、不完全爆破音和停頓等,使學生能及時、有效、準確地模仿到地道的讀音。
2.大膽開口的習慣。英語學習是一種語言的學習,尤其是在漢語的重重包圍之中且與英語截然不同的語境中進行的外語學習。能大膽的開口需要先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要給學生做良好示范,聲情并茂的朗讀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從而引起學生的朗讀欲望。其次多種形式的課堂訓練給學生展示的機會,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這樣學生就能自主的、象講漢語一樣的講英語。
三、養成做閱讀練習的習慣
經常做閱讀練習是提高并檢查自己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方法。在認真閱讀文章之時,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文章中心、作者態度等,并在嚴格查對答案后認真思考出錯的原因,努力尋找并總結閱讀方法。做題時做到認清文體,“四聯”(聯系中心、聯系段意、聯系寫作方法、聯系上下文),“三不離”(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積極動腦,敢答善答,總結答題方法。做的練習多了,答題水平自然就會提高。
四、養成課堂大膽發言的習慣
要養成學生敢于開口說話的習慣,這個敢于說話不是指坐在位子上的竊竊私語,也不是上課插嘴叫一句、嚷一下。這是指學生能夠站起來,甚至走到講臺上,姿態端正自然,不慌不忙,口齒清楚有條有理地說話,而且能說一整段的話。有識方有膽,敢于發言是課堂精力集中、積極思考的表現,也是鍛煉口頭表達能力和提高個人素質的重要途徑。不僅要善于回答老師的提問,而且要善于提出問題,不僅同老師進行交流,還要與同學合作討論。在互相問答中整理語言、交流思想,在你爭我辯的過程中互相啟發,獲得更多的收益。發言時應態度大方、不卑不亢、聲音洪亮,不要緊張,不人云亦云。 五、養成用心聆聽的習慣
要養成學生留心聽話的習慣,就是要培養他們聽整段話的習慣。克服只聽片言只語的習慣。聽一段話要能講出要點,要注意里邊的詞組、句型。許多成績好的學生聽的能力都比一般同學好,他們一般都能聽整段的話,不會“聽三落四”,能把握重點。而一般成績差的學生聽的能力都相對地差。他們往往聽一句兩句話,就拼命記,而整個意思卻不知道,在上課時大聲嚷嚷要老師再說一遍的都是他們。聽,不僅在課堂上聽老師、同學的話,還要善于聆聽街談巷議、電視廣播。不僅聽“話”,而且要聽歌、聽廣告、聽大自然美好的聲音。讓“聽”成為我們獲取知識、開闊視野、陶冶性情的一種有效途徑。
六、養成修改文章的習慣
“文章是改出來的”,只寫不改,寫作水平就難以提高。修改時要嚴格運用修改符號,從主題、內容、結構、語法、單詞拼寫等方面逐一過濾,不放過任何一處,哪怕一個標點、一個措詞,都要講究,要有“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的精神和意志,寫完就改,隔天再改,再三斟酌,反復修改,“語不驚人誓不休”。收集錯誤并分析是修改文章的重要一步。要求學生將自己作文中常犯的錯誤收集匯編,保留錯誤之處,用不同顏色的筆寫上正確的修改并作相關分析。
七、養成積累運用的習慣
英語的工具性特征非常明顯,要想學好英語,首先需要打好詞句的基礎,它們是構成文章的材料。詞+詞=詞組,詞組+詞組一句子,句子+句子一段落,段落又聚合成為文章,因此,學習英語的核心應該落實到詞句上面,這也是各種考試考查的重點。要充分地認識到打英語基礎既是技藝之學,也是積累之學,是檢測學生真正英語水平的習慣之學、根本之學。積累運用基礎知識更是閱讀、作文的一大前提,必須高度重視。要求學生課堂、課下要善于搜集整理老師講授的或作業中的各種練習題、課外書中所包含的英語規律性知識,包括詞組運用、詞語辨析、語法修辭、典型句型等,牢記于心,并將這些知識靈活應用到句子仿寫、排列句序、語言交際、閱讀、寫作中。
八、養成模仿的習慣
語言是一個充滿著抽象規則的復雜體系,而且還存在著許多不規則的現象。但是兒童卻能夠在出生后不久,就順利地掌握母語。于是外語教學就提出了“習得”(acquisition)的理論?!傲暤谩本褪且7聞e人如何講英語、寫英語、學英語。我們不僅要模仿別人的語音、語調,還要模仿他們的寫作模式、學習方法等,要借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有些學生自己能很流利地讀英語,可是聽上去總是那么的生硬、不舒服,那主要是因為英語不是我們的母語,沒有嬰兒時期的模仿環境,所以,我們必須尋找模仿的對象。李陽瘋狂英語、中央九臺、美國之音、英國廣播電臺等都是我們學習模仿的對象。當然,要能逼真地模仿,最需要的還是學生的勇氣,一定要克服害羞的心理,不能怕犯錯,要勇敢接受自己的缺點,改正缺點,從而達到自己希望的目標。
九、養成良好的英語思維習慣
加強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英語教學中是至關重要的。英語教學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聽說讀寫都和思維密切相關。如果一個人思維不敏捷,思路不開闊,思考不周密,思想認識不深刻,思維缺乏創造性,那么他的聽說讀寫都不可能是高水平的。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使學生的思維具有良好的品質。具體地說,就是要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廣闊性、創造性、多向性、求異性。另外,思考的時候不要出聲,也是要求學生嚴格做到的。我們要逼著學生思考的時候不動嘴巴,動腦子。
十、養成積極參加英語活動的習慣
英語學科是一門知識性、工具性、人文性、情感性的綜合學科,英語學科性質的落實,靠的是課堂這個教學陣地,但更離不開生活這個大舞臺。而積極舉辦、參與各種英語活動就成為學生活用會用英語并與生活溝通的一大橋梁,成為檢驗、培養、鍛煉學生英語綜合素質不可缺少的途徑。通過活動,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把“學英語”變為“用英語”。學生積極參與,做中學,玩中學,動中悟,情中化,在活動中展示自己的才藝,提高自己的修養。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建立英語角,辦墻報或學習園地,搞演講,舉行故事會、詩歌朗誦會等。在進行活動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發揮主導作用,做活動過程的宏觀設計者、指導者、引導者。而活動內容的選擇、活動過程的組織實施,都應由學生動腦、動手,唱主角,當導演,真正使學生成為活動的主人。
總而言之,方法不是什么難掌握的東西,講一次、做一次都不難,但要培養成一種習慣,卻是相當的難,難就難在嚴格要求,難就難在堅持到底。葉圣陶先生說:“語言方面許多項目都要經過不斷練習,鍥而不舍,養成習慣,才能變為他們自己的東西?!痹肝覀儚V大英語教師在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習慣上也要發揚這股鍥而不舍的勁頭,使學生真正地獲得自學自得的本領,達到葉先生所說的“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的地步,這才是我們英語教學的高境界。
1、《現代教育行為心理學》
2、《教師教育研究》2009,11
3、英語周報·初中教師版 第21期(2009—2010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