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長市現代畜牧業發展探析
陳鳳山
摘要從規模、防疫、機制、科技、品牌等方面介紹了天長市現代畜牧業的發展措施,以期促進現代畜牧業的發展。 關鍵詞現代畜牧業;發展措施;安徽天長 畜牧業前連種植業,后連加工業,是大農業的主要角色,是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也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1]。目前天長市畜牧業面臨著在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農村的歷史機遇,如何推動天長市畜牧業走向“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現代牧業之路,筆者認為應堅持科學發展觀,以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作為突破口和主渠道,讓畜牧業挑起新農村建設的大梁。 1效益在規模 傳統的畜牧業是以家庭養殖為主,現代畜牧業則是以規模化養殖為主。分散養殖不僅經濟效益低下,而且因養殖標準不一、技術管理參差不齊、疫病防控難以保障等原因,經不起市場風浪的沖擊。隨著我國與世界的接軌,以及國內各大城市相繼實行畜禽產品市場準入制度,散養模式面臨著生存挑戰,只有大力發展規模化養殖,才能提升畜產品的競爭力,才能獲取可觀的經濟效益。一是專業化布局。要按照因地制宜、統籌規劃、發揮優勢、合理布局的原則,進一步優化天長市畜牧業基地建設。在天長市要建立5個年出欄1萬頭以上的三元雜交豬養殖基地、5個年出欄鵝萬只的種草養鵝生產基地、5個年飼養萬只的蛋雞養殖基地和5個年飼養萬只的養鴨基地,使天長市的規模化養殖量達到60%以上。二是集約化養殖。要大力培育養殖大戶,著力建設養殖小區,不斷提高規模養殖比重。要按法律有關規定,把養殖用地納入總體規劃,優先安排。在資金支持方面,要建立獎勵制度和貸款支持制度。同時著力解決規模養殖所需的地、路、水、電、沼氣以及技術、飼料、銷售等問題。三是標準化生產。要以全面提高畜產品的質量安全為核心,以最大限度降低重點動物疫病發生為保證,在養殖小區和養殖大戶中推行“六統一”,即統一品種、統一用料、統一用藥、統一防疫、統一管理、統一銷售,從源頭上杜絕濫用藥物以及各種飼料添加劑的行為,最終實現對畜產品從養殖場到餐桌的全程質量管理[2]。 2成敗在防疫 動物集中免疫是當前防控重大動物疫病的有效措施,是避免和減少動物疫情發生的關鍵。動物防疫這一關過不了,發展得越多,損失越大;發展得越快,損失越大。一是嚴把免疫關。要堅持“一個干部和一名防疫員管一片”的責任制,強化免疫工作,做到免疫密度、免疫證明發放率、免疫檔案建檔率、家畜二維碼佩帶率“四個百分之百”和鎮不漏村、村不漏組、組不漏戶、戶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頭只“五個不漏”[3]。二是嚴把消毒關。做好衛生消毒工作是控制重大動物疫病發生和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要重點對各類飼養場、屠宰場和交易市場進行消毒和綜合整治,切斷傳播途徑,確保重點環節不留隱患。三是嚴把監測關。要暢通信息渠道,著力打造四級監控網絡,一旦出現疫情,要嚴格按照“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的原則,防止疫情擴散。四是嚴把檢疫關。要強化產地、運輸、屠宰和市場檢疫監督,確保檢疫率達到100%,對于檢出病死畜禽及產品,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同時,加強對畜禽屠宰、經營環節的監管,嚴厲打擊販賣、轉運、加工、貯藏、銷售病死和死因不明畜禽的違法行為,確保“放心肉蛋奶”上市。五是嚴把入境關。城東動物衛生檢查站要認真履行職責,嚴格查證驗物,嚴格消毒,強化對畜禽調運的監管,防止外疫傳入。 3活力在機制 畜禽飼養要有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機制,畜牧業要實現現代化,必須從機制上實現現代化。一是用工業化理念謀劃畜牧業。養殖企業要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充分整合人才、資金、技術、管理等優勢;企業之間要打造利益共同體,增強集體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二是用社會化分工激活畜牧業。要著力建立社會化服務體系,把由社會服務的全部交由社會管理,形成從生產、防疫到加工、銷售產業各環節,既有明確分工,又有密切聯系的產業鏈條。三是用公益化防疫保障畜牧業。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是各級政府構筑公共安全的重要內容,要把公共防疫抓到位,力所能及地為廣大養殖戶提供各種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