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洋經濟文化的沿海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工作探索
劉玉梅
[摘要]沿海高校圖書館參與地區經濟文化建設開展信息服務工作,是高校圖書館開發、拓 寬特色服務的有效探索,對促進地區經濟增長,提升沿海城市品位,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沿海高校圖書館;經濟文化建設;途徑;方法 江蘇是海洋大省,海岸線將近1000千米,海域面積占全省土地面積的1/3以上,全省海 洋資源的綜合指數排在全國第四,海洋的開發與利用前景廣闊,潛力無限。針對上述情況, 作 為江蘇 省沿海地區的高校圖書館,如何依據海洋經濟文化特點,發揮自身優勢,以圖書館人才、信 息資源、技術、設備為支撐,以信息服務為主要內容,向外延展和輻射,積極參與地區經濟 、文化建設,促進地區經濟增長,將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及其有意義的課題。 1 沿海高校圖書館為地方經濟文化建設提供信息服務的可行性 高校圖書館的社會責任要求高校圖書館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要對社會盡一定的責任和 義務,利用自身的資源最大限度地服務于社會。這就要求沿海高校圖書館除了為本院師生提 供服務以外,還要面向社會開放。在信息化社會里,沿海高校圖書館有著自 己獨特的優勢。 1.1豐富的信息資源優勢 沿海高校圖書館,占據所處的地域優勢,秉承著數萬年海洋文化歷史,擁有德天獨厚的文化 寶庫。圖書館豐富的館藏文獻資源,無論在數量上還是種類上,都為地方高校圖書館開發信 息產品,占領區 域經濟市場提供了豐厚的信息保障。尤其是高等教育文獻保障體系(簡稱CALIS)的建設, 使高校圖書館之間可通過文獻傳遞、館際互借、公共檢索等手段實現資源的共建、共享[1]。如 我館不僅擁有126萬多冊的紙質文獻,還擁有海洋專題數據庫、清華鏡像站、萬方數據庫、 維普數據庫、Elsevier數據庫、EBSCO數據庫、國道數據庫、超星電子圖書、中文社會 科學 索引、人大復印資料、SbringLink數據庫、萬方學位論文等電子資源。尤其是海洋專題數 據庫,不但對我校的教學、科研有很大幫助,而與連云港地區的經濟發展也密切相關。 1.2先進的技術、設備和檢索手段優勢 隨著信息數字化、網絡化的飛速發展以及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在信息領域的廣泛應用,大多 沿海高校圖書館都擁有計算機、數字技術及網絡技術等較先進的現代化技術和設備。除此之 外,高校圖書館還通過“中國教育網”與全國高校相鏈接,與全球信息網接軌。再加之日 益強大的聯網檢索功能和網上服務功能,使圖書館更具備了服務地方經濟文化建設的技術 、設備和檢索手段優勢。[2]如我館除了利用傳統的印刷型檢索工具:《全國報刊 索引》《國外科技資料目錄》《CA》《EI》《FSAT》等為檢索手段以外,還利用功能強大、 快速、便捷的光盤檢索、聯機數據庫檢索、Iternet檢索等現代化的檢索工具,從而極大地 提高了檢索的速度和效率。 1.3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優勢 信息服務是一項集知識、技術與智力于一體的創造性工作,能否滿足地方經濟建設的信息需 求,關鍵在于人才。英國圖書館專家哈里森說:“即使是世界一流的圖書館,如果沒有能夠 充分挖掘館藏優勢、效率和訓練有素的工作人員,也難以提供廣泛有效的讀者服務。”沿海 高校圖書館在長期服務、教學、科研的工作實踐中,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的情報信息專業人 員,已經形成了以中青年館員為骨干力量的信息管理開發團隊。他們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 具備 較高的文獻檢索能力和較強的信息意識,不但在信息的搜集、檢索、鑒別和傳遞等方面具有 明顯的優勢,而且在信息開發、整合方面也具有非凡的能力。如我館情報信息服務團隊由正 教授帶隊,其成員包括副教授1名,圖書情報信息管理專業畢業生2名,其他專業碩士研究生 2名,計算機專家1名。除此之外,我館還以本校眾多的專家學者為依托,完全具備了 高層次地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能力。自2006年以來,由這支團隊經常提供情報信息服務 的校企、院所,共合作完成各類項目300余項,申請專利100余個,累計創造直接、間接的社 會經濟效益約50億元。其中我校的閻斌倫教授主持的“河蟹秋冬季工廠化人工育苗技術研究 ”成果已在江蘇沿海大面積推廣,據初步估計,這一成果僅在江蘇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每年 超過十億元。 2 沿海高校圖書館為地區經濟、文化建設提供信息服務的途徑與方法 沿海高校圖書館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與時俱進,利用獨特的地理區位優勢,借著海洋文 化的東風,打造海洋文獻資源品牌,積極參與地方經濟、文化建設。 2.1根據地域經濟、文化特點,實現特色服務 淮海工學院圖書館地處渤海與山東半島的沿海城市——連云港。連云港海岸漫長,文物古跡 豐富,自然風景優美,是“亞歐大陸橋”的東橋頭堡,是《西游記》《鏡花緣》文化的發源 地,是一座山海文化交輝的海濱旅游城市。連云港港口是中國十大沿海港口之一,目前已和 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一千個港口有貿易運輸往來,承擔了全國90%以上的國 際過境集裝箱運輸任務。[3]作為全國四大核電站之一的江蘇田灣核電站也坐落在 連云 港這座美麗的海濱城市,目前已全面投入商業運行,將為江蘇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根據連云港地區經濟和特點,淮海工學院圖書館,應在傳承海洋文化,服務地區經濟,創建 海洋文化名城中發揮自己獨特的優勢。可以考慮以海洋文化、旅游資源、地方綜合實力、港 口經濟、核電站建設等為內容,建設特色信息服務體系,實現特色服務。 2.1.1設立特色文獻中心。 我校提出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確定“面向海洋、發揮優勢、突出特色、服務地方”的辦 學思路。我館乘勢而上,本著服務于本校學科建設,服務于地方經濟文化建設的宗旨,以海 洋品牌信息資源建設為重點,建成了具有海洋學科特色、地方特色資源的JALLIS海洋與核能 文獻中心,成為我館的品牌文獻中心,形成特色資源。 目前,該中心擁有海洋與核能類圖書11189冊,館藏海洋與核能類中文期刊50余種,自建的 海洋專題數據庫已經擁有全文文獻7萬余篇。海洋與核能文獻服務中心的建成,極大地促進 了我館海洋與核能特色信息服務水平,深化了服務層次,擴大了淮海工學院的知名度。 2.1.2建設特色數據庫,實現信息資源共享。 沿海高校圖書館要想能更好地為地方經濟、文化建設的發展服務;要想在信息服務市場中 確立自己獨特的優勢,必須加強特色文獻的書目數據庫建設,實現信息資源共享。[4] 首先,要 根據本地工農業經濟發展的特點,搜集、整理、研究、介紹、記述蘊含本地區政治經濟、 自然地理、歷史沿革、文化源流、民族民俗、風土人情、土特物產等出版與未出版的文字、 聲像等載體的文獻。并進行詳細調查和分析研究,建成權威、系統地反映本地經濟 和 文化特色的數據庫。[5]其次,將自己館藏海洋文獻進行數字化處理,整合國內外 的優秀涉海資 源,跟蹤國內外海洋資源開發前沿領域,建成高效共享的海洋信息資源平臺,為地方海洋資 源開發和相關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如我館建成的海洋專題數據庫,該庫包括6個子數據 庫,海外海洋數據庫、海洋標準數據庫、海洋法規數據庫、中國海洋魚類原色圖庫、中文海 洋數據庫、海洋視頻數據庫。海洋專題數據庫的建設將填補我省海洋學科方面文獻資源的空 白;將為我省高校向國內外展示我省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資源貢獻出一份成果;并可借助網 絡為全省高校和地方科研機構最大限度地提供海洋文獻資源的共享出一份力量。另外我館還 開通了海洋科技信息網,保證了網絡資源更快、更好地為用戶服務。建立了海洋與核能文獻 中心的專業博客(http://hywxzx.blogbus.com/),加大海洋與核能文獻中心的宣 傳力度,同時更好地提供信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