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論文:中國視頻網站娛樂化傾向調查及反思

佚名

摘要:隨著美國的YouTube網站在2006年享譽全球,互聯網視頻分享網站的序幕被拉開,中國相繼有上百個視頻分享網站創辦開通。其中優酷網、土豆網和56網等從眾多網站中脫穎而出,成為領先者。從視頻發布到視頻分享,傳播者與受眾的分界線越來越模糊。本文對視頻分享網站進行調查分析,發現中國視頻分享網站的反主流文化傾向導致的娛樂化傾向非常嚴重,并對這種娛樂化現象進行反思批判。

一、研究目的和方法

本研究選取我國內地的優酷網、土豆網和56網三家視頻分享網站,除此之外還選取了美國的YouTube視頻分享網站,作為參照,一共對四家網站進行抽樣分析。2012年在Alexa網站上的排名,優酷網排名第58,土豆網第142,56網第114,YouTube網第三。中文排名優酷第一,土豆第二,56網第四。1.資料來源本文研究內容來自于國內三家視頻分享網站主頁的搜索引擎,由于無法進入YouTube網站主頁,該對象的資料來源于暨南大學圖書館數據庫檢索,保證了樣本的覆蓋性和代表性。2.抽樣本次研究的跨度為2012年1月1日到2012年12月31日一年的時間。3.分析指標視頻分享網站的分析指標從兩個方面來考察:一個是網站視頻被用戶瀏覽的情況,有“最多觀看”、“最熱話題”、“最多評論”、“最多引用”、“最具爭議”等指標,另一個是網絡視頻在搜索時的時間單位。本次分析,在第一層面,采用了“最多觀看”和“最多評論”兩個指標,周期為2012年全年。

二、調查數據分析

根據分析可以發現各類娛樂短片在視頻分享網站的內容份額中占了絕大多數,例如56網2012年視頻總數為87785個,其中79402個為娛樂視頻,娛樂視頻占了全部視頻的90.45%。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在這些娛樂視頻中,包含了大量低級、庸俗甚至色情的內容。在娛樂化方面,視頻網站比電視娛樂節目發展更加兇猛。根據上述分析指標所選取的視頻,主要區分為“娛樂性”和“非娛樂性”,這就是對視頻分享網站中娛樂性內容的界定。這四家視頻網站“娛樂性頻道”占所有頻道的百分比分別為:優酷網:70%;土豆網:75%;56網:65%;Youtube:58%。

以一個月為時間單位,對這四家視頻分享網站2012年一年內的視頻進行了統計分析。限于篇幅有限,根據“最多觀看”指標得出的視頻統計,優酷網娛樂類視頻10個,非娛樂2個,娛樂占83.3%。土豆網娛樂類12個,娛樂占100%。56網娛樂類7個,非娛樂類5個,娛樂占58.3%。YouTube娛樂類9個,非娛樂類3個,娛樂占75%。我們發現娛樂類視頻在視頻分享網站的全部內容中占據了明顯的優勢地位,特別指出的是,中國視頻分享網站的娛樂化程度總體高于YouTube,以電視為代表的大眾傳媒已經高度娛樂化了,視頻分享網站的在近幾年的走紅正在加劇這一趨向。

三、網絡視頻的個案分析

為了更好地說明視頻網站中某些視頻內容的娛樂性質,本文選取了幾個案例進行深入分析。

2012年最火的節目非《中國好聲音》莫屬,最火的歌曲就非《江南Style》莫屬。網上還出現了小學生版、吊絲逆襲版、周星馳版、唐山版等各種模仿版本。包括上述三家視頻網站在內的網站中都可以找到不同版本的經改編的各種Style,甚至各高校的同學也紛紛跳起了騎馬舞,不亦樂乎。網絡爆紅的“第一推動力”究竟從哪里來?沒有人知道。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互聯網營銷,試圖以人造的“第一推動力”掀起網民的參與傳播熱潮,甚至不惜雇傭大量水軍。“江南style”并不是個例,它的全球蔓延反映了流行文化的影響力在網絡的助力下強勢出擊,也無形中折射出在經濟危機和社會大轉型期全球性的精神焦慮。

2012年10月24日,浙江省溫嶺市發生一起幼兒園教師“虐童”事件。幼兒教師顏艷紅因“一時好玩”在該園活動室里強行揪住一名幼童雙耳向上提起,同時讓另一名教師用手機拍下,之后這個視頻被上傳到網上[1]。視頻經網友爭相轉載,表達人們對那個老師的痛恨和對幼童的同情。在“揭露殘忍”與“博取同情”的背后,有多少人實際是要拿這件事來開涮。

在網絡時代,信息傳播以視頻方式傳播是一種流行趨勢,當一切信息都可用娛樂性來包裝時,當娛樂性信息正在成為媒介的重心時,最痛苦的事情就可以拿來“苦中作樂”。

四、反思視頻網站“娛樂至死”

(一)全民“食信息”狂歡

美國心理學家喬治?米勒根據“食肉動物”這個詞給我們重新下了一個定義:“食信息動物”。哲學家丹尼爾?丹尼特比較了人的思維方式和電腦的架構:“人不僅是一種食肉動物,他已經逐漸變成了食信息動物。人對信息充滿了饑渴……[2]”視頻分享網站為何如此火爆,就源于人們對信息的渴求。但與大眾媒體時代不同的是:當下的人們更熱衷或習慣于不加思考和想象的視頻信息。

全民開始“食信息”的狂歡時代,中國甚至使世界的傳媒表現出的娛樂化傾向,這與我們的消費文化密切相關。從電影的出現到今天的網絡視頻分享,我們發現視覺技術的發展是和我們人的視覺需求及欲望同步增長的。網絡視頻的迅速發展在于吸引人們的眼球,通過吸引眼球,獲得盡可能高的收視率,憑借高收視率來換取高額的廣告收入以及其他資金的支持。在海量的視頻短片中,人們對視覺快感的追求超過了對文化價值的追求。網絡視頻就是在欺騙人們的眼睛,在麻痹我們的思維,讓人們對它逐漸習慣進而上癮。

視頻分享網站的傳播是任意的,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和傳統的傳播媒介相比,具有難以匹敵的優勢。根據上面的數據統計結果顯示,三家國內視頻分享網站的娛樂類視頻占所有視頻的比率都很高,與美國的同類網站有過之而無不及。這說明視頻分享網站的“娛樂至死”傾向已在全球蔓延,這可以說是一個全球化的傾向。

(二)價值迷亂下的低俗娛樂惡搞

總體上看,我們時代的顯著特征是:沒有信仰,價值觀混亂,拜金主義、功利主義、實用主義盛行,個體陷于虛無主義、懷疑主義的泥淖中不能自拔。我們在消費主義所堆砌起來的龐大景觀面前,失去了自由、個性與尊嚴。年輕一代受此蠱惑最深——缺乏明確的生活目標,摒棄艱苦奮斗的生活態度,急功近利,追求一步到位、一勞永逸[3]。網絡媒體和電視媒體相比,傳播娛樂節目的成本低下,傳播方式更加互動,并且無時空限制,其娛樂化的程度和廣度都比電視媒體來得兇猛。網絡視頻無時間限制,24小時無限制點擊。這些更加增加了年輕一代在網絡狂歡的便利性,網絡傳播同時也印證了“六度空間理論”,網絡上任何一個節點發出的信息經過不超過6次以上的轉發就能到達網絡上任何一個節點。2012年一曲《江南style》不僅紅遍大江南北,甚至在各大文藝節目中都出現作為一曲壓軸戲,不管是大學晚會,還是國家軍隊晚會,都以上演騎馬舞為樂。網絡視頻紛紛上傳各種版本的騎馬舞,一時間全球的節目都在“騎馬”。這確實值得我們反思。

網民在反主流文化的同時,顛覆傳統的審美,制造大量惡搞的視頻刺激和麻痹其他網民的審美意識。在網絡視頻中,高層次審美節目是鳳毛麟角,絕大多數的娛樂化視頻是比較低級的刺激人們的感官本能。在很多人價值迷失錯亂的今天,到底追求什么,大家都不知道,只好人云亦云,流行往往就始于盲從。當低俗的娛樂成為年輕人盲目模仿跟從的一種消費時,恰是迷失一代的最大特征。

(三)打開鐐銬的狂舞者——娛樂化

在中國,有關社會的政治、法律等方面的言論受到很多的限制。而娛樂類信息方面的禁區則幾乎沒有,于是娛樂節目的大口越張越大。90年代的綜藝節目以《綜藝大觀》、《正大綜藝》為代表,到2004年興起的平民選秀娛樂節目《超級女聲》為代表,再到2012年贏得頭彩的《中國好聲音》,2013年浙江衛視《中國星跳躍》和江蘇衛視《星跳水立方》兩檔最新的玩“明星真人跳水”節目,更是把窺私從文字信息方式直接引向對明星肉體形象的直接消費。《中國星跳躍》和《星跳水立方》節目自開播以來,媒體輿論的焦點一直關注是女明星的泳衣是否高開叉,女明星互拼“兇器”博“出位”,某某女明星動作“撩人”……等等類似的純屬“物化”女性的話題,實在是沒有任何品位而言。而此類明星跳水節目還以“勵志”自居,實不敢茍同。正因為國家法律法規對娛樂化的界限與程度沒有任何約束,導致現在媒體上的娛樂節目內涵和風格日漸“物化”,節目的品質和精神喪失殆盡,令人擔憂。這背離了“娛樂專業主義”的精髓,“娛樂專業主義”并非一種娛樂至上、娛樂至死或者泛娛樂的主張,主要是指以高品質的內容為立身之本,創建優質要素組合以致規范化生產機制以形成強大的制作能力、融合新媒體的多媒體平臺構建與營運、與之相適應的創作制作等團隊建設和適應市場博弈的品牌塑造與營銷等[4]。

中國內地電視把娛樂節目不斷推高,其節目通過網絡視頻和手機視頻越演越烈,中國年輕一代網民正處在一個“娛樂至死”的視頻世界中無法自拔。

本文通過對三家國內排名前列的視頻分享網站以及與美國著名的youTube網站進行對比取樣分析,揭示“娛樂至死”傾向的嚴重后果。通過取樣分析可以發現,中國視頻分享網站的娛樂性視頻在全部內容中占據了明顯的優勢地位,且娛樂化程度高于美國的視頻分享網站YouTube。視頻網站的飛速發展,正在加劇中國媒介“娛樂至死”的趨向,并且進一步地惡化我們的媒介環境。媒體社會責任感日漸式微,媒體直接參與或鼓動受眾去進行物質或身體的消費。在一片喧囂的視頻世界中,人類迷失了自己的理性思維,而任由眼球在曼舞、在凸起。(來源:今傳媒 文/張毅蓮 李鳳琳 編選:免費論文下載中心)

[1]優酷網,土豆網視頻[EB/OL]. www.youku.com,www.tudou.com觀看時間:2012-12.

[2] (德)弗蘭克?施爾瑪赫.網絡至死[M].北京:龍門書局,2011.

[3]蔣建國,姜燕.消費時代的價值迷亂與精神危機[J].山東社會科學,2011(6).

[4]胡瑞庭.浙江衛視綜藝節目創新創優實踐的理論價值與意義[J].現代傳播,2013(2).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