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與中國紡織品反傾銷對策選擇
未知
摘要
中國加入WTO后,我國屢次遭受反傾銷,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遭受反傾銷次數最多的國家,為此我國也遭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紡織品做為我國出口的重要產品,也是遭受反傾銷較為嚴重的一個行業。
筆者認為我國是一個紡織品出口大國,為保證紡織品出口貿易的順利進行,我們應該對紡織品的反傾銷問題給予充分的重視。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來規避我國紡織品遭到反傾銷,以使我國紡織品行業能夠更好、更快的發展。
本文以國際貿易理論和WTO反傾銷協議為指導,運用定性分析和實證分析相結合的方法,評介了入世前后我國紡織品遭遇反傾銷的情況,剖析了我國紡織品遭受反傾銷的原因,提出了避免我國紡織品遭受反傾銷具體的對策。
關鍵詞:WTO ;紡織品;反傾銷;
1、反傾銷概述
傾銷和反傾銷是國際經濟發展的產物,商品跨越了國界,傾銷就成了企業獲得海外市場的一種手段。自第一次產業革命后英國成為“世界工廠”利用傾銷開拓海外市場開始,傾銷至今已有 200 多年的歷史。證明一國商品對另一國傾銷需要三個要件:傾銷的存在,實質性損害或損害威脅的存在,以及上述的傾銷和實質性損害或損害威脅之間存在因果關系。針對反傾銷的特點,筆者認為所謂反傾銷就是國際貿易中進口國為了保護本國相同產業的利益,有效遏制出口商向進口國傾銷其商品的行為,進口國針對出口商的傾銷產品而采取的措施,多以征收反傾銷稅為主要手段。
2、入世后中國紡織品遭遇反傾銷的情況分析
自從中國加入WTO后,中國制造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就遭遇越來越多的反傾銷調查,中國產品受到越來越多的反傾銷抵制。根據一份來自WTO的年度報告表明:2002年7月1日至12月31日間,在全球149項反傾銷案中,中國的出口貿易受到了27項調查,占世界總數18.12%。其中紡織品反傾銷案件日趨增加,特別是2002年以
來,中國紡織品在全球遭受到的各種貿易壁壘數量之多、涉及面之廣都是前所未有的。
目前中國己經取代日本和韓國成為歐美反傾銷案的主要目標,由于歐美對華反傾銷具有示范效應,其他國家也紛紛加入對華反傾銷陣營,案件數量已呈不斷增長趨勢。
據統計,發展中國家的反傾銷比例則由原先的不到3%,速升至40%,南非、印度、巴西、阿根廷等都較多地啟動了紡織業反傾銷調查程序,成為我國反傾銷工作中的新難點。
2、1、歐盟:對華設置貿易壁壘的“主力軍”
中國與歐盟的紡織品出口量在世界紡織品出口總量中均名列前茅,二者的紡織品出口既存在著競爭關系,又有著互為市場的合作關系。目前歐盟是我們國家紡織品服裝的一個重要銷售市場,且近年來出口量增幅較大。據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提供的數據,2003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對歐盟出口達到86. 27億美元,與2002年相比,同比增長
34.4%; 2002年與2001年相比,同比增長23. 3%。歐盟市場一方面離不開中國的紡織服裝產品,在另一方面擔心中國紡織服裝產品對本國的產業產生沖擊。因中國部分產品出口增速過快,且價格大幅下降,歐盟產業界和其他第三國產業界出現恐慌,紛紛游說歐盟委員會,要求對中國產品采取反傾銷和保障等貿易保護措施。
1、歐盟是對我國產品提出反傾銷指控的“領頭羊”
歐盟是當今世界上使用反傾銷措施最多的經濟體之一。在對我國產品提出反傾銷指控的國家和地區中,歐盟一直是“領頭羊”。我國遭遇的第一起反傾銷指控就源自歐盟。而且中國紡織品蒙受歐盟25國反傾銷制裁的案例可以說是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大,也最具有典型性,就在不久前,歐盟在其官方刊物刊登通告,宣布對從中國
進口的部分滌綸長纖維服裝布料展開反傾銷調查。我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表示,本次涉及反傾銷調查的內地紡織廠家估計逾1000家,牽涉總金額達5. 8億美元。高額反傾銷稅的繳納,將加大企業的出口成本,有可能導致部分產品被迫退出市場。
2、綠色技術壁壘提高進口標準
隨著世界貿易格局向更自由化方向發展,過去對我國出口產生重大影響的關稅、配額、許可證等將不再成為貿易歧視、限制出口的主要障礙,取而代之的則是發達國家設置的“綠色壁壘”。如WTO的《技術貿易壁壘協議》(TBT)中的加工生產標準和環境成本問題、歐盟的紡織品生態技術標準,其中,紡織服裝是各國設置技術壁壘最多的商品之一。發達國家依仗其較高的科學技術和先進的生產檢測設備,以所謂保護環境和保障人身安全為目的,通過立法或制定嚴格的強制性技術標準,限制發展中國家的紡織品服裝出口。在紡織領域,主要存在著兩類“綠色壁壘”:一類是針對紡織品從纖維的培植或生產到最后廢棄物的處理整個生產鏈中對環境的影響所設置的壁壘,主要指要求企業建立、實施環境管理體制和
2.2、美國對中國紡織品的阻擊
近幾年來,中國紡織業對美國的依賴度不斷加強。據統計,中國出口服裝對美國市場的依存度高達20.14%。而且中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出口仍將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其中紡織品出口仍將是我國對美國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1998年至2003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美國市場從46.99億美元上升到%.G9億美元,平均年增長
G.18% 0 2004年5月,美國向我國進口紡織品服裝額度為1.38億美元,同比增長26.91%,這在美國經濟步入衰退邊緣,大多數國家與美國的貿易額銳減的情況下是極為罕見的。但中國紡織業在美國面臨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貿易摩擦陡然升級:
1、美國要求對中國紡織品出口重新設置限制
2002年9月,ATMI(美國紡織品行業協會向美國紡織品協議執行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對從中國進口的5種已經取消配額限制的紡織服裝產品針織布(類別222) ,手套(類別331/G31)、胸罩(類別349/G49 )、袍服(類別350/G50)和行李箱(類別G70)重新進行設限。ATMI在中國加入WTO僅僅9個月、紡織品配額限制才取消了1/3的情況下,就急不可耐地向中國發難,這表明美國對中國紡織品出口的重大影響。2003年11月,美國商務部紡織品協議執行委員會CITA作出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針織布、胸衣、袍服三種紡織品提出磋商請求,這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美國首次啟動對中國紡織品的臨時保障措施。
2、美國啟動“332條款”調查
就在ATMI剛剛提起對中國紡織品和服裝施行特別保障措施申請后不久,2002年10月11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應美國貿易代表的要求,展開新的一輪“332條款”調查,研究制定“紡織品出口國情況報告”。"332條款,,調查往往成為啟動未來的反傾
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等貿易救濟措施的“先兆”,所以美國此次啟動的針對紡織品出口的調查,將會對2005年取消配額之后,美國針對“激增’)的紡織品進口可能采取的措施產生鋪墊作用。
3、美國在一些區域的優惠安排,使得中國紡織品對美出口受到不利影響:
其一是美國與加拿大、墨西哥簽訂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該協定已經導致我國在美國紡織品服裝進口市場上的位置先后被墨西哥和加拿大超過,占有率從1996年的14.G%下降到9%左右。
其二是美國國會通過的加勒比法案和撒哈拉沙漠以南國家法案,使得這些地區對美紡織品服裝出口快速增長。
以上情況表明,美國并不想讓中國加入WTO后更多地得到紡織品貿易機會。
中國加入WTO已近三年,國外對華反傾銷趨勢呈現愈演愈烈之勢,反傾銷發起國家和地區由最初的發達國家開始向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延伸,并迅速燎遍全球。針對我國出口企業和出口產品的反傾銷調查案件接連不斷,我國已經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案件最多的國家,這些反傾銷案例無不使得中國企業國際化經營遭受重創,顯然,
中國已經是世界反傾銷浪潮的最大受害者。各國對我出口產品的頻頻反傾銷已經構成了對我國經貿發展的實質性障礙。
3、我國紡織品遭受國外反傾銷的原因
3.1 我國紡織品遭受國外反傾銷的外因
1、全球經濟不景氣,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盛行。
WTO公布的統計資料顯示,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新經濟泡沫的破裂,世界經濟開始轉向低迷,貿易保護主義在世界范圍內逐漸抬頭。近10年來,歐美等西方發達國家的貿易逆差不斷上升,于是歐美等國家不斷加強反傾銷的立法,擴大反傾銷的調查范圍,提高反傾銷稅的稅率,其目的就是用反傾銷來保護本國國內工業,目前對中國發起調查的絕對數量最多的是美國和歐盟,占總數的2%
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國際競爭力普遍增強,國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而世界貿易組織成立后,傳統的貿易保護做法,如配額、許可證等非關稅措施受到嚴格約束,因而世貿組織允許的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被廣泛使用,反傾銷成為實施貿易保護的主要手段。導致一些發展中國家對中國發起反傾銷調查的數量明顯增長。
2、濫用WTO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