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紡織
中國紡織品出口國際競爭力分析
論文摘要:我國紡織品貿易頻繁遭受到各種非關稅壁壘的層層限制,嚴重阻礙我國紡織產業國際競爭優勢的正常發揮。本文通對我國紡織品出口競爭力進行分析并提出提升紡織品國際競爭力機制的建議。論文關鍵詞:紡織品,競爭力紡織業是我國重要的支柱產業,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美歐發達國家紛紛出臺技術壁壘阻撓紡織品貿易自由化進程,嚴重阻礙了我國紡織產業國際競爭優勢的正常發揮。面對新的國際競爭形勢,必須認真分析我國紡織業的競爭優勢和比較優勢,重新評價我國紡織產業在世界紡織產業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積極探尋提升我國紡織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最佳路徑。1.國際競爭力含義與SWOT分析法國際競爭力是指一個國家在世界經濟的大環境下,與各國的競爭力相比較,其創造增加值和國民財富持續增長的能力。世界各國對國際競爭力比較接受的權威解釋是歐洲世界經濟論壇和瑞士洛桑國際管理開發學院對其的界定:“國際競爭力是一國或一公司在世界市場上均衡地生產出比其他競爭對手更多財富的能力。”按宏微觀層次的不同,國際競爭力又可分為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產業的國際競爭
關于2007年中國紡織經濟運行與產業結構調整調查
前不久,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產業部、中國紡織經濟研究中心為深入分析我國紡織經濟運行狀況;實地了解產業集群課題研究所涉及的內容;配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請配合做好結構調整及經濟運行專題調研的函”的工作等,前往河南、安徽、上海、杭州、南京、蕭山、江陰等省市、紡織產業集群地及相關紡織服裝企業、進出口公司、上市公司和交易市場,開展調查研究工作。一、紡織經濟運行穩定增長,質量和效益穩步提高從調研企業情況看,紡織行業整體經濟運行平穩,特別是棉紡、毛紡、化纖、服裝等行業中龍頭企業的經濟效益穩定增長。但與此同時,也應密切注意人民幣持續升值,國家降低出口退稅率以及原材料上漲壓力等不利因素。這些不利因素將使我國紡織行業整體經濟效益面臨較大的影響。(一)棉紡織類企業今年棉紡類企業主要受到來自兩方面的因素影響:一是由于受到國家節能減排相關政策實施,部分地區政府對印染企業排水量加以限制,造成印染企業減產,致使上游棉紡織市場需求受到影響;二是針織產品市場份額的不斷擴大,也使棉織類企業效益略有回調,尤其是色織類企業受到影響較大。以上海某企業為例,200
關于淺論綠色貿易壁壘對中國紡織業出口的影響和對策
摘要:新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的背景下,綠色貿易壁壘給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帶來了較大的影響,并采取相應的對策,有效地跨越有關紡織服裝行業的綠色貿易壁壘,己成為中國政府和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分析了綠色貿易壁壘的表現形式及對中國紡織品出口貿易的影響,尋求突破綠色貿易壁壘的應對措施和妥善解決貿易糾紛的途徑。 關鍵詞:貿易摩擦;綠色壁壘;紡織生態標準 在紡織品貿易中,設置綠色貿易壁壘的主動權完全掌握在少數發達國家手中,包括中國在內的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在科學技術上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在競爭中卻要遵循由發達國家制定的貿易秩序,這極大地阻礙了中國紡織服裝業的對外發展,嚴重影響了中國紡織品的出口。本文通過正確認識綠色壁壘的成因,分析了綠色貿易壁壘對紡織業出口的影響,最后以綠色營銷為思路,提高企業競爭力,突破綠色貿易壁壘,從而真正實現中國從貿易大國到貿易強國的轉變。 一、中國紡織品出口貿易分析 (一)中國紡織品出口貿易總額增加,占全國商品出口額比重卻下降 中國自古以來便有“衣冠王國”之稱,紡織工業一直是中國的傳統工業。近二十年來,中國紡織品出口額占全球紡織品出口額的比重逐年上升,目前已達到1/4。在200
中國紡織品外貿企業的經營戰略分析
摘要:作為世界紡織品出口大國,在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人民幣升值,發達國家技術壁壘,企業人才流失等外部環境的嚴峻挑戰下,中國紡織品外貿企業急需尋求新的經營模式和經營戰略,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分析了中國紡織品外貿企業目前所遇到的挑戰,從價值鏈、技術更新、管理模式等多方面探索如何轉換企業的經營戰略,才能使中國紡織品外貿企業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關鍵詞:紡織品外貿;匯率;通貨膨脹;技術壁壘;職業經理人紡織品是中國的出口支柱產業之一,在穿衣消費、就業穩定、收入增長和出口創匯等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中國紡織品出口在國際市場占有重要的地位,據中國海關統計,2010年1—12月,中國紡織品出口總額達2 065.4億美元,相比于2009年增長23.6%,占全國貨物貿易出口的13.1%(本信息來源:中國綢都http://www.168tex.com/NewsView-157586. html)。在過去的2010年里,中國紡織產品面臨著復雜的出口形勢。一方面國際市場需求較上年有一定好轉,發達經濟體的私人消費需求改善、企業庫存回補動力較強;而另一方面全球復蘇基礎不穩,諸多新的風
綠色貿易壁壘對中國紡織業出口的影響和對策分析
摘要:新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的背景下,綠色貿易壁壘給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帶來了較大的影響,并采取相應的對策,有效地跨越有關紡織服裝行業的綠色貿易壁壘,己成為中國政府和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分析了綠色貿易壁壘的表現形式及對中國紡織品出口貿易的影響,尋求突破綠色貿易壁壘的應對措施和妥善解決貿易糾紛的途徑。關鍵詞:貿易摩擦;綠色壁壘;紡織生態標準 在紡織品貿易中,設置綠色貿易壁壘的主動權完全掌握在少數發達國家手中,包括中國在內的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在科學技術上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在競爭中卻要遵循由發達國家制定的貿易秩序,這極大地阻礙了中國紡織服裝業的對外發展,嚴重影響了中國紡織品的出口。本文通過正確認識綠色壁壘的成因,分析了綠色貿易壁壘對紡織業出口的影響,最后以綠色營銷為思路,提高企業競爭力,突破綠色貿易壁壘,從而真正實現中國從貿易大國到貿易強國的轉變。一、中國紡織品出口貿易分析(一)中國紡織品出口貿易總額增加,占全國商品出口額比重卻下降中國自古以來便有“衣冠王國”之稱,紡織工業一直是中國的傳統工業。近二十年來,中國紡織品出口額
淺析“后配額時代”的中國紡織品服裝貿易
論文關鍵詞:后配頓時代 紡織品服裝貿易 出口論文摘要:紡織品服裝貿易已進入“后配額時代”。貿易環境的變化,雖然給中國的紡織品服裝貿易帶來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但也使其面臨更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新的貿易摩擦。美歐等國近期頻繁對我國紡織品實施特保措施就是最好的例證。因此,有必要對此作進一步的探討和研究。從2005年1月1日起,國際上實行4o多年的紡織品服裝貿易配額制度被徹底取消,全球紡織品服裝貿易進入“后配額時代”。配額的取消意味著全球紡織品服裝貿易實現了一體化,這將給全球紡織業帶來深遠影響。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在擺脫配額體制的長期困擾后,迎來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但同時面臨更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新的貿易摩擦,未來的中國紡織品服裝貿易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一、后配額時代.全球紡織品服裝貿易的新格局取消配額使全球紡織品服裝貿易迎來了自由貿易、公平競爭的新時期,這將刺激世界紡織品服裝產能的全面釋放。促進全球紡織品貿易的增長。但同時,主要進口國與出口國以及主要出口國之間的競爭會變得更加激烈,全球紡織品服裝貿易將呈現新格局。目前,國際上普
淺談中國紡織服裝貿易面臨的困難與挑戰
論文關鍵詞:紡織品貿易摩擦反傾銷技術性貿易壁壘論文摘要: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服裝產品出口國,紡織服裝行業也是中國的支柱型產業。在紡織品“后配額時代”的前兩年,其他國家對中國紡織服裝產品配額限制的取消使得中國紡織服裝貿易發展勢頭良好,但依然面臨眾多困難,如與主要貿易伙伴國貿易摩擦加劇、受到它國越來越多的反傾銷措施限制等。目前中國紡織服裝行業還面臨如“技術性貿易壁壘”等一些新的挑戰。本文將分析中國紡織服裝行業面臨的困難與挑戰,并提出如“開展跨國經營戰略”等對策措施,以促進中國紡織服裝貿易的發展。紡織服裝行業是中國的支柱產業。紡織和服裝業的發展涉及的社會勞動力超過1億人,2006年紡織服裝業占工業企業總增加值6%以上。2006年,紡織服裝業銷售總值2.45萬億元,比2005年增長21.8%;實現利潤88億元,比2005年增長28%;出口總值1470億美元,增長25%,占全國出口總值的15.2%。2005年1月1日全球紡織品配額取消以后,紡織服裝行業呈現量增價跌的趨勢這種趨勢也使得中國與美國、歐盟等幾個重要的貿易伙伴之間的紡織服裝貿易摩擦加劇,出口市場混亂。
中國與東盟紡織品服裝貿易的國際競爭力比較
論文關鍵詞:中國東盟紡織品服裝國際競爭力論文摘要:文章用國際競爭力的兩個主要測量指標貿易競爭力指數(TC)和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CA)來反映中國與東盟在紡織品服裝業上的國際競力。研究表明中國雖然在紡織品服裝產業上有明顯的競爭優勢,而東盟五國中的印尼和泰國紡織品服裝產業的貿易競爭力有逐漸加強的趨勢。因此,中國與東盟應開展協議分工,在產業內部側重發展不同的產品,重點發揮自身的優勢,以合作代替競爭。一、中國與東盟紡織品服裝出口情況分析(一)中國與主要東盟國家紡織品服裝出口情況比較紡織品和服裝在中國和東盟國家中均占重要地位,是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中的重要內容。而中國與東盟均屬于資源和勞動密集型出口導向的國家,目前基本處于相同的發展階段,雙方在紡織品服裝的國際市場上一直存在著激烈的競爭。2003年中國服裝出口額為520.61億美元,占世界服裝出口的28.1%,東盟國家中只有緬甸和印尼躋身世界服裝出口前十位,這兩個國家的比例分別是2.0%和2.2%。2004年中國服裝出口額為618.6億美元,占全球出口份額的24%,排
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紡織服裝出口企業的啟示
摘要:面對次貸危機所引發的經濟衰退,加之中國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中國紡織服裝出口企業要想突破重圍,必須采取慎之又慎的對策。分析了次貸危機對中國紡織服裝出口企業的影響,并提出當前中國紡織服裝出口企業應對次貸危機的建議。關鍵詞:次貸危機;選擇性放棄;自主創新自2007年6月爆發次貸危機以來,美國許多金融企業面臨危機,不僅僅是企業的利潤下滑,更重要的是企業面臨倒閉或被收購的局面。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由于經濟的蝴蝶效應,歐盟、中國、日韓等國的經濟也已開始逐漸下滑或者衰退,這些國家的經濟基本體——企業不可避免地也遭受到影響。由于中國資本市場沒有完全開放,人民幣尚未實行國際化,故美國次貸危機通過金融市場直接影響中國金融體系的穩定和健康是相對有限的。次貸危機對中國經濟產生的不利影響主要體現在貿易領域對中國出口貿易,進而對出口企業的影響。在次貸危機中,中國歷來具有優勢的紡織服裝出口企業如何使損失盡可能小,讓企業渡過這次危機,以及如何從危機中汲取經驗,謀求產業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一、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出口貿易的總體影響作為全
論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企業應對環境標志制度的對策
[摘要] 本文闡述了環境標志制度的產生及其主要內容,分析了環境標志制度對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企業的影響,并提出了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企業應對環境標志制度的對策。 [關鍵詞] 環境標志制度 紡織品服裝 綠色貿易壁壘 根據WTO《紡織品與服裝協定》的規定,從2005年1月1日開始,在全球范圍內取消配額限制,紡織服裝產品可以自由進入任何國家或地區。這為中國的服裝業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然而,環境標志制度作為一種非關稅壁壘將成為世界紡織品服裝貿易面臨的新挑戰。 一、環境標志制度的主要內容及其產生和發展 1.環境標志制度的主要內容 環境標志也稱綠色標志、生態標志,是指由政府管理部門,或由民間團體依據一定環境標準,向有關申請者頒發其產品或服務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的一種特定標志,標志獲得者可把標志印在產品和包裝上。它向消費者表明該產品或服務從研制、開發、生產、使用、回收利用、處置的整個過程符合環境保護要求,最終有利于保護環境。 2.環境標志制度的產生 環境標志于1978年起源于德國。目前德國已對4500種以上的產品發放了這種標簽,占全國產品的三分之一。隨后日本、美國等許多國家,以及許多發展中國家和地
中國紡織服裝企業協同創新的動因和形成過程
[摘 要] 協同創新是創新的主要形式,企業間協同創新的壓力主要來自環境、社會責任以及國際競爭壓力,加入協同創新群落的驅動力取決于協同創新凈優勢的多少,這些壓力和動力成為紡織服裝企業不斷創新發展的動因。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的協同創新系統主要由機構要素、合作要素和環境要素組成,協同創新過程一般經歷三個階段:創新雛形、創新發展和協同創新。[關鍵詞] 企業;協同創新;動因;過程一、引言熊彼特提出創新“就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即把關于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經濟系統以獲得“超額利潤”的過程。后來,熊彼特的創新理論被他的追隨者發展成為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兩個分支學派。本文所討論的協同創新僅限于技術方面。“協同”的意思是合作、協作,協同創新也稱合作創新,它是指企業間或企業、研究機構、高等院校之間的聯合創新行為。企業與企業技術創新合作模式可分為主導企業帶動型、集群型和強強聯合型。本文主要闡述集群型聯盟的協同創新。二、紡織服裝企業協同創新的驅動力和壓力1.協同創新驅動力分析在企業單獨進行技術創新的情況下,由于自
中國紡織業創新聯盟的構建與生態化建設
摘要:國際形勢的變化對新時期的中國紡織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科技創新是中國紡織業發展的新契機,生態化轉型是國際紡織業對中國紡織提出的新方向。本文從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的角度分析中國紡織業科技創新的思路,并提出紡織工業生態產業鏈的構建,以期對我國紡織在轉型過程中提供參考和借鑒。關鍵詞:科技創新;生態紡織;產業創新聯盟;生態產業鏈一、中國紡織產業科技創新的必要性(一)科技創新是中國紡織業發展的重要動力知識經濟時代已經到來,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全球范圍展開,現代科技革命所引發的產業結構的歷史性變革,對紡織產業的發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縱觀現階段國際紡織業的發展,有兩個事實:一是全球紡織最大的贏家不是擁有低成本的發展中國家,而是那些憑借高新技術、資本實力、品牌競爭力、市場控制力和掌握跨國生產方式的發達國家;--是全球紡織業將進一步突出科學技術在國際競爭中的決定性地位,任何國家的紡織工業,只有在產品質量、創新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方面擺脫過度競爭的漩渦,才有可能占據主動地位。胡錦濤主席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報告中特別提出,要提高自主創
無配額限制時代中國紡織工業發展前景
內容摘要:隨著ATC協議的到期終止,中國紡織業迎來了無配額限制的時代。以美國為首的國家對我國紡織品繼續設限,以此來阻止中國紡織業的發展。但中國紡織業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必然能夠在無配額限制時代取得更大發展。關鍵詞:設限 國際競爭力 比較優勢 WTO組織取消ATC (紡織品和服裝協議),取消了對中國紡織品長達10年四個過渡階段配額制度協議,但以美國為首的各國單方面決定違反世貿組織的原則,以延長對中國紡織品配額時間,重新對中國不同類型紡織品實施配額。同時,利用綠色壁壘,SA8000,紡織品認證,生態紡織品等措施以增加我國紡織品出口成本,提高價格,從而對我國紡織品設限。 中國紡織業發展現狀 據海關統計部門數據,自取消紡織品出口配額以來,我國紡織品和服裝出口總值是229.1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99%,占全國外貿出口總值的4.70%,其中,紡織品出口金額是89.78億美元,同比增長4.84%。于是,恐慌開始在美國等發達國家紡織品制造商和政界間蔓延開來。據美國勞工部統計資料顯示,一旦對中國的紡織品配額廢除,美國1/3的紡織品市場將被中國占領,全國1300家紡織廠將
中國紡織行業的環境污染問題及應對措施
隨著我國加入WTO以及國際市場對優質紡織和服裝產品需求增加的趨勢,我國紡織和服裝產品在國際市場上表現出較強的競爭優勢,不斷擴大我國紡織和服裝產品的生產與出口具有很大的商機,但由于我國紡織業早期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生產技術水平低下、生產工藝和設備落后、高能耗低產出的現象極其嚴重,而且,生產過程中的環境問題也相當突出。為了更好地了解我國紡織行業所存在的環境污染問題,文章對紡織行業污染現狀進行了介紹,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1 紡織行業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1.1 廢 水紡織行業的環境污染主要包括廢水、廢氣和噪聲三個方面。廢水是紡織行業最主要的環境問題。紡織部門是一個用水量和排水量較大的工業部門之一,近年來紡織工業廢水排放的情況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紡織行業廢水排放總量一般都在11億t以上,在國內各類工業廢水排放量中約占6.5%,位于各行業廢水排放量的前十位。COD排放量約為30萬t,占全國工業排放量的5%左右。其中廢水相當一部分還是采取直排入海的方式,排放達標率除2001和2002年有所提高外,在此之前
論中國近代紡織工業的興起及其歷史作用
19世紀7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是洋務運動重點舉辦民用工業的時期,也是中國近代紡織工業興起的時期。探討中國近代紡織工業興起的原因及歷史作用,不僅有助于紡織史研究的深入,而且對于洋務運動的研究也會有所裨益。一、近代紡織工業興起的原因中國近代紡織工業是在外國資本主義勢力不斷侵入、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斷加深的背景下出現的。具體來說,它的興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1.1洋布、洋紗的大量輸入,使中國傳統手工紡織業受到嚴重打擊,大量農民和手工業者紛紛破產,造成了勞動力市場;同時,紡織品商品市場的發展,為近代紡織工業的興辦創造了條件。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后,西方列強憑藉天津、北京條約,不僅繼續在通商口岸大量銷售洋布、洋紗,而且不斷向中國內地滲透,行銷日廣。據統計,1842年中國常年的進口總值中,棉制品僅占8.4%,1867年上升為21%,到了1885年就以35.7%的優勢躍居進口貿易的第一位(注:嚴中平.中國棉紡織史稿.北京:科學出版社,1955,第8-9頁)。這種狀況極大地排斥和打擊了中國土制棉紡織品的生產與銷售。洋紗以其質優價廉很快挫敗土紗,成
開放經濟條件下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的升級問題
摘要:開放經濟條件下中國紡織服裝產業面臨勞動力成本和地價上升的內部壓力及人民幣升值與貿易摩擦的外部壓力和世界紡織服裝產業轉移的趨勢,產業升級是必然的選擇。根據產業組織理論和產品內貿易理論,并借鑒已完成升級的亞洲國家的經驗,中國紡織服裝產業升級可按照OEM-外包或制造三角-OBM模式進行,升級的關鍵在于紡織服裝企業是否具有創造產品差異的能力;同時在升級過程中,對相關人才的需求將增加。 關鍵詞:紡織服裝產業;升級;OEM;OBM 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s the Chinese textile and apparel industry upgrading under open economy. Faced with the domestic pressure, the rise of labor cost and rent,the outer pressure of appreciation of RMB and trade friction, it is a good choice for Chinese textile and appa
WTO與中國紡織品反傾銷對策選擇
摘要中國加入WTO后,我國屢次遭受反傾銷,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遭受反傾銷次數最多的國家,為此我國也遭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紡織品做為我國出口的重要產品,也是遭受反傾銷較為嚴重的一個行業。筆者認為我國是一個紡織品出口大國,為保證紡織品出口貿易的順利進行,我們應該對紡織品的反傾銷問題給予充分的重視。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來規避我國紡織品遭到反傾銷,以使我國紡織品行業能夠更好、更快的發展。本文以國際貿易理論和WTO反傾銷協議為指導,運用定性分析和實證分析相結合的方法,評介了入世前后我國紡織品遭遇反傾銷的情況,剖析了我國紡織品遭受反傾銷的原因,提出了避免我國紡織品遭受反傾銷具體的對策。關鍵詞:WTO ;紡織品;反傾銷;1、反傾銷概述傾銷和反傾銷是國際經濟發展的產物,商品跨越了國界,傾銷就成了企業獲得海外市場的一種手段。自第一次產業革命后英國成為“世界工廠”利用傾銷開拓海外市場開始,傾銷至今已有 200 多年的歷史。證明一國商品對另一國傾銷需要三個要件:傾銷的存在,實質性損害或損害威脅的存在,以及上述的傾
中國紡織品對外貿易淺析
關鍵詞:紡織品 對外貿易 綠色壁壘Abstract:As the largest textile exporter in the world, textile is an important traditional pillar industry of China. The persistent and steadygrowth of textile export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the assurance of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balance of payments, stabilization of Renminbi exchange rate, solving unemployment and the consistent development of textile industry. In spite of great achievement made in textil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change and
WTO法律框架下中國紡織品特別保障措施法律解釋的基本原則
在加入WTO之后,WTO所有多邊協定義務,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議定書》和《加入工作組報告書》中我國承諾遵守的義務,成為我國必須遵守的國際條約義務。本篇文章根據WTO條約解釋規則[1]以及專家組和上述機構報告關于《紡織品與服裝協定》[2](以下簡稱“ATC”)、WTO《保障措施協定》[3](以下簡稱“SGA”)相關條款以及其它相關協定條款的解釋,提出《報告書》第242段的法律解釋所應當遵守的基本原則。根據《議定書》的規定,《報告書》第242段屬于中國加入WTO法律文件的有機組成部分。[4]因此,對《報告書》第242段進行的法律解釋,遵循WTO條約解釋的原則。WTO法律體系中,約束相關條約法律解釋的協定為《關于爭端解決規則與程序的諒解》[5](以下簡稱“《諒解》”或“DSU”), 《維也納條約法公約》[6],以及GATT/WTO專家組和上訴機構案例的相關裁定。[7]1.DSU 第3.2條WTO法律體系中,約束相關條約法律解釋的協定為《關于爭端解決規則與程序的諒解》。《諒解》第3.2條規定:WTO爭端解決體制在為多邊貿易體制提
中國紡織品特別保障措施條款的法律適用——WTO法律框架下《中國加入工作組報告書》第242段的法律解釋
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WTO。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議定書》(以下簡稱"《議定書》")[1]以及《中國加入工作組報告書》(以下簡稱"《報告書》")[2]的,一方面,中國除了需要遵守所有WTO成員均需遵守的多邊貿易協定義務以外,還需要遵守諸多單獨針對中國實行[3]的"超WTO義務"[4],另一方面,在正常的WTO體系所賦予各成員的貿易救濟權利上,中國將遭受來自各成員"超WTO權利"的限制。[5]在各成員單獨針對中國實行的諸多"超WTO權利"之中,《報告書》第242段(以下簡稱"第242段")[6]各成員針對原產中國的紡織品和服裝產品可以采取的特別保障限制措施,因用語松散,尤其缺乏正當程序(due process)的規定,極易在實踐中遭到濫用。因此,為防止該條款的濫用,在WTO法律框架之下,對該條款進行法律解釋十分的必要。 本篇文章的目的,是根據國際法以及WTO的條約解釋原則,對《報告書》第242段的規定內容進行法律解釋,以期澄清該條款規定中諸多含糊不清之處,確保該條款合理的法律運用,維護WTO法律體系的統一性和嚴肅性,保障中國加入WTO所應享受的利益。 本篇文章共分四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