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配額限制時代中國紡織工業(yè)發(fā)展前景
楊玲
內容摘要:隨著ATC協議的到期終止,中國紡織業(yè)迎來了無配額限制的時代。以美國為首的國家對我國紡織品繼續(xù)設限,以此來阻止中國紡織業(yè)的發(fā)展。但中國紡織業(yè)具有較強的比較優(yōu)勢,必然能夠在無配額限制時代取得更大發(fā)展。
關鍵詞:設限 國際競爭力 比較優(yōu)勢 WTO組織取消ATC (紡織品和服裝協議),取消了對中國紡織品長達10年四個過渡階段配額制度協議,但以美國為首的各國單方面決定違反世貿組織的原則,以延長對中國紡織品配額時間,重新對中國不同類型紡織品實施配額。同時,利用綠色壁壘,SA8000,紡織品認證,生態(tài)紡織品等措施以增加我國紡織品出口成本,提高價格,從而對我國紡織品設限。 中國紡織業(yè)發(fā)展現狀 據海關統(tǒng)計部門數據,自取消紡織品出口配額以來,我國紡織品和服裝出口總值是229.1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99%,占全國外貿出口總值的4.70%,其中,紡織品出口金額是89.78億美元,同比增長4.84%。于是,恐慌開始在美國等發(fā)達國家紡織品制造商和政界間蔓延開來。據美國勞工部統(tǒng)計資料顯示,一旦對中國的紡織品配額廢除,美國1/3的紡織品市場將被中國占領,全國1300家紡織廠將被迫倒閉。70.2萬紡織工人中,可能有60萬人因此而失業(yè)。美國對于自已的夕陽產業(yè)—紡織、成衣業(yè)進行保護,甚至在積極尋求通過自身力量限制中國紡織品涌入的同時, 不惜余力地還向其他美國紡織品的供應國,尤其是廣大發(fā)展中國家,鼓吹“中國威脅論”,“市場擾亂威脅”等言論,試圖以此達到孤立中國,分裂發(fā)展中國家并為其對中國紡織品設限行為披上“順應民意”的合法外衣。 目前,眾多發(fā)展中國家已經紛紛“上書”,要求WTO針對中國紡織品配額延長至2007年。同時,一些歐洲國家,南非國家也加入到墨西哥、美國等國的紡織業(yè)協會中,共同簽署伊斯坦布爾宣立。 同時,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歐美多次受限,出口量有所降低,對國內1900萬紡織品就業(yè)人數造成沖擊。 面對這樣的困境,中國紡織服裝業(yè)應當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利用無配額限制的有利條件,積極發(fā)展紡織工業(yè)。 我國是個資源大國。棉紗,棉布,絲,絲織品和服裝位居世界第一位, 毛紡生產能力,呢絨產量約居世界第二位,化纖生產能力居世界第二位,化纖產量居世界第四位。同時, 中國是個人口大國,勞動力資源豐富,成本較低,工人的手工技術過硬。幾十萬件服裝的訂單可以在一個星期的時間內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縫合手藝與技術堪稱世界一流。自本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紡織品市場明顯進入一個供大于求的買方市場時期,服裝消費者對產品價格日益敏感。紡織品的市場價格呈現總體下降趨勢。與此同時,紡織品中的大多數產品屬于中、低檔紡織服裝產品,因此紡織品的服裝生產中心就向低成本國家和地區(qū)集中。 中國紡織業(yè)的國際競爭力分析 (一)國際市場占有率 國際市場占有率是反映一個行業(yè)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占有份額或占有程度,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工業(yè)品在國際市場中所處的地位。中國紡織品國際市場占有率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一直保持持續(xù)增長的勢頭,除1990年因市場行情略有下降外,呈逐年增長走勢,同樣的狀況也出現在服裝國際市場占有率的上升,且服裝國際市場占有率提高更快。這一方面說明,與其他國家相比較,我國紡織品服裝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還表明我國紡織品出口貿易正向深加工方向發(fā)展,是一個很有希望的朝陽產業(yè)。 (二)出口績效指數 出口績效指數(REPij)是反映出口商品競爭力強度的指標。通過一國某類商品國際市場占有率與該國國際市場總體占有率的相對比例可以判斷某商品國際競爭力的強弱。計算公式為: REPij=Eij/Ei*Ew/Ewj100% 式中: Eij 為i 國第j種商品出口額, Ewj為第j種商品世界出口總額, Ei為i國商品出口總額, Ew 為世界商品出口總額。 當REPij>250時,商品有很強國際競爭力,當0< REPij <125時,商品有平均國際競爭力,當REPij <80時,商品缺乏國際市場競爭力。 日本、德國和美國的REP指數低于80,而且呈下降趨勢,反映出發(fā)達國家的紡織工業(yè)已無相對優(yōu)勢而言,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較弱。中國與韓國的REP指數均250以上,但相比較而言,中國的紡織業(yè)國際競爭力更具有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