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壟斷金融資本階段下的金融危機
劉雯
論文關鍵詞:壟斷金融資本 金融危機 特點 內在必然性
論文摘要:2007年始于美國的金融危機以驚人的傳播速度和破壞程度橫掃了全球。不同于以往爆發的經濟危機,這次金融危機的產生背景是資本主義已經發展到壟斷金融資本階段。通過借鑒國內外學者對壟斷金融資本的研究成果,分析壟斷金融資本階段的特點,解釋這次金融危機爆發的內在必然性,可以為有關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作出積極貢獻。
2007年始于美國的金融危機以驚人的傳播速度和破壞程度橫掃了全球。不同于以往爆發的經濟危機,這次金融危機的產生背景是資本主義已經發展到壟斷金融資本階段,因此為了更清晰地分析在新階段下爆發金融危機的原因和過程,避免和最大程度地降低危機造成的損失,首先有必要正確認識壟斷金融資本階段的特點,然后通過對此次金融危機爆發的過程研究,分析危機爆發的必然性,最后得出結論和啟示。
一、壟斷金融資本階段的特點
壟斷金融資本是對壟斷資本的發展。根據保羅·巴蘭和保羅·斯威奇的論述,壟斷資本主義的一個規律是剩余隨著這個制度的發展而在絕對數上和相對數上增長。為了吸收這些日益增長的經濟剩余需要開拓新的途徑作為消費和投資的補充,比如銷售努力、政府民用支出、軍事主義和帝國主義等,然而這些途徑都不能有效吸收經濟剩余,持續的生產過剩導致20世紀70年代滯脹局面的產生。于是在危機背景下,資本主義開始了由壟斷資本向壟斷金融資本的轉變。壟斷金融資本具有其鮮明的階段特點。
(一)經濟金融化
經濟金融化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結果。資本的本性是不斷追逐剩余價值,但隨著機構成不斷提高,實體經濟的利潤率呈下降趨勢,這使得經濟剩余在實體經濟中找不到出路,而金融資本卻可以完全擺脫物質形態的束縛,獲得最大限度的自由權和靈活性,滿足其獲得價值增值的本性。于是,金融資本相對于實體經濟資本迅速膨脹。
(二)金融虛擬化
目前全球金融衍生品總值達到596萬億美元,是全球股市總值65萬億美元的9倍,是全球GDP總量54.5萬億美元的11倍。其中美國金融衍生產品總值占全球的50%以上,是美國GDP的25倍[1]。
(三)金融部門走向壟斷并在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
隨著金融體系的不斷發展,金融部門正日益走向壟斷,"1990年美國最大的10家金融機構只持有全部金融資產的10%;今天它們擁有的是50%。前20位的金融機構現在持有金融資產的70%——這是從1990年的12%上漲起來的。"[2]這些巨型金融機構在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特別是當工業企業與金融機構組成"金融——工業聯合體"后,金融部門的定價權力顯著提高,金融的觸角滲透到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包括微觀層面的非金融企業通過融資獲得資金,企業利潤來源以金融業資本為主,和宏觀層面的金融部門相對于實體經濟部門利潤總量比重上升,國際間的經濟活動以金融資本運動為主,各國間實物和服務貿易居于次要地位。
(四)新自由主義占統治地位
由于主張國家干預的凱恩斯主義對滯脹問題解決乏力,新自由主義逐漸在理論上和政策上居于主導地位,其核心主張是盡可能減少國家干預,充分發揮市場對經濟關系的調控作用,實行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場化。其中,關于金融自由化的政策要求各國開放金融市場,實行外匯交易自由化,取消對金融的監管,使金融運作自由化。
二、壟斷金融資本階段金融危機爆發的過程
在壟斷資本階段,壟斷公司控制著市場運行和產品價格,這些巨型公司為了避免盲目的價格競爭損害各自利益,他們共謀確定產品的市場價格,在面對相同的價格水平下,各個公司通過削減成本獲得利潤。在這種運行機制下,產品的價格競爭是禁止的,而生產要素的價格競爭,尤其是勞動力的價格競爭卻明顯加強了,壓低工人工資成了削減成本的有效手段,于是利潤源源不斷地集中到壟斷公司手中,而工人面臨的卻是"工資崩潰",陷入"絕對貧困化"。這時的經濟產生了一對極為嚴重的矛盾,一方面,資本家手中積聚了大量剩余,并且這些剩余仍日益增加,他們希望通過新投資使這些剩余創造更多的利潤,即提供更多的供給;另一方面,工人受剝削的程度加深,身處"絕對貧困化"中的工人抑制需求,資本擴張的壓力遇到有效需求不足,形成了保羅·斯威奇所說的資本主義"過度積累的趨勢","這種過度積累的趨勢在成熟的、壟斷的資本主義中日益顯著,減少了增長率,并因此喚醒了經濟長期滯脹的幽靈。"[2]
為了擺脫滯脹困境,一種新的吸收剩余、創造利潤的方式迅速受到資本家的青睞——金融。金融本身具有高杠桿性,通過買賣金融產品,資本家可以在金融市場中迅速實現資本增值,輕松繞開實體經濟受到有效需求不足而產生的增值障礙,并且隨著現代銀行業的發展和不斷推出新型金融衍生物的刺激,再加之新自由主義極力消除資本流動限制,主張減少金融監管,金融成為資本逐利的追捧對象,并日益在經濟運行系統中發揮重要作用。
此時上文所述的矛盾似乎得到了有效解決,但他們沒有意識到,資本對金融的狂熱已經使整個經濟建立在一個巨大的金融泡沫基礎之上,一旦借貸某一方在某一環節出現問題,結果就是一系列連鎖債務危機和支付危機。在這次起源于美國的金融危機中,次級抵押貸款償付不足成為導火索,引發了美國的金融危機,然后迅速傳至全球,導致全球性經濟危機的爆發。
三、壟斷金融資本階段金融危機爆發的必然性
(一)金融泡沫急劇膨脹
在《資本論》中,生息資本的運動形式是G-G-W-G’-G’,其中G-W-G’部分是職能資本增值過程,可見生息資本與職能資本應是緊密聯系的。然而,隨著各種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品的發展創新,以及現代銀行制度的不斷成熟,金融資本幾乎完全脫離了實際經濟,通過買空賣空的投機行為就可以迅速實現G-G’的價值增值,并且由于金融交易具有高杠桿性,資本回報率可以達到自身價值的數十倍至數百倍,這使得金融衍生品所形成的虛假財富急劇膨脹。 (二)新自由主義推波助瀾
新自由主義主張的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場化實際是為維護大資產階級的利益服務的,正如西方馬克思主義學者約翰·B.福斯特所說,"新自由主義根本不是傳統經濟自由主義的復活,而是日益表現為全球規模的大資本、大政府和大金融的產物。"[2]一方面,資本主義國家聲稱要取消對金融的監管,使金融運作自由化,但在面對金融損失時,他們則拋開了"市場化"、"自由化"的原則,積極救市,支持最主要的金融機構,并社會化這些損失,而在金融泡沫擴大時期,則恢復了不干預政策,放任金融泡沫無限膨脹,使企業充分獲利;另一方面,"效率優先"的新自由主義政策使社會貧富差距擴大,工人貧困化程度加深。對于這次金融危機的導火索——次級抵押貸款償付不足,很大程度上也是實施新自由主義政策的結果。
(三)資本主義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并激化
經濟危機是人類社會生產關系內部矛盾的自我調整,因此,生產關系內部矛盾是經濟危機產生的潛在動因。壟斷資本主義的矛盾在于"它總是形成越來越多的剩余,可是它不能提供為吸收日益增長的剩余所需要的因而是為使這個制度和諧運轉所需要的消費和投資出路?!詨艛噘Y本主義經濟的正常狀態就是停滯。"[3]壟斷金融資本雖然通過金融途徑對壟斷資本進行了部分修復,表面上解決了剩余的生產和吸收之間的矛盾,但從本質上分析,這種修復仍然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內部調整,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資本主義基本矛盾,不可能消除爆發經濟危機的必然性。事實上,在壟斷金融資本階段,資本主義生產過剩與有效需求不足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加深了。因此,只要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得不到根本解決,就會存在爆發危機的可能,而在壟斷金融資本階段,金融化帶來的危機將是更深刻和更長期的,"這是當前危機的最大可能結果"[4]。
四、結論和啟示
金融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在于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激化,從壟斷資本到壟斷金融資本的發展只不過是對資本主義經濟關系內部的調整,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金融資本脫離實體資本迅速膨脹,產生大量金融泡沫,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下,資本逐利、尋找吸收剩余的途徑的必然結果,因此僅從金融角度探索解決危機的做法只能起到暫時延緩下次危機到來的作用,并不能消除危機爆發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在一定程度上還有可能引起其他形式的經濟災難。
不可否認金融部門在現代經濟條件下對經濟發展起到的促進作用,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放任金融行業自由發展,甚至取消金融監管,繁多的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品表面上可以分散風險,但從這次危機中可以看出,這些創新實際上加速了金融泡沫的膨脹,因此,在金融監管中應該更加重視對金融創新的監管,確保金融行業健康發展。另外,隨著金融國際化趨勢的發展,資本跨國界流動已經成為越來越不可忽視的影響一國乃至全球經濟走勢的重要力量,如何在有效利用國際資本發展本國經濟的同時,抵御國際資本對本國經濟的沖擊應該是未來著力研究的重要課題。
新自由主義政策是為資產階級利益服務的,因此在借鑒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某些經濟政策時,要特別注意結合我國基本國情,避免照搬照抄,尤其要重視在社會保障方面的改革,防止貧富差距拉大,幫助低收入人群擺脫貧困;要重視促進經濟發展的動力問題,將促進內需作為經濟工作的核心,防止出現經濟增長的泡沫,確保經濟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1]何秉孟.美國金融危機與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J].中國社會科學,2010,(2):41.
[2]約翰·B.福斯特,羅伯特·麥克切斯尼.壟斷金融資本、積累悖論與新自由主義本質[J].武錫申,譯國外理論動態,2010,(1).
[3]保羅·巴蘭,保羅·斯威奇.壟斷資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 1977:105-106.
[4]約翰·B.福斯特.壟斷資本的新發展:壟斷金融資本[J].云南師 范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中心,譯.國外理論動態,2007,(3):9
[5]丁為民.新自由主義體制下美國經濟增長的矛盾與危機——對當前金融危機的再思考[J]. 經濟學動態,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