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視角下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關系研究
陳曉兵,等
摘要: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給全球經濟帶來巨大沖擊。歐洲債務危機也使歐元區各國經濟遭受重大挫折。金融危機的實質仍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集中體現,它與歷史上發生過的經濟危機一樣都是資本主義制度不可避免的。無論是資本主義的邊緣國家還是資本主義的核心國家都無法避免金融危機。社會主義國家由于其制度的優越性,能有效抵御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們要從金融危機中進一步加強對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長期性和必然性的認識。 關鍵詞:金融危機;基本矛盾;資本主義;社會主義;長期性;必然性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給全球經濟帶來巨大沖擊。金融危機余波未消,2009年12月由希臘債務危機引發的歐洲債務危機已開始波及多個歐洲國家。伴隨德國等歐元區的經濟大國開始受到危機的影響,導致歐元大幅下跌,歐洲股市暴挫,整個歐元區正面對成立十一年以來最嚴峻的考驗,甚至有評論家更推測歐元區最終會解體收場。這不得不使人們想起馬克思的《資本論》,想起資本主義歷史上的經濟危機。如果僅從名目繁多的金融衍生品和復雜的虛擬資本運行機制來研究金融危機,我們必然會局限于就金融市場本身看金融危機,難以透過現象看清金融危機的本質和深層次原因。本文主要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以及科學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觀點來分析金融危機的本質和深層次原因。 一、金融危機的實質仍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集中體現 馬克思早就通過論述資本主義生產過程說明了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獲取剩余價值。“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資本害怕沒有利潤或利潤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樣。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被到處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著絞首的危險。”馬克思進一步從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出發,闡明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即生產的社會化同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 在資本主義社會,資產階級為了獲取更大的利潤,一方面拼命擴大生產,一方面加緊剝削工人,這必然造成生產的無限擴大和工人購買力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由此產生生產相對過剩的經濟危機,馬克思指出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的不治之癥。1929年爆發的經濟危機是實體經濟生產相對過剩,在形式和表現上非常符合馬克思對于經濟危機的經典描述。 當今社會,壟斷資本主義已由國家范圍發展到國際范圍,金融資本已從產業資本中獨立出來,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不僅在本國國內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而且在全球具有強大的影響力。由于金融資本是資本的高級存在方式,它本身不進行生產,必然會更加變本加厲地追逐利潤。金融資本要不斷增值,必然會在國內投資獲利最大的領域,并通過壟斷獲取巨額利潤,有時候甚至通過支持和控制政府,直接把納稅人的錢中飽私囊。最明顯的就是這次金融危機中美國政府破天荒的放棄自己鼓吹的新自由主義傳統,向私人商業銀行巨額注資。在國際上,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日益增強,國際間的經濟交往日益頻繁,超越國界的各種全球性機構不斷出現,國際金融壟斷資本在全球的自由流動大大加強,它們在全球快速游蕩,盡可能地攫取巨額利潤,為了謀取私利甚至不惜破壞他國金融秩序。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以索羅斯為首的“國際金融巨鱷”,對泰銖的惡意炒作,引發泰銖在短時期內迅速貶值,從而成為引發亞洲金融危機的導火索,使東南亞國家幾十年的發展化為灰燼。 資本主義生產的社會化已發展到全球范圍,然而由于資本主義的生產資料所有制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和動機也沒有改變,因而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及其派生出來的各種矛盾仍然存在并不斷積累深化。金融危機與以前的經濟危機相比,只不過是發生的領域從實體產業發展到金融領域,發生的范圍從一國或多國擴展到全球,金融危機在本質上依然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的外在表現。 二、資本主義無法擺脫金融危機 此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由于其影響程度大和范圍廣而引起我們的注意,事實上俄羅斯、中亞、東歐、東南亞和拉美各國都發生過國家性的、地區性的金融危機。 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后,全面向資本主義靠攏,在改革上采用了“新自由主義”的理論,在國內全面推行自由化、市場化和私有化,經濟體制由原先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急速轉軌。其中國有資產私有化、金融自由化和盧布的可自由兌換,使國內特權階層能夠利用轉型期社會秩序混亂。大量侵吞國家財產,在國內快速形成規模和實力都很強大的私人壟斷,并在市場上興風作浪,破壞經濟和金融秩序,謀取私利;同時由于金融市場剛開放,抵御風險的能力不強,也使外資能夠大量購買和拋售證券、兌換成美元將資金抽走、引起金融市場劇烈動蕩。那些所謂的“改革家”夢想通過向資本主義急速轉軌,在俄羅斯創造奇跡,結果卻事與愿違,俄羅斯國內陷入巨大的危機,生產大幅度滑坡、外債加劇、金融市場劇烈動蕩,人民生活水平急劇下降,綜合國力明顯衰落,俄羅斯幾乎走到了崩潰的邊緣。在中亞和東歐國家的轉型時期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這也使它們成為以后歷次金融危機的重災區。 亞洲金融危機的發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受到國際金融壟斷資本的影響。自1997年初起,東南亞地區特別是泰國泰銖受國際金融壟斷資本的攻擊,泰銖不斷走軟,最終不得不放棄固定匯率制,造成泰銖狂跌。接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尼三國貨幣也狂跌。與此同時,泰國、馬來西亞、韓國、印尼與菲律賓短期資金大量進出。從10月底起韓元持續下跌,股市跌幅也超過40%。東南亞和韓國的金融風暴很快影響到日本,使原本不景氣的日本經濟更加惡化。 美國是金融資本最發達,實力最強大的國家,當然它也是金融資本貪婪欲望發揮最充分的國家。美國兩黨制和“三權分立”制度號稱世界上最完美的制度,但在此次金融危機中對金融資本的監督和管理卻完全失效,其根本原因就是這種制度設計完全是為資本服務的,在美國主要是為金融資本服務的。在金融危機從萌芽到蔓延,再到殃及全球的整個過程中,美國朝野政黨和三權機構都沒有進行有效的制約和監督。金融泡沫破滅之后,不但美國人民遭受損失,全世界都受到巨大影響,華爾街金融高管們不但沒有受到任何問責和懲罰,卻依舊拿著巨額薪金。在美國從共和黨、民主黨,到白宮、國會和最高法院都是受到金融資本支持與控制,為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