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試圖改變美國經濟決策
馮斌
肇始于9月中旬的“占領華爾街”運動至今已持續月余,且仍無偃旗息鼓之意。沒有誰會想到,這場最初只是由一家無名的雜志網站發起倡議的示威活動,竟會似熊熊烈焰一般,迅即以燎原之勢傳遍全美,乃至大半個世界。 據有關統計,截至10月13日,已有1萬多人在紐約、華盛頓、芝加哥、波士頓、亞特蘭大、洛杉磯等超過140個美國城市舉行了抗議示威活動。示威者們打出“不要削減公共開支”、“夠了!腐敗”、“紐約不能再容忍貪婪的華爾街”、“99%的美國人對1%的貪腐者說不”等標語和口號,誓言要將“占領”進行到底。 多數民眾支持“占領華爾街”抗議 自2009年4月以來,失業率一直維持在9%以上的高位,最近三個月連續維持在9.1%,廣義失業率達到15%,年輕人的失業率甚至達到了20%。自2007年12月美國進入本輪經濟衰退以來,全國共有超過800萬人失去工作,這是自二戰以來美國歷次經濟衰退中失業人數最多的一次。在大部分民眾生活水平不斷下降、油價上漲、美元貶值的情況下,美國人生活成本、居住成本、出行成本、教育成本都在上升,社會矛盾激化。因此不少人認為,這場游行示威只不過是對持續高失業率的合理反應。 10月18日,也就是時值“占領華爾街”運動持續一個月之際,《今日美國》和蓋洛普公布了一份民意調查,顯示絕大部分美國民眾認為美國持續不斷且日益嚴重的經濟危機應歸罪于華爾街和美國政府。還有超過四成的美國民眾認為美國的經濟體系對他們而言顯失公平。調查發現,78%的美國成年人認為華爾街應該為美國眼下經濟現狀承擔大部分責任,87%的受訪者認為美國政府也應為此承擔責任。 而在美國康涅狄格州昆尼皮亞克大學17日進行的另一份獨立民意調查中,“占領華爾街”抗議者贏得了67%的紐約市民的支持,絕大多數人主張加大對金融業監管力度。多達87%的人認為抗議者有權在曼哈頓下城露營,只要守法即可。 《紐約時報》此前曾刊登社論說,當抗議者說他們代表99%的美國人時,他們是指當今美國社會財富集中的極度不平等。在經濟不景氣前,最富的1%家庭占有23.5%的財富,這是自1928年以來最高的,是上世紀70年代晚期的兩倍多。近幾年,公司利潤(大多流向富人)所占經濟比重達到1950年以來最高水平,而工人薪酬占經濟比重處于50年代中期以來最低點,難怪“占領華爾街”吸引了不滿的民眾。 美國錫耶納研究所17日公布的另外一項民調顯示,72%的紐約選民贊成繼續向年收入100萬美元以上的富人征收富豪稅。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呼應了抗議者們最初的訴求。許多示威者表示,會繼續通過占領運動表達自己的聲音,直到他們看到,他們所期待的改變發生。 奧巴馬欲“假借民意”挽回選票 多項最新民調顯示,在經濟增長乏力和失業嚴重的背景下,奧巴馬的民意支持率已跌至四成,創下執政以來的最低點,選情告急。因此有分析認為,面對支持率節節下跌的嚴峻形勢,奧巴馬和民主黨試圖利用這場突如其來的“街頭革命”力挽狂瀾。這與共和黨借助“茶黨”運動在2010年中期選舉中奪回眾議院控制權如出一轍。而共和黨保守派則要通過貶低“占領華爾街”運動來防止奧巴馬止跌反彈。 “作為總統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表達同示威者團結一致,再次強調此前曾說的實現一個更加平等的社會的承諾。”這是奧巴馬總統18日對遍布全美的“占領華爾街”運動的表態,也是奧巴馬第二次表達對“占領華爾街”的支持,態度愈加明確。 奧巴馬當天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采訪時表示,他理解“占領華爾街”運動中民眾表達的挫折感。他認為,自己為解決經濟問題提出的辦法能較好地緩解民眾這種不滿。他說,只要所有人都得到應得的待遇、所有人都作出應有的貢獻,示威者們的不滿和挫折感就能化解。 與此同時,奧巴馬也不忘借機推銷此前不久剛剛在參議院夭折的《就業促進法案》,稱他所提出的解決美國經濟問題的方案,也是最能化解示威者擔憂的方案。此前于12日,美國參議院以50票對49票,否決了奧巴馬提出的4470億美元的《就業促進法案》。該法案需要獲得60票贊成才能通過。 不過,奧巴馬雖然承認應該對當前在美國人中廣泛存在的挫敗感直接負責,因為政府未能快速創造就業和促進經濟增長。但他并不認同“他應該從開始就做得更多”的說法,也不認同他應該少放一些精力在醫療改革立法上。 “占領華爾街”運動針對的是華爾街富人,而奧巴馬顯然是嗅到了時機的到來,他借機稱,很大比例內容是向富人增稅的就業促進法案就能滿足“占領華爾街”抗議人群的訴求,并進一步敦促國會共和黨人通過該法案。 運動或許只是緣于“中產階級幻想” 盡管“占領華爾街”的示威者所喊出的“對富人增稅”、“限制華爾街”等口號與奧巴馬“變革”的理念十分相近,但現實中奧巴馬所能做的,也僅僅是呼吁為超級富翁設定最低稅率——“巴菲特稅”,并試圖對一些基金管理者的“附帶收益”增稅,以削減財政赤字;另外就是繼續推銷他那套已經在參議院夭折的《就業促進法案》,而且即便通過,要在距離明年11月大選僅剩一年的時間內,要想真正解決就業問題的可能性基本上也很小。 此外,華爾街的那些投行對持續多日的街頭抗議也大多漠不關心。紐約證券交易所交易員史蒂夫·史高菲表示,“我想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抗議什么,也許只是為了高興。”親共和黨傾向的福克斯電視臺的評論員查爾斯·蓋斯帕里若則刻薄地說,這些抗議者幾周沒刷牙沒洗臉渾身臭氣,可惜連紐約地圖都不會看,主要的大投行早就不在華爾街附近辦公了,高管們也根本沒有在意這件事,因為大家“有更重要的事情去操心”。 不僅如此,正如許多分析人士所指出的,美國民眾“天生不相信政府”,“占領華爾街”組織者所開出的“大政府”和福利國家傾向明顯的藥方,與“美國夢”的傳統和美國人“抗稅天然有理”的民風背道而馳,示威行動的擾民也引發了越來越多的爭議。盡管經濟不景氣,但中產階級陣容龐大的美國,對憤怒有同感者固然不少,認同憤怒者理念和做法者卻仍是小眾:美國擁有上億人口,紐約也是人口過千萬的大都市,可示威者至今人數有限,甚至即便組織松散的示威者自己也說不清楚,自己究竟要什么、想走到哪一步。 無論如何,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占領華爾街”的主力們絕大多數要么是沒有正式工作要么是剛剛畢業的年輕人,而失業在美國這樣一個國家,幾乎是一個永恒的主題。世界政策研究所主席米歇爾·烏克認為,長期以來,底層美國人參與政治的程度很低,他們的聲音很難被決策者聽到,利益也很難在政策中得到平衡和保護。這次抗議活動的積極面,是一次試圖改變美國政治決策的有益嘗試。不過,也有一些立場中立的分析人士認為,這場運動也可能不會產生多大的效用,因為,運動只是緣于一種“中產階級幻想”,即許多美國人習慣于把自己預先設想為“中產階級”,一旦失業,幻想破滅,許多人難以承受心理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