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日本經濟繼續溫和增長

張鵬

摘要:2007年上半年日本經濟增速比上年同期有所降低。日本經濟增速下降的重要原因是企業投資下降,但由于占經濟總量60%的消費有增強趨勢,會彌補一部分投資放緩留下的需求缺口,所以整體經濟運行依然穩定。預計2007年日本經濟增長率為1.9%,與潛在經濟增長水平大體相當。2008年,日本央行將維持低利率政策,加之世界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可能性較高,從而日本國內外經濟環境都較為穩定,有利于經濟的溫和增長,預計2008年日本經濟增長率將在1.8%左右。

關鍵詞:日本經濟溫和增長消費不足

一 2007年經濟運行的基本特點

2007年日本經濟保持了可持續的低速增長。第一季度GDP比上一季度增長了0.7%,經濟形勢較為平穩。第二季度,由于消費、投資和出口的增幅同時回落,GDP出現了負增長,不過整體經濟并沒有明顯的放緩跡象。總的看來,日本經濟依然在“一進一退”的徘徊前進。

(一)投資增速放緩

2007年第一季度,日本的投資雖然小幅下降,但尚能維持穩定。可到了第二季度,住宅投資環比下降了3.4%,企業設備投資環比下降了1.2%,降幅較大。企業設備投資減少的主要原因是非制造業設備投資大幅下降,其中房地產和服務業的降幅最大;住宅投資減少,主要是由于租金較低,出租性房屋的建設熱情降低。

在經濟不景氣時期,日本企業普遍采取了“減量經營”的策略,生產規模受到限制,加之企業負債沉重無力籌措資金,所以設備投資不足。近年來日本企業經營狀況好轉,利潤率上升,在這樣的條件下加速了設備更新,投資大幅增長,拉動了經濟復蘇。2007年的投資增速下降有可能反映出日本企業設備更新的高潮已經過去。不過,日本企業國內機械設備訂單數在經歷了連續4個月的下滑后,在7、8兩個月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了5%和1%,表明設備投資有恢復增長的可能。從日本銀行的短期經濟景氣調查的結果來看,也沒有明顯的跡象表明企業對未來經營狀況的預期惡化,所以目前還不能認定日本企業投資會繼續下降。

本輪經濟景氣中,對日本經濟貢獻最大的不是信息通訊等高新技術產業,而是重新煥發活力的造船和機械等“重厚長大”產業。這些行業的崛起,不僅得益于日元貶值和海外需求增長等原因,更是因為日本擁有大量熟練的技術工人和精雕細刻的質量意識。由于發展中國家對這些產業的需求仍然旺盛,因此會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相關行業的設備投資大幅下滑。

(二)居民消費對經濟的貢獻逐步增大

2007年第一和第二季度,私人消費分別增長了0.8%和0.3%,成為拉動日本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近年來占日本國內生產總值60%的消費遲遲不見起色,限制了經濟的增長步伐。但從2006年下半年起,日本私人消費出現了上升趨勢,家庭支出逐步增長。進入2007年后月度家庭消費支出基本保持了正增長,到2007年8月日本兩人以上家庭的實際消費支出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6%,增幅較大。

在2007年日本投資放緩的情況下,居民消費增長能夠彌補投資增速下降留下的需求缺口,從而保證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所以家庭消費支出的恢復性增長對于日本經濟的持續發展有著關鍵性意義。當前日本消費的改善主要得益于就業形勢良好。由于企業用人需求旺盛、雇傭條件改善和大學畢業生就業機會增多,在2007年6、7月間,日本的失業率已經降到3.6%,是9年來的最低水平。在勞動力需求增加的背景下,預計居民消費支出將會繼續小幅增長。

(三)進出口同步快速增長

由于外部需求旺盛,日本的出口在2007年第一和第二季度分別增長了3.4%和0.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很大。在出口快速增長的同時,由于日本國內經濟形勢穩定,內需增長,也拉動進口不斷增加。

由于日本經濟對海外市場依賴較高,容易受到外部沖擊的影響,所以人們普遍認為在2007年里美國經濟放緩會對日本經濟產生不利影響。但從現有數據分析,日本出口所受的影響較小。之所以2007年日本的出口能夠抵御美國經濟降溫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首先,美國房地產市場降溫對消費的影響尚不強烈。雖然房價下跌造成的財富損失會影響居民的消費傾向,而且次級債危機爆發后信貸成本上升也抑制了美國的消費融資,但目前美國失業率保持低位,工人工資繼續提高,表明美國經濟雖然減速,但沒有出現“硬著陸”,防止了消費大幅下滑。其次,“新興國特需”彌補了發達國家需求下降的缺口。由于中國、俄羅斯和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的崛起,出現了世界經濟增長引擎多極化和需求市場分散化,“新興國特需”成為日本出口增長的新動力。

以日本對中、美兩國的出口為例(見圖2),可以看出“新興國特需”對日本的重要性。近年來,日本對圖2日本出口額變動情況資料來源:日本統計局。中國出口迅猛增長,且對中國出口的變動與總出口的變動高度相關;日本對美國出口增長緩慢,且對美出口的增長速度已經遠遠落后于日本總出口和對華出口的增長速度。特別是從2006年11月之后,日本對美國出口的增速逐步下降,而總出口和對中國出口卻在繼續加速增長。在2007年7、8兩個月里,日本總出口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了13.8%和16.4%,對中國出口增長了20.6%和23.7%,對美國出口則僅增長了1.3%和4.7%。

(四)通縮有所緩解

2007年,日本的通縮問題并沒有如人們預期的那樣得到徹底解決,但由于國際能源和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加之日本國內勞動力市場偏緊,迫使物價水平小幅攀升,通縮已經接近尾聲。

2007年,日本CPI指數變化幅度極小,如果僅僅參照這一指標,無疑可以得出通縮問題沒有改善的結論。但如果以企業物價指數和出口價格指數(見圖4)作為參照,則可以看出日本的整體物價水平在持續上漲。9月份日本的企業物價指數為103.6,與上年同期相比上升1.7%,這是日本企業物價指數連續第43個月同比上升。從商品類別看,9月份,鋼鐵和化工產品價格同比分別上升10.2%和3.3%,紙和紙漿價格同比上升3.3%,紡織品價格同比上升3.4%,廢鐵價格同比上升27.4%。在日本銀行公布的905種產品價格中,有51.9%的產品價格上升。日本企業物價指數反映的是企業間交易的商品價格水平,它與消費物價指數CPI一樣都是衡量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參照這一指標,可以看出日本的價格水平變化基本和經濟增長率相當。而參照出口價格指數,則會發現日本出口產品價格上升得非常快,已經快于國內經濟增長速度。

之所以日本出口商品價格可以較快上漲,是因為目前全球通脹率較高,出口到國際市場的商品有較大的漲價空間,日本企業可以根據成本的變化而調價。企業物價指數的上漲也主要反映了原材料、能源和勞動力成本的上升。而CPI上漲乏力是因為消費市場不活躍,上游企業成本上升不能有效的傳導到終端消費市場。今后一段時間里,一方面,企業成本上升會形成持續的消費品價格上漲壓力,推動CPI走高,另一方面,由于勞動力需求旺盛,家庭支出不斷上升,消費市場有更加活躍的可能,也有助于CPI走高。所以預計2008年日本通縮現象可能會逐步消除。

(五)維持超低利率

2007年2月,日本銀行將基準利率從0.25%提高到0.50%,這是日本2006年7月后唯一的一次加息。經濟長期增長以及日本同其他國家的利差過大是日本銀行決定加息的主要原因。從加息的效果看,由于加息后的日本利率水平依然超低,所以對投資和消費的影響不明顯。

2月份后,由于擔心美國經濟放緩可能危及日本經濟的復蘇前景,加上日本CPI指數仍然萎靡不振,所以日本銀行維持0.50%的利率水平不變。預計在2007年里這一利率不會發生變化。未來全球金融市場的走勢、日本CPI的走勢以及美國經濟的走勢都將影響日本利率變化的時間表。

低利率客觀上有利于企業融資,到2007年9月,日本商業銀行的貸款余額已經連續20個月保持增長。但是,日本超低的利率卻影響了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由于日本的利率是西方發達國家中最低的,日元和美元、歐元等其他主要貨幣存在巨大利差,給投機者留下了可乘之機。投機者以低利率借入日元,然后再將日元兌換成美元或其他擁有更高收益率的貨幣,可以從中獲利。這種套利交易提高了全球的資產需求量,導致資產價格膨脹,加劇了市場動蕩。日本央行數據顯示,僅僅2007年3月外資銀行就通過其在日本設立的分行輸出21.9萬億日元(約合1800億美元)到海外,該數據比上年同期上升31%。日本投信協會的數據顯示,在截至2007年4月30日的一年里,日本共同基金所擁有的海外資產增長了47%,達到32.2萬億日元,占總資產的比例高達43%。除了銀行和基金之外,日本許多家庭投資者也開始將投資注意力轉移到海外,借貸日元用以追求海外高風險投資。

(六)日元先貶后升

在2007年上半年,日元對美元、歐元及亞洲其他主要貨幣均出現較大幅度的貶值。在日本經濟基本穩定的背景下,日元疲軟的主要誘因是巨大的利差。2007年初,日本的基準利率為0.25%,而美國的基準利率為5.25%,相差了5個百分點,從而造成投資者持續拋出日元,換取美元等高收益貨幣,對日元匯率形成壓力。2007年初,在德國召開的西方七國(G7)部長級會議上,就日元匯率問題出現嚴重分歧。歐洲認為日元疲軟是全球經濟面臨的重要問題,但日本卻認為本國經濟仍無法承受日元升值的沖擊,因此不應當干預日元的低匯率。G7會議最終沒有就日元問題達成共識,受此影響,投資者預期日元將維持疲軟的態勢。因此即使在日本銀行上調利率后,日元也沒有走強,反而兌歐元觸及歷史新低,兌美元不斷貶值。可以看出,2007年上半年日元走弱是日本政府的低利率政策和有意放縱造成的。

但進入下半年后,特別是8月份美國次級債危機爆發后,日元迅速走強。日元匯率的這種變化和金融市場的波動有密切關系。美國次級債危機引發金融市場震蕩,高收益地區的金融資產失去了吸引力,投資者紛紛拋售公司債等信用型高收益債券和歐美及發展中國家市場的股票,大量結清日元利差交易頭寸,使得日元在持續買盤的推動下大幅走強,突破了對美元1∶115的心理關口。

日元這種先降后升的走勢對于實體經濟<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