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石油技術服務企業國際競爭力培育策略研究
趙旭 董秀成 舒睿
摘要:依據波特“鉆石體系”對產業競爭力關鍵因素的描述,結合石油技術服務產業的特殊性,總結了石油技術服務產業的競爭力特征,并基于此構建了石油技術服務企業國際競爭力要素模型。在對國內外石油技術服務企業綜合實力主要指標對比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現階段培育國內石油技術服務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方向和策略選擇。 關鍵詞:石油技術服務企業;國際競爭力;要素模型;策略選擇 Abstract:Based on the description of key factors in the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by Porter in his “Diamond System”,the special nature of oil technology service enterprises,considering the competitiveness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industry,this paper sets up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enterprises model for the oil technology services industry. Compared with the key indicators of comprehensive strength about domestic and foreign enterprises,it presents the strategic direction and strategic options which can develop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domestic oil technology services enterprises at the current stage. Key words:oil technology service enterprise;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theoretical model;strategic choices 一、石油技術服務企業國際競爭力模型 國際競爭力理論研究起源于1978年,經濟全球化和跨國公司的激烈競爭成為國際競爭力理論不斷發展和完善的推動力。各類組織和研究機構對國際競爭力的定義各不相同,總體歸納為一個組織獲得或增長財富的能力。其具體內涵可以分三個層次理解,宏觀層次的國家競爭力取決于國際貿易中的比較優勢,中觀層次的產業競爭力是屬地產業的比較優勢和一般市場絕對競爭優勢的總和,微觀層次的企業競爭力則是產業競爭力的支撐點。 (一)石油技術服務產業競爭力特征 根據邁克爾·波特影響產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構成的“鉆石體系”,結合石油技術服務產業的特殊性,其國際競爭力特征可由如圖1因素體現: 圖1 石油技術服務產業國際競爭力特征 其中,原有鉆石體系的菱形因素是主導因素,生產要素體現為石油技術服務產業的技術特色決定的服務可供性,需求條件體現為全球油公司資源占有和分布決定的需求導向性,企業的戰略、結構和競爭對手的演化體現為技術服務產業戰略調整在競爭優勢獲取中的關鍵作用,相關及支持產業體現為經濟全球化衍生的國際化趨勢和機遇。此外,機會因素和政府角色也是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支撐條件。因此,石油技術服務產業國際競爭力特征可以概括為:技術是核心,戰略是關鍵,油公司是導向,國際化是趨勢,機會是前提,政府是后盾。 (二)石油技術服務企業國際競爭力要素模型 基于石油技術服務產業競爭力特征描述,石油技術服務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同樣需要外部環境和內部資源相互聯系,相互協調,其影響要素主要由環境競爭力、基礎競爭力和核心競爭力共同構筑,要素模型的框架如圖2所示。 環境競爭力是指影響企業國際競爭能力外部相關要素的總合。影響企業生存發展的環境因素瞬息萬變,特征不一。在識別基礎上的有效利用是企業獲取環境競爭力的途徑。在構成石油技術服務企業環境競爭力的諸要素中,國家政策法律環境、行業發展狀況和已占有的市場份額應該充分培育,重點利用。 基礎競爭力是企業內部資源與綜合能力的體現,形成時期長、包涵范圍廣,是企業國際競爭力形成和提升的基礎。資源與能力的提升可外部吸收也可以內部創造。石油技術服務企業的基礎競爭力體現在企業的裝備水平、資本運營狀況、公司制度建設、管理水平、品牌文化經營方面。 核心競爭力是指能使企業為客戶創造特殊價值的能力,具有不可復制性,是體現企業競爭優勢和提升國際競爭能力的關鍵要素。石油技術服務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技術水平、服務質量和人才結構方面。 完整的要素模型不是三種競爭力的簡單疊加,而是集成化的、完整的動態體系。三類因素相互滲透,互為支撐,構成了企業跨國經營綜合競爭能力的內涵。集成性體現為企業國際競爭力的形成和提升依賴上述要素的整體同向演化。動態性體現為要素具體形式的質變或轉移,尤其是在環境競爭力中某些要素具有因時因地而異的特點。企業需要在著力提升要素指標的同時密切關注要素可能的變化并適時調整,從而保證企業國際競爭力的形成和不斷提升。 二、國內外石油技術服務企業國際競爭力對比研究 國外石油技術服務企業經過多年發展,在行業激烈的競爭中,始終以技術領先、服務多樣、人才多元作為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戰略,通過不斷的內部資源整合和外部縱橫擴展,完成了從專業化技術服務公司向綜合性技術服務公司的轉變。我國石油技術服務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時間較短,雖然發展迅速但困難重重。特別是與國外大型服務公司相比,國內公司在綜合實力方面存在較大差距。 通過國內外企業綜合實力指標對比(圖3)得出,國內企業在參與國際競爭中由于資源和實力約束依然存在綜合實力相對較差,結構性矛盾突出,技術力量薄弱,管理機制落后,內部惡性競爭激烈,社會負擔依然沉重的問題。 我國的石油公司參與海外油氣競爭沒有絕對壟斷優勢但有自身比較優勢。國內已經建立起完整的石油技術服務業務鏈,擁有物探、鉆井、測井、錄井、井下作業、油田地面工程、管道及煉化工程建設等技術服務能力和門類齊全的完整產品系列;國內特有的地質環境使得我國石油勘探開發理論相對成熟,應對復雜油氣藏的低成本主體技術比較先進;國內企業相對外國公司在時間緊、周期短、所在地區社會治安亂的項目上優勢明顯。 三、基于模型的國際競爭力培育策略選擇 根據上述國際競爭力模型,結合我國石油技術服務企業的現狀特點和存在的優勢與劣勢,筆者提出符合我國實際現狀的國內石油技術服務企業國際競爭力培育框架(圖4)。框架由“一個目標,兩種途徑,三類要素,四項轉變,五大策略”組成,由頂至底逐步具體,由底至頂依次支撐,同時需要國家戰略協調為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