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對美國次貸危機的思考——從凱恩斯主義的政策主張角度分析

齊麗

摘 要: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給美國的金融體系造成了巨大的打擊.而且隨著危機的加劇,危機由金融市場蔓延到了實體經濟,從美國擴張到了世界各國,凱恩斯主義應對金融危機的作用,對我們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次貸危機;凱恩斯主義;財政政策

1凱恩斯主義簡述

凱恩斯主義是指在凱恩斯的著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經濟理論。主張采取擴張性的財政貨幣政策來促進經濟增長,是一種主張政府干預的經濟思想。從開始的原凱恩斯主義發展到現如今的新凱恩斯主義,始終保持的強大的生命力。

根據凱恩斯主義可知,國民收入由投資,消費和出口(這里指凈出口)構成。投資依賴于利率(這里指實際利率)和資本邊際效率。資本邊際效率是一種貼現率,這種貼現率正好使一項資本物品的使用期內各預期收益的現值之和等于這項資本品供給價格或者重置資本。只有資本邊際效率大于利率時才有投資的價值。消費依賴于收入,收入越高,消費越多。但消費的增加及不上收入的增加,存在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當然在考慮一個國家的消費時,還應考慮這個國家的國民收入分配情況,政府的稅收政策等各方面的因素。而出口和本國以及他國的國民收入有關,本國的國民收入越高,則進口增加,凈出口自然減少;同時,他國的國民收入增加,則出口自然增加。

2次貸危機發生的背景和過程簡介

1929年到1933年的經濟危機中,羅斯福“新政”的實行使美國經濟迅速走出了低谷。至此美國走上了經濟自由化和政府管制并從的混合經濟制度。一系列管制措施不斷應運而生,隨之而來的便是逃避管制的對策。而在無法實行有效管制的情況下,強制管制則會適得其反,使得經濟發展遇到阻礙。隨著這只“看得見的手”在市場中邊際效用的不斷遞減,政府逐漸減少對經濟的干預,從80年代開始對金融實行自由化。

完全的自由化使得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放寬了信貸標準。2000年7月至2003年7月,美國為了刺激國內經濟發展采取了擴張性貨幣政策,連續13次降低聯邦基金利率至最低點1%,且一直持續到2004年6月,這使得企業和居民有了投資和消費的基礎。降息周期使房地產市場從2001年到2005年發展非常迅猛,同時低利率和低信貸標準,不僅將富人包含在內,而且也將窮人吸引了進來。這是因為低利率政策使抵押房價一直上漲,即使出現違約,銀行也可將抵押品房屋收回并以高價拍賣,從而避免遭受損失。所以那些次貸借款人,即低收入、無工作、少財產的人,也同樣能夠向銀行借到錢。由于金融機構內部風險管理控制監督機制的不完善,同時房地產投資勢不可擋,這就為后來經濟泡沫的破滅埋下了伏筆。2004年美國經濟全面開始出現泡沫,為了減輕通貨膨脹的壓力,美聯儲又于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期間連續17次加息,購房者信貸成本提高,違約率上升,同時利率提高使得房地產開發商投資意愿降低,投資逐漸減少,從而房價暴跌。2007年8月,美國次貸危機終于爆發,不僅房地產泡沫破滅,而且由次貸危機引發了更為嚴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機。

3合理的宏觀調控政策

金融危機的發生致使我們不得不想到是不是經濟完全的自由化導致了危機本身。如果當初政府的監管體系能夠更合理一些,監管能夠更及時、有效,現在的情況可能沒有這么糟糕。所以,經濟的發展不僅要依據自身的規律進行,同時政府也應在特定時期給予適當調節,這正是凱恩斯主義的主張。在危機出現時,應該開始放松貨幣政策,原因在于,隨著危機的蔓延,有效需求的不足開始顯現,企業開始縮減投資,消費者不愿進行消費。為了刺激需求,政府必須降息。對于企業來講,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企業的產能過剩,產品積壓,資本邊際效率降低,為了促進投資,必須降低利率;降息使得消費者可能將儲蓄轉化為消費,在此基礎上,可以刺激經濟。當然,對于現在的情況,如果政府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增發貨幣的話,極端情況下有可能陷入所謂的“凱恩斯陷阱”,即無論有多少貨幣,人們都愿意在手中持有,而不去進行任何投資活動。從而使經濟得不到刺激,一直處在蕭條中。即使再次降息,也達不到刺激投資和消費的目的。總之,也許降息的效果不明顯,但降息是改變蕭條,促進經濟的必要條件。

在凱恩斯宏觀調控理論中,凱恩斯本人更傾向于財政政策在處理經濟蕭條方面的作用。在此次經濟危機中,就算美國當局降低利率也沒有使投資增加很多,也就是說,利率變動一定幅度所引起的投資變動幅度不大,即投資的利率系數很小,從而IS曲線較陡峭。此時,在LM曲線不變時,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效果很明顯,“擠出效應”較小。與此同時,經濟的不景氣使得在貨幣需求變化一定數量時利率變化很小,即貨幣需求的利率系數很大,從而LM曲線較平坦。而此時,在IS曲線不變時,財政政策效果大。

在危機中,可以采取各種財政政策。首先,應該采取減稅政策。降低稅率,對企業來說,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的資本邊際效率,在利率一定的情況下,有利于增加投資;對個人消費者來說,提高個人所得稅的標準,減少對個人的征稅,可以提高消費者的可支配收入,從而增加消費,促進經濟的增長。第二,應該加大政府轉移支付的力度。由于收入較低的居民的消費傾向大,所以增加社會福利保險,貧困救濟等各種補助,可以有效的促進消費,緩解經濟衰退。最后,應該擴大政府購買,增加政府投資。加大政府投資,一方面可以直接促進經濟增長,另一方面加大政府投資可以刺激需求,從而帶動企業的再投資,有利于經濟的發展,而且增加政府投資,還可以擴大就業,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從而增加消費,同樣對經濟有積極的意義。雖然在擴大政府購買的同時,對個人投資有一定的擠出,但在經濟危機的情形下,這種影響很小,所以,經濟危機中還是應該積極的增加政府投資。 4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此次危機影響之大,波及范圍之廣,對全球經濟的發展產生了重要作用。在中國,影響包括正負兩方面。

4.1正面影響

目前全球經濟處于蕭條時期,物價下跌,中國可以借此機會對產業結構進行升級,引進新的技術,加快機器設備的更新換代,從而推動國內經濟進一步的發展。次貸危機首先發生在美國,這對我國股市和房地產市場敲響了警鐘。在股市和房地產過熱時,政府應當采取一系列相關措施進行降溫,我們還應該完善房地產市場和證券市場的各種規章制度,使得中國經濟在和諧穩定中求得發展。

4.2負面影響

①由于中國近年來外貿依存度不斷上升,經濟危機使得與中國有外貿往來的經濟大國在很大程度上遭受到了損失,中國出口受到嚴重沖擊,從而使得國民經濟的增長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脅,同時面對國內消費不足的情況,出口轉內銷的難度也很大。②外商直接投資減少,不僅影響我國預期經濟增長,更重要的是減緩了先進技術的引進速度,使國家競爭力減弱。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加快自主創新步伐,以使中國在世界之林處于不敗之地。③美元的下跌使得中國外匯儲備損失嚴重,中國人民積累的財富為美國的危機買單。這個教訓告訴我們,我國應該建立更加合理的外匯儲備,同時應該加快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

5從經濟危機中得到的幾點啟示

首先,在積極高速發展時期,國家要妥善使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這兩大工具。不應盲從效仿發達國家的改革之路,而要根據我國現實情況制定出適合自己的經濟發展方案。

其次,在中國大部分居民中,預防動機在貨幣需求中占相當大比例,究其原因是對未來的悲觀預期所致,從而導致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無法拉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所以國家應大力發展衛生事業、完善現行醫療保健制度,使人們沒有后顧之憂,從而使經濟的運行恢復到正常軌道上來。

最后,經濟危機發生的必然性主要在于金融機構內部監管的缺失和外部監管的不到位。現在的金融機構大部分屬于委托代理模式,如果內部缺乏風險管理控制監督機制,加之雙方信息不對稱會導致“道德風險”的發生,從而加快經濟危機發生的步伐。與此同時,國家政府機構的監管沒有跟上金融衍生品創新的速度,從而導致此次經濟危機影響很深,所以我國應該加強金融監管的前瞻性。總之,最主要的是金融機構內部的風險管理控制監督機制的缺位,而外部監管只能起到補充作用,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所在,因此我們應該著力加強金融機構的內部監控。

[1]中國建設銀行課題組.美國次貸危機給我們的深刻警示.經濟要參,2009,(5):14-24.

[2]余永定.美國次貸危機:背景、原因與發展.當代亞太,2008,(5):14-32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