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我國缺失國際貿易定價權的經濟學淺析

林吉權

摘要:缺失國際貿易定價權并導致我國經濟的“輸血式增長”,這已成為國民之痛。我國缺失國際貿易定價權既有對商品和資源過度供求的原因,也有未形成有利的市場結構的原因,不僅包括沒能形成整合全球價值鏈能力的原因,也包括期貨市場不健全進而沒能形成全球定價中心的原因,以及人民幣沒有成為國際儲備和國際貿易結算貨幣的原因等;因此,我國培育、形成和掌握國際貿易定價權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各個方面入手,采取綜合性、且富有成效的措施才能實現。 關鍵詞:國際貿易;缺失定價權;經濟學分析

國際貿易定價權,指的是在國際貿易體系中一種能夠左右國際產品市場交易價格走向的力量或權利。當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進出口貿易大國,但我國在國際貿易體系中的定價權幾乎喪失。那么,導致我國在國際貿易體系中缺失定價權的原因是什么? 一、我國缺失國際貿易定價權的供求理論分析 以馬歇爾為代表的新古典學派,運用市場供求力量所形成的自由競爭機制解釋了市場價格的形成、波動和均衡,探討了由于產品的供求關系失衡對產品價格形成所產生的影響,即當供大于求時價格下跌、供小于求時價格上漲,當求小于供時價格下跌、求大于供時價格上漲;并得出了供求關系是決定商品價格的重要結論。盡管商品價格決定理論伴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又取得了重多項目研究成果,但供求關系仍然是影響價格的最基本力量。 (一)我國進出口產品缺失國際貿易定價權的供求理論分析在出口貿易中,如果國際市場對本國出口產品的需求是一定的、且本國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市場份額,那么當本國出口產品的數量供小于求時,就有可能取得定價上的優勢;否則,就必然會喪失定價上的優勢。以我國出口的稀土為例,我國稀土出口占據了全球90%的市場份額;1990~2007年,我國稀土出口量增長了近lO倍,可出口價格卻持續下跌,平均價格曾被壓低到當初價格的64%;2008年,全球稀土的需求量為10萬噸左右,我國稀土生產能力卻達20萬噸,國內消費占總產量的1/3,2/3的稀土產品出口國際市場(劉剛,2009)。我國稀土在國際市場上喪失定價權的直接原因是持續、快速、嚴重超過需求的無節制供給所致,因此,提高稀土出口價格的重要措施是大幅減少稀土出口量,適度實施稀土供給的饑渴戰略,有效把握稀土出口的供給彈性。 (二)進口產品缺失國際貿易定價權的供求理論分析在進口貿易中,如果本國進口產品占國際市場10%以上較大份額、且國際市場上對該種產品的供給是一定的,那么當本國進口產品的數量求小于供時,就有可能取得定價上的優勢;否則,就必然失去定價上的優勢。以我國進口的鐵礦石為例,我國鐵礦石的進口量占據全球65%以上的市場份額,2000年,我國的鐵礦石進口量從6900萬噸增加到2009年的6.27億噸,10年間增長了近10倍;而同期的鐵礦石價格也由2000年的25美元,噸上升到2008年的137美元/噸,9年間增長了5倍多。應當說,我國對鐵礦石進口需求的持續、剛性、甚至是過度增長是導致鐵礦石價格持續上漲的直接原因。因此,降低鐵礦石進口價格的有效措施之一是淘汰落后產能、控制鋼鐵產量、合理減少進口量,有效把握鐵礦石進口的需求彈性。 二、我國缺失國際貿易定價權的市場理論分析 以產業組織理論代表人物張伯侖和新劍橋學派代表人物瓊·羅賓遜等探討了在不完全競爭條件下產品價格的決定問題。他們認為,隨著現代市場的發展,壟斷競爭、寡頭壟斷和完全壟斷成為了大多數市場結構的現實狀況;因此,除了供求關系以外,在壟斷競爭中擁有資源、技術等市場影響力的企業成了決定價格的又一個重要因素。根據市場理論,出口國能夠對出口產品價格形成影響或取得定價權除需滿足占據國際市場較大或領先份額這一充分條件外,還必須滿足以下兩個必要條件:一是出口產品非同質且較難被替代;二是出口骨干企業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有強大的影響力等。 產品的非同質和較難被替代應符合以下幾個條件:一是因自然資源稀缺性所形成的資源類產品的獨占性或壟斷性;二是因技術專利性所形成的技術的領先性和先進性;三是因企業、組織或政府的政策等所形成的行業產品的進入標準和禁出標準等。出口骨干企業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有強大影響力的要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具有強大的生產能力,其生產產量足以保持其在國內市場具有規模優勢和成本優勢;二是具有組織協調國內行業橫向一體化的領導能力,能夠通過有目的產品價格變動引領行業的價格走勢;三是有強大的信息、融資和營銷渠道平臺,善于應對國際市場風險等。 (一)我國出口產品缺失國際貿易定價權的市場理論分析我國出品產品包括少量的資源性產品、大量的工業制成品和少量的服務產品等。從我國出口的少量資源類產品看,有些資源性產品如稀土是具有資源壟斷優勢的,但未能影響直至取得國際市場定價權的主要原因是稀土行業沒有培育和形成在國內和國際市場有影響力的骨干企業,行業企業眾多導致集中度過低,在產能過剩的狀態下價格上的惡性競爭就成其必然;因此,當務之急是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稀土行業集中度,控制供給數量,變數量優勢為規模優勢。 從我國出口的一般工業制成品看,工業制成品技術的自主率很低,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產品,同時,大多數產品以一般競爭性產品為主,國際市場上的替代程度較高。因此,因缺少技術優勢而難以采取控制供給的政策,一旦控制產品供給,其它已存在或潛在的競爭對手就很快填補到市場內。此外,我國同一行業生產廠商眾多、產能過剩,行業集中度低、內部缺少協調和整合,導致對內無序競爭、對外缺乏合力,進一步加劇了價格的惡性競爭,結果使得我國價格貿易條件不斷惡化。因此,我國必須加強技術創新,提高企業技術的自主率。 (二)我國進口產品缺失國際貿易定價權的市場理論分析進口產品主要是資源類產品,我國目前已成為世界資源類產品的進口大國;但我國對這些產品的國際市場定價卻沒有產生應有的影響,反而是價格的被動接受者。產生這一情況的原因是,我國各行業過多的、分散的企業結構削弱了我國進口商品的談判地位。當前絕大多數商品的國際市場都屬于寡頭壟斷的市場,以近似于完全競爭的買方國內市場與寡頭壟斷的賣方國外市場進行博弈,進口產品的定價權一定被賣方掌握,而高度分散的買方只能被動地接受。以我國鋼鐵業為例,2008年,我國共有鋼鐵企業1000多家,其中居前九名的鋼企產量只占全國總產量的40%;而歐盟前四家、日本前四家和韓國前兩家鋼企的產量分別占其地區和本國總產量的73%、75%和85%(劉剛,2009)。中國1000多家鋼鐵企業、再加上整合后還超過1 oO多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