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保稅區對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促進性
孫浩
內容提要:保稅區是與國際市場直接接軌、層次最高的特別經濟區域,具有強大的區域貿易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因此,研究如何發揮保稅區優勢,推動上海國際 貿易中心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從使命與現狀出發,從差距和不足入手,以上海市的三大保稅區為主要研究對象,探析保稅區在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中應 肩負的使命,分析目前保稅區在國際貿易中心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探析一系列改進措施,以促進國際貿易中心建設。 關鍵詞:保稅區;國際貿易中心;貿易便利化;區港聯動
保稅區是我國對外開放程度最高、運作機制最便捷、政策最優惠的經濟區域之一,在吸引外商投資,集聚貿易企業,發展進出口貿易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經過20年的開發與建設,保稅區在促進對外貿易增長,推進地區經濟快速發展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 從城市發展戰略來看,目前上海正處于一個重要的歷史發展時期。繼國務院批準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意見出臺之后,在多方努力之 下,上海已經把建設國際貿易中心提上了議事日程。在此情形下,研究分析如何更好地發揮保稅區特有的開放度和貿易促進功能,發揮上海的保稅區政策和規模優 勢,有力地推進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上海市保稅區的建設與發展概況 保稅區是由海關實行區域性保稅免稅管理的經濟特區,在我國的發展經歷了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保稅港區——綜合保稅區的過 程。目前,上海地區的保稅監管區域主要有外高橋保稅區、洋山保稅港區、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簡稱“三區”,在本文中統稱為保稅區),和6個出口加工區(分 別為松江、金橋(南區)、青浦、閔行、漕河涇、嘉定出口加工區)①。2009年11月18日,上海綜合保稅區管理委員正式掛牌成立,統一管理洋山保稅港 區、外高橋保稅區(含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及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的行政事務。在“三區”建設方面,外高橋保稅區重點建設國際貿易示范區,大力開展國際貿易 等貨物和服務貿易功能;洋山保稅港區重點建設國際航運綜合實驗區,大力發展國際中轉、現代物流、商品展示、倉儲租賃、期貨交割等多層次業務;浦東機場綜合 保稅區重點建設臨空功能服務先導區,大力發展航空口岸物流、貿易和金融服務等功能②。 保稅區由于自身的功能特點和政策優勢,吸引了大量的企業投資落戶。截止2009年底,三區所轄區域累計批準投資企業項目達到10 576家,其中,外資企業項目累計達到7 955家(外商獨資企業項目7 245家),占項目總數75.2%;內資企業項目2 621家,占項目總數24.8%;累計吸引投資總額達到204.74億美元。2009年,三區實現進出口商品總額566.7億美元,相當于上海市進出口商 品總額的1/5。其中,進口額約占全市32%,出口額約占全市9%。三區實現港口貨物吞吐量19 655.2萬噸,占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的1/3;實現港口集裝箱吞吐量2 138.7萬標箱,占全市的比例高達85.5%;實現稅收總額247.61億元,約相當于全國保稅區稅收總額的1/5[1]。 二、保稅區在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中應承擔的責任與任務 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基本思路是“兩個提高,兩個加快”,即提高市場開放度,降低市場準入門檻,簡化市場準入程序,吸引中外貿易主體集聚; 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促進貿易要素通暢流動;加快建設以要素市場為重點的現代市場體系,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和價格發現的引導作用;加快營造 國際一流水平的貿易發展環境,使上海成為交易機會多、綜合成本低、市場秩序好、商貿人員滿意度高的城市[2][3]。 根據上海國際貿易中心的功能定位和“兩個提高,兩個加快”的基本建設思路,融合國際貿易、保稅物流和口岸功能疊加優勢于一身的上海三大保稅區 ——外高橋保稅區、洋山保稅港區和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在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中承擔著先鋒、示范、引領的職責,具體可從以下三大方面、九大要點研究他們 在國際貿易中心建設中的責任和任務[4]。 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 1、便利通關2、便利保稅監管貨物流轉3、暢通口岸物流 增強貿易產業集聚度與輻射能級 1、吸引和鼓勵高能級貿易主體落戶2、著力建設專業化貿易平臺3、擴大保稅區經濟腹地范拓展多元化貿易功能 1、繼續做大做強轉口貿易、加工貿易 2、積極開展保稅貨物內銷貿易3、努力開拓離岸貿易 (一)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 建設國際貿易中心,首當其沖要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創造更為便利的貿易環境。 保稅區屬于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區內企業享受區外企業所不具備的諸多政策優勢和貿易便利性。為推進國際貿易中心建設,保稅區要積極主動地適應貿 易主體的經營需求,采取一系列通關便利化措施,提高貨物通關速度,便利區域內企業與口岸之間、區域與區域外企業(場所)之間、區域與區域之間的保稅監管貨 物流轉,同時協調好口岸物流相關管理部門,加強軟硬環境建設,完善配套服務,進一步優化口岸環境,吸引更多的中西部區域或其他區域的貨物從這些口岸進出。 (二)增強貿易產業集聚度和輻射能級 高能級貿易主體具有貿易體量大、輻射范圍廣的特點,并具備一定的定價權。因此,保稅區要發揮政策優勢,吸引和鼓勵地區總部、營運中心等高能級 貿易主體在區內聚集。目前,外高橋保稅區已經擁有了汽車、鐘表、酒類產品等十大專業貿易平臺,初步形成在全國乃至亞太地區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商品進出口集散 中心。下一步要在夯實原有專業貿易平臺的基礎上,積極開發建設新型專業化貿易平臺,提高保稅區國際貿易總量規模。 在集聚高能級貿易主體和建設專業貿易平臺的基礎上,加快推進三個保稅區與三大相鄰港口——洋山深水港、浦東國際機場和外高橋港口的聯動,提升保稅區的服務能級,擴大其經濟腹地輻射范圍[5]。 (三)拓展多元化貿易功能 轉口貿易和加工貿易在上海三大保稅區的貿易方式中占據絕對主導地位。在推進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過程中,保稅區要發揮傳統優勢,繼續做大做 強這類貿易方式,并積極開展保稅貨物內銷貿易業務以充分開拓國內貿易市場。同時,還要努力開拓離岸貿易業務,因為離岸貿易是現代國際貿易中心的主體貿易方 式之一,具有降低關務、稅務、財務、國際結算等項成本,和避開國別貿易壁壘的優勢。保稅區可開拓離岸貿易業務,為把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為全球商貿流通網 絡化的關鍵節點而努力。 三、保稅區在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立足于保稅區在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中理應承擔的責任與任務,從目前上海的三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區、洋山保稅港區、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以下簡稱“三區”)的運行情況出發,分析保稅區在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6]。 (一)監管職能分離分立,通關速度慢,不利于貿易便利化發展 貨物通關監管涉及部門多,相互之間分離執法、權力分割,影響通關速度。1海關與商檢的監管分離。貨物的進出口由海關和商檢分門把守,企業 報關時,同樣的內容要填寫兩次,分頭報送,兩個部門分頭檢查。不僅給企業增添了不少麻煩,而且實際上延緩了通關速度。2“區”、“港”海關獨立執法。根 據我國保稅區的海關監管方法,只有綜合保稅區和保稅港區是由一個海關統一監管,而保稅區采取的是港口和區域分屬兩個海關監管,以轉關方式實行監管銜接的管 理。因此,在“三區”中最典型的是外高橋保稅區,雖然緊鄰外高橋港口,但港區和保稅區海關分設,企業報關須報兩次,兩個海關也須分頭檢查。即便是保稅區國 際中轉的貨物也需要兩次報關,貨物由境外進入保稅區時采取的貨物備案與區外進出口報關在程序和效率上差別不大。
(二)加大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優化軟環境建設,吸引高能級外貿企業集聚 1建議提供實質性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降低保稅區企業入駐門檻和企業稅負,為企業入區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務和簡化的審批手續,同時著力打造公共信息平臺,便于企業之間、企業與監管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換,以吸引更多的投資方入駐保稅區。 2積極鼓勵和引導區內企業向“微笑曲線”的兩端提升和發展,推動現有的加工制造企業向產品的研發設計和營銷、售后技術服務轉變;在區內引入 設立高端產品研發中心、檢測維修服務中心并開展倉儲、配送、分撥等物流服務,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逐步將保稅區發展為高能級外貿企業的聚集地,形成規 模效應,提高輻射能級。 (三)實現“三區”錯位、聯動發展,形成合力,發揮保稅區的先鋒示范引領效應 根據上海市政府提出的“三區三港”聯動發展目標,“三區”的定位和發展方向各不相同:外高橋保稅區定位為“國際貿易示范區”,洋山保稅港區將 著力打造“洋山國際航運發展綜合試驗區”,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重點發展臨空功能服務區?!叭齾^”之間不是競爭關系,而是要在經營產業、服務面向上形成錯位 互補、聯動發展的格局,共同推進上海國際貿易中心的建設。 具體而言,外高橋保稅區在已有的良好基礎上要進一步推動國際貿易、保稅倉儲物流業、先進制造業三大功能性產業的發展,進一步增強國際貿易、現 代物流、先進制造業和保稅商品展示等多種經濟功能。洋山保稅港區要加快周邊生活配套環境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外商投資和企業入駐;配合洋山深水港 在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中的定位,重點發展國際轉口貿易;鼓勵開展期貨保稅交割、離岸貿易、船舶融資租賃等新型業務,試點起運港退稅制度,把國內流失到韓國釜 山港轉口的貨流吸引至洋山港。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要配合浦東國際機場發展目標——亞太地區復合樞紐港,抓住臨空產業發展,尤其是與航空運輸有關的物流業, 如快遞分撥中心、飛機融資租賃、航材租賃與檢修等臨空產業經濟業務。同時,支持區內注冊企業在“三區”內跨區開展業務。
“三區”由于地理位置分散,可以充分利用地方電子口岸平臺,推動“三區三港”業務信息和管理資源實現互聯、互通及共享。 (四)協調相關監管制度和方式,促進保稅區拓展業務面 1有針對性地出臺鼓勵加工貿易成品內銷的政策和措施,建立保稅貨物內銷預審核制度,將內銷料件和成品的審價歸類作業環節前移,在通關審單環 節僅對價格進行程序性審核,并推行“專窗作業”,實現“即時申報、即時出單”,進一步簡化內銷審批業務、提高通關效率,方便加工貿易企業辦理內銷征稅手 續,實現出口、內銷“兩條腿”走路;會同國家有關部門積極研究降低加工貿易內銷征收緩稅利息率問題,并適時進行調整;全面推廣“內銷征稅管理系統”,實現 海關內銷征稅管理電子化、審核無紙化,充分發揮內銷征稅管理系統的各項功能,確保企業電子數據申報方便、及時、順暢。 2積極會同商務主管部門放寬對具有自主品牌與核心技術的高新技術企業和大型裝備制造業出口產品返回國內維修的限制,引導在國內設立研發中心、檢測維修服務中心。 基金項目:本文獲上海市社科創新基地、上海發展戰略研究所石良平工作室資助。 注釋: ①文中所指上海的保稅區主要是指包括外高橋保稅區、洋山保稅港區和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3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 ②上海綜合保稅區昨成立“三港三區”聯動正式啟動 《上海商報》2009-11-19。 ③ 浦東新區政協經濟和科技委員會,《圍繞“兩個中心”和“三港三區”目標,推進外高橋國際貿易示范區建設,20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