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進口紅酒在中國市場落地的營銷迷局
周劍
任何的經濟現象都有其背后深層次的原因的。紅酒市場的急速升溫,最主要的大背景是,中國的消費者在逐步開放融合的國際大環境影響下,正在成為紅酒文化消費的生力軍。這個生力軍的帶頭群體就是外向型經濟體的消費,他們逐步在帶動國內其它領域消費的興起。這就像一頭臥著的巨獸,已經用前爪在支撐著準備站立,起來奔跑只是時間的問題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這一現象的痕跡和趨勢,細想一下,在國內的影視作品中,紅酒已經完全取代了白酒和啤酒成為了主角。影視作品的價值取向,往往表示了一種時尚的流行趨勢,尤其是消費文化。90年代的作品中,啤酒是代替白酒的新時尚宣告了啤酒近20年黃金發展期的開啟。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有那么多的資金進入紅酒市場了,誰都想在下一個掘金大潮中能夠聚斂更多的財富,誰都怕失去這么好的一個投資機遇。其次,中國的經濟環境,不管是外向型的制造業,還是房地產、股市的不確定性增強,通貨膨脹在急劇蔓延,貨幣貶值的去向導致很多富裕資金會進入到進口紅酒市場,尤其是之前的外向型經濟體得力于對紅酒更多的了解和消費,成為邁向這一趨勢的重要力量。最后,進口紅酒的進入門檻低,也是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形成“亂局”的原因。
在這一團“亂局”中如何清晰的“看透”進口紅酒市場的現在和未來呢?這種“亂局”(單指真正的進口紅酒,那種在國內灌裝或渾水摸魚的造假企業不做考慮,實際上他們也正在這團亂局中扮演著一鍋湯中老鼠的角色,沒有辦法,中國的市場就是這樣,在消費者市場啟蒙階段,也是騙子橫行的階段。)會不會成為另一種“泡沫”,市場有沒有能力和理智來消化如此混雜的供應局面。他的演變路徑會是什么樣的呢?我想,這是很多投資人在這種亂局中最關心也可能是最困惑的問題。我們本著一個什么樣的原則來穿透這層層的迷霧呢?我們先試圖由表象逐步剖析它清晰的真實面目!
第一進口紅酒經銷的投資企業的增長速度遠快于消費市場的增長,也就是產品供應的增長速度遠快于消費的增長速度。尤其是近一年多的時間,據說就是在北京的CBD就有將近300家紅酒進口紅酒經銷商。但是,畢竟消費市場的基數大,在中國這樣的市場消費的從眾沖動一旦爆發,市場的需求不可預知。所以,我認為從這個方面不做傾向性的判斷到底是不是存在供應的“泡沫”。
第二通過傳統渠道看大眾消費市場對進口紅酒的認知和消費。大眾消費群體對進口紅酒的認知不用說,應該還在市場的啟蒙階段,沒有多少人對如何選擇和消費進口紅酒有多少認知,即使是在像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市場。那么,從傳統的銷售渠道來看,商場、餐飲、煙酒專賣店來觀察,進口紅酒的鋪市率也在快速發展,尤其是在高端的渠道進口紅酒的鋪市率超過80%。但鋪市率高并不代表銷售就高,也可能只是在聚集形成一種對市場產生更大影響的勢能。進口紅酒在酒飲中的消費占比是最直接的消化的表現。如果,它在“高端”市場還沒有形成足夠的消費,產品供應向中低端市場大量聚集就會形成“泡沫”!這就會說明,紅酒還是處在“潛伏”階段,他的主要消費群體仍舊是那些“消費領袖”,穩固的市場格局還沒有形成裂變。向其它市場蔓延只是作為一種“嘗新”和“新禮品”的特征存在,還沒有形成穩定的常態消費。從各種跡象來看,目前的進口紅酒的市場更像這樣的情況,只是怎么樣的演變速度還有待觀察。
第三既然大眾消費對進口紅酒的選擇和消費沒有足夠的認知,那么,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進口紅酒目前在大眾市場仍舊還處在“概念”消費的階段,大眾的消費還局限在“進口紅酒”或“法國紅酒”這個階段。對于是選擇張三還是李四沒有能力分辨,從心理學的角度講,人們都偏向于信任自己熟悉的東西。對張三熟悉就選擇張三,對李四熟悉就選擇李四。這也是卡斯特(指castel)在中國銷售火爆的原因。對于大眾來說,卡斯特是他們對進口紅酒不多的認知。而在,那些“意見領袖”哪里卡斯特顯然屬于工業化的低端產品,不被他們所認可。那么照理來推斷,目前集聚的這些進口紅酒的經銷企業,他們會不會也有很大一部分只是“進口紅酒”的粉絲呢?只是為了趁著這個熱潮“渾水摸魚”呢?他們也只是在做“概念銷售”呢?根據以往中國市場的特征,這種可能性極高。那么這樣的企業在與市場對接中會出現什么局面呢?尤其是那些非本行業進入的投資商。他們如果占有較大的比例,會不會就是目前進口紅酒亂局的始作俑者呢?根據市場對一種新產品認知的規律,在消費者還遠沒有成熟之前,這樣的亂局恐怕還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尤其是這樣的企業如果獲得了終端,它就會在局部形成認知的偏向引導。
第四在渠道稱王的中國市場,獲得渠道是很多企業首選。那么誰將獲得渠道(指傳統渠道)呢?這里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握有渠道的企業直接代理進口紅酒,一種是代理進口紅酒的企業通過營銷努力進入渠道商的渠道。當然,這兩種在很多時候是交叉的。那么,什么的投資企業會進入傳統渠道呢?這個問題,在某種程度上是有沒有這個能力的問題!具備這樣的能力的投資企業只有兩種,一種是握有比較優質的渠道,另一種是對進口紅酒有戰略投資意識和能力,還要對上游有穩定的優質產品原料的供應掌控。這樣的企業將會是進口紅酒市場的主要支撐。那么,其它的投資企業將走向何處呢?或者說他們的成功路徑在哪里呢?
第五中國早已進入了信息時代,信息已經成為我們的生存、發展的依賴。除了在傳統渠道獲得產品信息外,其它的渠道能不能成就同樣“偉大”的企業呢?答案是肯定的!它的影響也許是顛覆性的!那么在進口紅酒行業也不會例外!在傳統渠道壁壘高扎的情況下,消費者獲得的產品能夠具有優質的性價比嗎?答案是不能!那么隨著,進口紅酒由概念消費向產品消費,由從眾消費向理性消費轉換得過程中,非傳統渠道的優勢將顯現無疑。只有一個疑問,能夠啟動非傳統渠道的投資企業又有多少呢?如果傳統渠道和非傳統渠道都沒有意識和能力進行戰略投資的企業的命運將走向何方呢?他們在未來的紅酒“亂局”中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呢?低價拋售會是他們的一種無奈的戰略定位嗎?這樣會不會促進進口紅酒的普及呢?或者說,這是一種生存的可能!看來低價的進口紅酒在流通市場的蔓延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看來,市場的吸納能力,在某種程度上理性還是主流,沒有那個市場能夠靠從眾沖動能夠長久支撐的,所以企業要想找到破解市場迷局的營銷手段,必須要有清晰的戰略定位和規劃。市場就在那里!套用一句詞句“你見,或不見我,我都在那里!”。它的趨勢是那么的清晰,就看有多少企業能夠把握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