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學結合的雙元制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吳旻
工學結合是當前高職院校培養應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必經之路。我院的國際貿易專業近年來積極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在廣泛借鑒同類院校的經驗和行業企業調研的基礎上,嘗試構建和實施了工學結合的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
一高職國際貿易專業工學結合模式的現狀分析
雖然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國際貿易專業已經嘗試工學交替、“2+1”頂崗實習、“訂單式”等工學結合模式,但實際的效果未能盡如人意。從校企合作的利益相關者分析來看,目前高職國際貿易專業工學結合模式尚需解決以下三大主要問題:
1企業的合作積極性不高
鑒于外貿工作具有的復雜性、風險性、私密性、連續性、操作性等特點,外貿企業大多規模不大、人才需求不多、人員流動性較強,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大多不愿接受沒有實踐經驗的學生到企業實習。目前的校企合作形式多數未能為企業提供實質的利益增加,尚未能實現“雙贏”的合作目的,因此企業的合作積極性不高。
2工學結合的教師缺乏
工學結合模式的實施關鍵在于工學結合教師的素質和能力。但是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很難找到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精通外貿業務,同時具備教學經驗的國際貿易專業教師。而且許多教師仍然未能轉變思維,主動成為工學結合模式的積極倡導者和實踐者,這嚴重制約了工學結合模式的實施效果。
3人才培養的實踐性不強
雖然多數高職院校的國際貿易專業均已建立了數家校企合作單位,但是在實際的人才培養過程中專業課程教學依然過于理論化,教學未能真正貼近企業實際,教學項目的實用性不強,尚未能真正實施實踐導向的工學結合模式。許多課程的實踐教學項目設計脫離實際較大,專業教師對于有創業激情和興趣的學生的創業實踐指導不足。
二構建工學結合的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
為了切實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我院國際貿易專業經過研究構建了工學結合的雙元制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工學結合的雙元制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元素為三點:一是工學結合,即要通過校企合作共同培養人才;二是雙元制,學生既是在校生,同時又是企業的員工;三是外貿性,學生從事的是外貿業務,經營的是外貿商品,將要考取的是全國外貿業務員證書。為此,我們在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嘗試:
1教學改革
我們在校內對所有國際貿易專業課程實施教學改革,以“理論實務一體化、教學考證一體化、實務內容實踐化”等實踐導向的理念指導教學設計,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盡可能采用真實的項目,專業課程積極推行駕證式考核。我們在教學中還有效地融入外貿行業職業標準,緊密結合全國外貿業務員、報關員、報檢員等外貿行業資格考試認證的內容有效地實現課證融合。同時我們設計完善的立體化的實踐教學體系,在實踐中讓學生學會流程、學會方法、學會合作,學會解決問題。此外,我們尤其重視的是對學生組建的創業團隊及具有具體外貿商品的模擬公司進行項目化管理,同時嘗試進行全程的創業指導和監督。
2學生的校外實踐
為了落實學生的企業員工和在校生的雙元身份,我們首先引導學生根據志同道合、優勢互補等原則組建創業團隊,成立模擬公司,在經過充分的市場調研的基礎上,確定具體的行業和外貿商品,并聯系信譽良好的提供所需商品的浙江企業,洽談與企業的外貿業務合作事宜。每個學生均成為合作企業的業務員,在與企業合作的過程中,學生邊學邊做,在教師和企業師傅的指導下逐步完成各項外貿業務操作,并積極為企業開發客戶和拓展業務。學生每個季度對公司的業績進行分析和改進。
3企業的實際支持
合作的企業除了為學生提供外貿業務所需的實際商品外,還為學生安排商品知識、生產工藝、銷售技巧等方面的培訓,選派優秀外貿業務員或經理擔任學生的師傅和專職聯系人,并與學生簽訂合作協議。企業根據實際需要派遣一線專家到學校承擔部分教學任務,并作為學校的校外實訓基地提供實訓場所。同時,企業負責任地積極參與對學生的評價,客觀地考核學生的業績,樂意吸納優秀的學生加盟公司。部分擁有阿里巴巴國際貿易平臺的企業,還為學生開展網上貿易提供支持和技術指導,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提高外貿業務技能。
4全面的人才評價
為了強化工學結合的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效果,我們對學生的考核除了包括校內的課程成績外,還將包含學生的公司業績考核、企業對學生的評價以及全國外貿業務員的考證情況。我們鼓勵學生將企業實踐與學分結合起來,嘗試實施彈性學分,學生的各項實踐均有一定的學分。我們除了對學生的團隊進行總體評價外,還根據學生的具體團隊合作情況進行個人考核。換言之,對于參與實施工學結合的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試點的學生,我們從學生的理論水平、實踐技能、實際業績、外貿業務員考試、企業考核等多方面進行全面的評價,通過制訂具體的評價指標體系和實施團隊互評、企業評價等形式完善評價的合理性。
三工學結合的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比較優勢
相比較目前部分高職院校的淺層的校企合作模式,工學結合的雙元制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在以下三個方面凸顯優勢:
1“工學結合”的雙元制模式
通過學生和員工的雙元身份一定程度上破解企業的積極性不強的難題,我們以學生為企業提供的有價值的服務引導企業主動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并大方地為學生提供產品知識、技術和業務培訓指導等教育,真正將學生作為自己人培養。學生自覺維護企業的利益,負責任地利用企業的名義、進出口資質、外貿網站、公司郵箱、公司產品和國內外供貨渠道等進出口資源,通過市場營銷和網上貿易等方式為合作企業實際從事外貿業務操作活動,并在合作過程中磨合關系,最終多數學生被企業提早吸納為公司正式成員,解決了就業問題。
2大學生創業的項目化管理
外貿行業充滿機遇和挑戰,國貿專業的學生的創業激情較高。為了切實推進大學生的創業指導,我們學生在入校初就成立志同道合的創業團隊,從起初實行模擬公司形式運作和項目經理負責制開始,在專兼職教師的對每個創業團隊的業務和技術等方面的全程指導和對所有項目實施嚴格的監督和管理下,我們逐漸孵化了部分有創新價值的創業項目,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創業項目的成功率,并激勵學生更加積極投身于創業實踐。
3立體化的外貿實踐平臺
在工學結合的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中,我們不僅關注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且高度重視從學生的職業發展角度為學生搭建立體化的實踐平臺。我們充分利用學校現有校外實訓基地,按照“職業認知——職業認同——職業熟練”三個階段對學生實施三級的職業化教育和培訓。而且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還自覺地運用了數十家與學生開展業務合作的浙江企業資源,以及義烏國際商貿城、永康五金城、紹興輕紡城等專業市場。學生在參與實體企業的業務實踐同時,還運用合作企業的阿里巴巴的網上貿易平臺開展網絡貿易,從多空間多渠道多形式的角度充分發揮立體實踐平臺的效果。
在實施工學結合的雙元制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過程中,我們還著重構建了專兼結合的教學團隊,發揮行業企業的資源,將行業標準、企業培訓體系、企業文化、職業資格證書等企業元素嵌入課程教學中,有效地推行職業訓練和職業體驗等培訓模式,從而進一步提升全國外貿業務員、外貿跟單員、報關員、報檢員等外貿資格證書考試的通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