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北京奧運場館營銷戰略研究
佚名
論文關鍵詞:體育經濟北京奧運場館冠名權
論文摘要:奧運體育場館營梢戰略的制定必須基于對內外部營梢環境深入分析,重點解決好以下戰略問題:構建什么樣的業務結構,選擇什么樣的目標市場,如何進行市場定位等。能否處理好主營業務與其他業務的關系、商業化與公益性的關系、無形資產經營與有形資產經營的關系,將是有效戰略管理的關鍵。建議:建立經營業主聯盟以促進業主的協作;加強場館無形資產的開發與利用;加強與國際體育組織和國際體育中介的緊密合作;加強體育場館運營管理人才的培養力度。
北京奧運會后,“鳥巢”、“水立方”、五棵松體育館等奧運場館設施及相關無形資源將如何利用和運營,在北京奧運會前就已成為外界所關注的熱點。一年多來,北京奧運體育場館已經舉辦了一些名賽(如意大利超級杯賽)、名會(如“魅力中國”夏季音樂會);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日均接待游客近9萬人次,北京奧運體育場館在市場化運作的初期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這些場館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在對營銷環境進行客觀分析的基礎上,研究開發系統、科學、有效的營銷戰略體系。
一、北京奧運體育場館面臨的營銷環境
奧運體育場館市場化運作的基本目標是實現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而長遠目標是在更好地滿足大眾休閑、娛樂、健身等需求的基礎上,培育差異化的競爭優勢,樹立場館的知名品牌,實現場館的可持續經營與發展。同其他營利組織一樣,奧運體育場館的市場化運作必須重視和形成系統、科學的營銷戰略和經營模式。營銷戰略的制定必須建立在對營銷環境客觀、深入分析的基礎上。
營銷環境的分析可以分為內部環境分析和外部環境分析兩部分。其中,內部環境分析主要圍繞自身資源條件來進行,而外部環境分析涉及經濟、文化、政治法律及產業競爭環境等方面。從一定時期看,北京奧運體育場館及其經營業主們面臨的營銷環境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一)我國體育運動的產業化和市場化發展相對滯后于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
體育運動的社會化、產業化和市場化,是提升奧運體育場館利用率和經營效益的基礎。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居民、特別是城鎮居民的收人水平不斷提高,消費不斷升級,休閑、娛樂、健身的需求日益增長,體育消費行為日益成熟,但我國體育運動的產業化和市場化程度仍較低。例如,我國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的足球職業化運動,在初期階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足協管理的“錯位”、“缺位”和“越位”,使這項極具群眾基礎的聯賽幾乎失去了生存的土壤。產業化和市場化的滯后性,不僅制約了我國體育運動整體水平的提升,而且必然影響到場館業主和職業俱樂部的合作,限制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等。
(二)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推動了中外文化、體育、商業交流
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不僅弘揚和豐富了奧林匹克精神,更重要的是,它讓世界更加了解中國,增加了對中國客觀、正面的認識,推動了中外體育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加深了各國人民之間的了解、信任與友誼。可以說,北京奧運會為中國旅游業實行了一次空前的全方位的大型促銷,極大提升了中國旅游目的地形象。中外文化體育的交流,必將推動中外企業間的商業合作,為奧運場館的市場化運作提供良好的條件。
(三)奧運體育場館經營主體多元化有利于提高場館經營的靈活性和效率
北京奧運體育場館的建設大都采用了國際先進的BOT方式,即在場館的建設中引人民間資本進行建設,場館建成后,政府允許其享有一段時期的經營權及經營收益,之后政府無償收回經營權。這種方式將場館建設和賽后運營有機結合起來,有利于提高場館經營的靈活性和效率,但這也決定了不同場館運營主體基本上是分散的,分屬不同的業主,例如,“鳥巢”的業主單位是北京中信聯合體,“水立方”的業主單位是北京水立方有限責任公司。這種現狀很有可能造成業主無序競爭、項目重復建設等問題。此外,在對場館的商業化改造中,為了獲取政府的經費支持,各場館業主難免不發生競爭。
(四)專業管理人才和大型體育場館的運作管理經驗缺乏
北京奧運體育場館業主大都缺乏大型體育場館的運作管理經驗,更缺乏國際體育產業運作管理的經驗,政府部門有必要為場館業主搭建國際體育交往的平臺,使其較快適應國際體育產業的競爭。長期以來,體育場館管理人員主要由退役運動員以及設備維護人員構成,運營管理人員比例少。體育場館由于缺少“通體育、懂經營、善管理”專業人才,難以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北京奧運會后,為了能充分合理利用奧運體育場館,應盡早實施人才戰略規劃,大力培育專業管理人才,加強專業化管理團隊建設,提高經營業績和綜合效益。
二、北京奧運體育場館業務結構的構建
奧運場館經營業主必須在考慮自身資源、條件的基礎上,構建合理的業務結構。“鳥巢”、“水立方”、五棵松體育館等北京奧運體育場館擁有的戰略資源可以分為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兩大類,其中有形資源主要指比賽場地及場館內的商業設施等;無形資源則包括場館品牌形象、場館冠名權、場地廣告牌經營權,以及廣泛深人民心的奧運精神和北京奧運形象等。基于這些資源可以發展體育、演藝、會展、旅游、店鋪租賃等服務業以及拍賣場館冠名權、廣告牌使用權等無形資產運營業務,建立起一個多元化的業務結構(圖1)。但不管是哪一個體育場館,其核心業務必然是與體育有關的業務,演藝、會展、旅游、店鋪租賃是輔助業務,而無形資產經營業務是延伸業務。
(一)體育業務
體育場館的屬性決定了發展體育產業是各大奧運體育場館經營的支柱。沒有體育業務的發展,其他業務很難發展起來。除了舉辦大型體育賽事并獲取一定的門票收人外,場館業主還應積極發展體育健身、體育培訓、體育旅游、體育商品交易等相關業務或交叉業務。體育產業的發展需要解決好以下問題:建立與國際體育組織密切合作和與國際體育中介廣泛接觸的工作體系,積極爭取國際大型體育賽事主辦權;爭取國家體育管理部門的支持,推動國內重大賽事在本場館舉辦;研究制定推動國際體育組織和體育中介入駐場館的實施方案;促進場館經營與職業體育賽事的聯合;充分利用奧運品牌和會展設施,打造體育商品交易中心。
(二)演藝業務
進行場館改造,舉辦大型文藝演出活動,提高奧運場館利用率和增加收益。“水立方”的高利用率正是基于演藝業務的發展而實現的,奧運會后該場館的文藝演出活動幾乎沒有停止,其中,大型全景芭蕾舞劇《天鵝湖》連續上演51場,大型水幕聲光交響音樂會已演出120多場。發展演藝業務需要解決好以下問題:以展示中國傳統文化、融會世界先進文化為核心,實施賽后體育場館的改造,建設有特色的藝術中心、影劇院、音樂廳等場館設施;組織實施奧林匹克文化節、北京國際藝術節、北京電影節等大型文化活動,形成文藝演出季;促進演藝產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
(三)會展業務
發展會展業務,是提高奧運場館利用率和增加收益的又一重要途徑。對于“鳥巢”、“水立方”等奧運場館的經營業主們來說,發揮北京的文化科技優勢、商務優勢和首都優勢,重點引進學術性、商務性、政務性會議,提升會議服務的檔次和水平,是發展會展業的戰略方向。此外,業主們還應積極引人一批國際知名度高、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展會,積極創辦一批新展會,增強著名展會的根植性;制定、完善會展引進與篩選機制;加強和國際專業會展公司的合作。
(四)旅游業務
可重點發展觀光旅游、休閑娛樂旅游、體育旅游等業務。為發展旅游產業,場館經營業主們應積極策劃一批旅游與體育賽事、演藝活動、商務會展相融合的項目和活動;圍繞旅游產業的發展,實施旅游服務設施建設工程,加快完善停車場、無障礙設施、指示牌、電腦查詢、公共衛生間等服務設施;采取多種合作方式,加快建設旅游咨詢服務中心;加快完善購物、餐飲等服務設施建設。 (五)無形資產經營業務
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以冠名權、豪華包廂、場地廣告牌為代表的無形資產開發收人是大型體育場館重要的收人渠道,能否有效開發無形資產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北京奧運場館經營的成敗。但無形資產經營業務必須以其他業務、特別是體育業務為基礎,如果體育業務和其他業務搞得不好,不能吸引大眾的參與,不能提高場館的利用率,場館的媒體功能將得不到充分發揮,冠名權的商業價值也將大大降低。建立科學的冠名企業篩選機制,是開展該項業務的關鍵。
三、體育場館經營的目標市場選擇和市場定位
在市場細分的基礎上選擇目標市場并明確市場定位,是奧運體育場館加強戰略管理的又一關鍵環節。從一年多來的運作情況看,一些場館以舉辦國際性大型體育賽事、或世界著名會展或高端會議為目標,而另外一些場館則以舉辦各種層次的體育賽事、會展、會議為目標,換句話說,有的場館采取了集中性營銷戰略(如“鳥巢”),而有的場館采取了差異化的營銷戰略(如“水立方”)。對于各場館業主來說,在目標市場選擇上存在錯位,有助于避開激烈的市場競爭。
選定了目標市場,還要進行市場定位。市場定位解決的是關于如何參與市場競爭、樹立什么樣的競爭優勢的戰略問題。因此,市場定位戰略關系到體育場館的可持續發展。但從目前情況看,北京各大場館的市場定位(服務特色)都不是很清晰,外界并不清楚業主在追求什么。這種現狀不利于場館競爭優勢的培育和長遠發展。
場館經營業主在選擇目標市場和進行市場定位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在對自身資源條件進行審視的基礎上,選擇目標市場并進行市場定位。業主選擇的目標市場應有助于自身資源條件的充分利用。經營業主在對自身資源條件進行分析時,不僅要重視比賽場地、商業設施等有形資源,更要重視場館品牌形象、與職業俱樂部的關系、與國際體育中介組織的關系、體育產業運作經驗等無形資源,因為無形資源的作用更大、更長久。從目前情況看,北京奧運場館經營業主擁有的無形資源情況均不太理想,特別是與職業俱樂部的關系尚未理順,與國際體育中介組織、國際會展公司的關系尚未建立。這種資源狀況決定了走高端路線(舉辦國際性大型賽事、國際大型會展)在短期內是很難成功的,“鳥巢”的經營現狀就表明了這一點。
第二,要突出體育的中心地位。與其他類型的場館不同,體育場館必須立足體育運動,脫離了體育,或者說忽視了民眾的健身娛樂需求,各種業務都很難成功開展。譬如,某體育場館可以利用場地及有關設施舉辦體育器材展銷會、運動服裝展銷會、體育圖書展銷會,但如果去舉辦爆破器材展銷會、夏季時裝展銷會或計算機圖書展銷會,就可能得不到市場關注和認可。
第三,場館經營業主在做出市場定位決策時,必須處理好商業化和公益性的關系。商業化是手段,公益性是基礎。如果沒有了大眾的普遍參與,商業活動的開展將失去堅實的基礎。因此,業主在積極籌辦商業活動的同時,也必須考慮舉辦一些帶有公益性的、能夠吸引大眾廣泛參與的活動。
第四,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弘揚奧運匹克精神、增強國民身體素質,推動體育運動職業化國際化發展,等等,這些主題都是場館經營業主進行市場定位很好的選擇,但它們叫的都太大或太空,需要細化才能突出經營特色。例如,“弘揚奧運匹克精神”的理念可以細化為發展綠色體育或科技體育,這樣更容易被人們接受和認同。
四、進一步推動北京奧運體育場館市場化運作的建議
(一)建立經營業主聯盟以促進業主的協作
建立北京奧運體育場館經營業主聯盟有以下好處:首先,建立業主聯盟可以使場館從單純的競爭關系轉變為新型的合作伙伴關系,避免業主的無序競爭及項目的重復建設,減少資源浪費。其次,建立業主聯盟有利于體育賽事和其他大型活動的開展。第三,建立業主聯盟有利于理順政府與業主之間的關系,形成政府與社會相互溝通、相互協調、相互支持、共創雙贏的機制。
(二)加強場館無形資產的開發與利用
冠名權、豪華包廂、廣告牌等無形資產的開發能夠給奧運體育場館帶來巨額收人。以鳥巢為例,如果開發冠名權和豪華包廂,每年可能給鳥巢帶來近1億元人民幣的收人,這對鳥巢的賽后運營、對奧運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在開發、利用冠名權的過程中,經營業主一方面要加強市場宣傳,讓企業認識到場館冠名權蘊含的巨大廣告效應和商業價值,另一方面圍繞盈利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社會責任感、市場聲譽等因素,吸收政府代表、媒體代表、公眾代表、職業俱樂部代表、學術代表共同參與,建立冠名企業篩選機制。
(三)加強與國際體育組織和國際體育中介的緊密合作
體育業務的健康發展是奧運體育場館實現市場化運作的基礎和保障。而發展體育業務的關鍵是利用現有體育場館,不斷舉辦大型體育賽事。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不僅可以提高場館的國際影響力,而且能夠帶動體育旅游、體育商品交易等相關產業的發展以及場館冠名權的開發利用。而要提高舉辦大型體育賽事的可能性和密度,除了要爭取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和加強對外宣傳外,還應加強與國際體育組織和國際著名體育中介的緊密合作,促使世界田徑錦標賽、世界游泳錦標賽、世界籃球競標賽等國際性賽事在北京奧運體育場館舉辦。
(四)加強體育場館運營管理人才的培養力度
目前體育場館專業管理人才的缺乏已經成為制約北京奧運體育場館開發與利用的瓶頸,有關部門必須對此高度重視。有關教育機構應當積極創建體育場館運營管理專業,在條件成熟的高校也可以設置體育場館運營管理學科或專業方向,為北京市提供中高級體育場館運營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