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淺談重慶市渝北區發展低碳經濟的戰略淺議及政策建議

陳英

重慶市渝北區正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加速發展的重要時期。因此,應搶抓我國向低碳經濟轉型和兩江新區成立的機遇,采取一系列新措施,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積極發展低碳經濟,充分利用渝北區已有的優勢條件,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打造重慶對外開放第一門戶。

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碳排放為主要特征的經濟發展模式。在全球氣候變暖、能源危機及全球環境危機加劇的大背景下,將低碳經濟作為社會經濟新模式、新途徑,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

一、渝北區發展低碳經濟的優勢及潛力

相對重慶市其他區縣,渝北區發展低碳經濟的條件與基礎比較好。

(一)地域及產業政策優勢

在兩江新區規劃范圍中,渝北區地域面積占比超過70%,集眾多區域優勢于一身。按照規劃,渝北的龍興、石船、木耳、古路,將是以先進制造業為主打的一座新城,成為重慶市首個國家級萬億級先進制造業基地的最主要的戰場。正如工程院院士劉人懷指出的,建設低碳社會的關鍵就在于擁有大量創新型的先進制造業。作為重慶市首個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發展試點區的渝北區有著獨特的優勢。

(二)低碳經濟工作已有初步成效

一是煤改氣,主城區內已實現生產、生活全面禁煤。二是在工業廢物的循環利用方面,截至2010年,工業廢水達零排放的工業骨干企業已有8家,中水回用占60%以上。三是節能減排方面,截止2009年底,全區萬元GDP綜合能耗為0.74噸標煤,同比下降4.4%。其中,公共機構單位能耗同比下降5%;工業企業綜合能耗同比下降23.58%。2010年渝北區萬元GDP綜合能耗同比下降4%。

(三)經濟社會發展指標名列前茅

2009年渝北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857.6億元,增長31%,首次躍居全市第一。經濟社會發展指標的先機為渝北區發展低碳經濟打下了牢靠的經濟基礎。

(四)森林工程成績斐然

近年來,渝北區憑借在生態綠化建設方面的持續高強度投入,森林工程成績斐然。據有關資料顯示,截至2009年,渝北區森林覆蓋率達到36.1%,到2012年,將達42%,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5.7平方米,新增林地達到20萬畝左右,近兩年還將增加15萬畝以上,主要以生態林為主,而且還有15萬畝低效林改造。全區森林年內增加的吸收CO2和釋放O2的能量數目可觀。巨大的潛力代表著驚人的生態效益,也代表著驚人的經濟效益。

二、渝北發展低碳經濟的主要制約因素

(一)科技創新能力相對薄弱

技術進步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決定因子之一。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大力推進“科教興區”和“人才強區”戰略,科技創新和科技推廣取得顯著成效,連續兩次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稱號。截止2010年5月,全區今年被批準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品項目達到137個,比2009年全年增長260%。但從總體上看,渝北區工業企業產品科技含量不高,核心競爭力不強。如2008年末,重慶累計引進世界500強企業97戶,而渝北區只有14戶,科技創新總體水平仍相對滯后,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不多,自主創新能力不強,不能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制約了渝北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因此,迫切需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實現從傳統發展路徑向創新性的發展路徑轉變。

(二)經濟產業結構與工業減排存在一定矛盾

渝北區正處于向新型工業化和城市化轉型時期,2009年三次產業結構由2008年的4.28∶52.59∶43.14調整為3.73∶54.79∶41.48。從上述的比例可以看出,渝北區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還很大。2009年渝北區第二產業增加值251.70億元,比2008年增長18.6%。相比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顯著,貢獻率達51.9%,拉動經濟增長7.9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的發展對能源有較高的消費強度,容易導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日益增多。

其次,渝北區的第一產業中的農業還是比較粗放式的發展模式,甚至可以稱之為“高碳農業”。第三產業中的服務業也是線性發展思維,在三大產業中所占比例不高。

(三)能源資源需求逐步增大的壓力

兩江新區的成立為渝北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重大的歷史機遇,相應,渝北區對能源資源的需求量也將大幅度上升。一是制造業是渝北區的主打產業,這將消耗大量的能源資源;二是建筑業的資源需求量也猛增。2009年渝北區實現建筑業增加值35.9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5.2%。渝北區處于兩江新區的主戰場,兩江新區的成立也使渝北區域內的房產市場更加火爆起來,正在建和將要建的民用和工用建筑數量很大。建筑相關能耗(包括建筑能耗、生活能耗、采暖空調能耗等)是很大的能耗大戶;三是交通運輸業的能耗壓力。隨著渝北區經濟的高速發展,汽車數量年年猛增,不少家庭步入了轎車時代。2009年僅實有汽車營運車輛數就達865輛,比上年增長3.7%。渝北區優越的交通地理優勢繁榮了經濟的同時,從未來的發展看,也給渝北區交通部門帶來很大的碳減排壓力。

三、渝北區發展低碳經濟的政策建議

(一)引導綠色消費,倡導低碳經濟理念

綠色消費引領綠色生產,而公眾的低碳環保意識又決定其消費方式??梢酝ㄟ^報紙、電視、互聯網等新聞媒體以及單位、社區等公眾場所開展生態文明理念和低碳綠色的生活和消費方式宣傳,逐步使市民樹立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引導市民崇尚消費“綠色餐飲”、“綠色家居”、“綠色家電”等綠色產品,使其在生活和消費過程中注重減少碳排放量,盡可能減少環境污染。

(二)創新機制體制,加大科技創新能力扶持

1.加強政策引導,支持低碳技術研發。發展低碳經濟需要低碳技術支撐。對渝北區現有的傳統產業技術進行改造升級的同時,還應在有關加快科技創新的政策中,重點向低碳高科技技術傾斜,鼓勵企業自主創新,把產業結構調輕、調優。 2.積極搭建平臺,探索碳交易機制。一是開展渝北區碳交易的可行性研究。充分調研,統計出渝北區各行業的碳排放強度,在此基礎上,加強對碳減排量的估算、核定以及碳排放源識別等方法論研究。二是充分利用市場機制較為靈活的優勢,在區內開展碳交易試點工作,為國內以后可能會開展的碳排放減排機制做好準備,積累經驗。三是大力發展林業碳匯項目。碳匯是指從空氣中清除CO2的過程、活動和機制。發展生態碳匯,就是要大力植樹造林,增加植被吸收大氣中的CO2,緩解城市“熱島效應”,豐富植物碳匯能力。

(三)加快產業升級,推動產業低碳化

優化產業結構,積極發展低碳產業,對接兩江新區的戰略布局,借助特殊的優惠政策,對渝北區未來經濟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意義。

1.對接兩江新區產業布局,打造低碳產業集群。產業集群是指一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聯系的公司和關聯的機構,它們同處或相關于特定的產業領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補性而聯系在一起。而低碳產業集群指通過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實現清潔能源結構和高能源效率的產業集群,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兩江新區”的產業布局為“5+3”戰略性布局,功能布局為“構建三大特色板塊、十大功能區”。在壯大既有汽車摩托車、裝備制造、電子信息、儀器儀表等優勢產業的同時,兩江新區將布局軌道交通、電力裝備(含核電、風電)、新能源汽車、國防軍工、電子信息等五大戰略性產業,以及國家級研發總部、重大科研成果轉化基地、備災及數據中心等三大戰略性創新功能布局,加快培育一批高成長性新興產業集群。這為渝北經濟的高速低碳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應該主動對接兩江新區產業布局,積極謀劃渝北區的低碳產業集群,將渝北工業園區綜合優勢發揮出來,發展低碳產業集群。

(1)進行低碳產業集群規劃試點并逐步推廣。坐落于兩江新區及渝北經濟重鎮中的臺商工業園近幾年實現跨越式發展,各項經濟指標快速增長。目前,園區正與臺灣新竹科學園聯合在西部打造又一個電子信息產業高地。在這一輪大開放的機遇中,臺商工業園還將不斷優化升級,以打造“低碳新型產業園”、“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生態宜居城區”為目標,力爭在2—3年內成為重慶產業結構優化、高端要素集聚、宜居宜商宜業的新增長極和新城區??梢园雅_商工業園作為低碳產業集群的示范基地打造,引領其他低碳產業集群的建設。一是大力發展創新金融、電子信息、服務外包、創意設計、品牌會展等高端服務領域。二是加快發展新一代移動通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產業,并從源頭做好產業低碳化定位。

(2)加強產業集群地區中小企業節能減排工作。利用各種政策手段支持產業集群的環保節能健康發展。在率先打造一批新型低碳產業集群的同時,還要出臺鼓勵中小企業開展節能減排創新機制政策。一是要對中小企業開展節能減排的宣傳和培訓工作;二是開展中小企業節能降耗的標準制定工作,加大對中小企業落后生產能力的淘汰力度;三是通過激勵機制鼓勵中小企業主動進行節能減排;四是政府完善中小企業節能服務體系,加速企業實現節能減排能力建設。

2.發展低碳農業。發展低碳農業應是走有機、生態、高效農業的新路子。發展低碳農業一是推廣應用無公害低殘留農藥和生物農藥,減少化肥等對環境的污染;二是要在農村大力推廣沼氣和農林廢棄物氣化技術,大量開發生物質能源。這些是發展低碳農業的有效途徑。

3.發展低碳服務業。由于渝北區處于工業化中前期,工業化的快速增長伴隨碳排放的減少并不容易,而實行服務業的戰略發展,不可不謂是一條新的路子。一是金融創新為抓手,大力發展金融服務業;二是提升發展現代物流業;三是整合資源,推動低碳休閑、旅游業發展;四是以提高民生為目的,大力發展文化體育服務業。

(四)以城市空間規劃為突破點,促進低碳型城市建設

衡量一個城市是否開始向低碳轉型,目前還沒有成熟的、系統的評價指標體系。筆者以為,應以城市空間規劃為突破點,從建筑、交通和能源保證幾個方面探討渝北區的低碳型城市建設。

1.低碳理念融入規劃設計。低碳理念要融入現有法定規劃編制體系,與世界的低碳經濟潮流接軌。渝北區政府可以在原有的經濟社會規劃、城市規劃的基礎上,以低碳城市理念貫穿整個規劃,考慮“地上地下一體化”,創新構建一個適應低碳經濟要求的低碳城市規劃。

2.精心規劃試點低碳城區??梢钥紤]將悅來會展城規劃建設成為低碳城區示范點,先期開展工作。一是成立低碳城區試點領導小組,制定相關政策,統籌協調試點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二是研究制定促進悅來會展城低碳發展的綜合配套政策,如鼓勵政策,充分調動政府、企業和個人的節能減排積極性。三是建立低碳成效評價考核機制,將“建設低碳城區”的相關指標納入現有考核體系,并定期公布各行業、各部門在一定時期內的能效利用的情況,發揮目標評價導向作用。四是在交通管理、建筑節能、綠化建設、資源利用、市民廣泛參與等方面進行試點工作。如選擇某個小區進行低碳生活示范區試點,推廣低碳生活新技術、新方法;又如在家庭中推廣使用節能燈和節能電器,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通過示范效應,逐步建設渝北區的其他低碳城區,促進經濟和城市建設的轉型。

3.推行新標準,促進建筑低碳化。如果大力發展低碳建筑,將推動一系列相關產業的發展,如發展綠色建材、可再生能源產業等,從而帶動整個產業的優化升級。

(1)優化建筑設計,選用低碳材料。在設計中強調建筑的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如選用節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統。建筑材料盡可能采用可回收性材料,其中約60%應為透水性材料,從源頭上減少建筑的碳排放。

(2)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實現建筑的低碳化,在監管層面也是很重要的。對新建、在建建筑項目,嚴格執行國家《可再生能源法》關于建筑領域的規定,避免項目方為規避成本而造成的“碳鎖定效應”。如要盡快淘汰不符合技術標準的塑鋼門窗加工制造企業。

4.倡導綠色出行,推進交通低碳化。縱觀渝北區交通運輸的實際情況,要實現低碳交通,當前要做的主要工作:一要研究制定交通運輸行業“十二五”期間節能減排專項規劃;二是充分利用兩江新區將布局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戰略性產業契機,積極發展新能源汽車和以軌道為行走路線的公共交通工具,發展綠色交通系統,實現交通組織的高效化、出行方式的公交化,減少碳排放;三是要建立交通影響評價制度,以后的城市建設,不管是一棟大樓還是道路、橋梁,都要預先評估對交通可能造成的影響;四是要完善交通運輸行業節能減排統計監測考核體系,推進交通系統的低碳化。

5.降低對高碳能源的依賴,推動能源低碳化。第一,加快出臺促進低碳能源發展的配套政策。制定發展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產業的配套政策,逐步提高其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第二,政府加大鼓勵企業和科研機構投入足夠的人力、物力進行可再生能源的技術研發扶持力度;第三,加快農村生物質能源開發利用示范項目建設,如利用渝北區農村充足的秸稈燃燒發電,解決一部分電力消費問題;第四,是借助渝北區富抱泉小區、加新沁園智能用電小區試點建成的社會效應,進行智能城市建設推廣,實現能源的集約式利用。

[1] 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EB/OL].新華網http://www.news.xinhuanet.com2010-03-09.

[2] 張坤民.發展低碳經濟是中國的內在需求[J].理論視野,2010,(2).

[3] 張坤民.低碳世界中的中國:地位、挑戰與戰略[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8,(3).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