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企業適應知識經濟發展的分析
宋明明
: 摘要:可持續發展戰略是全人類跨世紀的共同行動綱領,而知識經濟則是21世紀的主導型經濟,知識經濟的發展將使可持續發展成為可能。因此,探討知識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聯系及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在知識經濟時代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一定意義。
關鍵詞:企業;知識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
所謂知識經濟,其實質是高新技術、高文化經濟、高智力經濟,以稀缺自然資源為主要依托的新型經濟。也就是在整個生產系統中,知識產品的生產漸漸取代了物質產品生產的主導地位,腦力勞動成為人類勞動的重要形式。
一、 知識經濟的特征
(一) 知識經濟直接體現為以知識為基礎的智力經濟
知識經濟主要以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傳播和應用為主體,它的發展主要靠知識和智力。在知識經濟時代,商品價值不再是勞動者體力的簡單轉移,而更多的是勞動者腦力的對象化,所以知識經濟也叫智力經濟。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的增長和網絡的普及,知識經濟中融入了知識、信息、網絡等元素,這就需要不斷地增加智力資本,逐漸形成以智力資源為基礎,以高新技術為支柱的經濟。
(二) 知識經濟是無形化和虛擬化的經濟
這主要表現為資產投入的無形和虛擬。傳動的工業經濟需要大量的資金、原材料、固定資產的投入,而知識經濟除了需要基本的資金外,主要依靠投入的知識、智力、網絡、信息等無形資產起關鍵性的作用。在知識經濟時代,無形資產投入的多少、好壞,決定了經濟的發展前途。另外,虛擬的網絡的出現和發展,實現了人們對虛擬市場的操作,擴大了經濟的空間。
(三) 人力資源是知識經濟中的重要資源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成為生產要素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知識與掌握知識的人密不可分。因此,到了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源成為社會的第一資源。
(四) 知識經濟是具有全球化的經濟
從知識經濟出現和發展的時間可知,知識經濟是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的條件下產生和發展的經濟。知識是沒有國界之分的,國與國之間需要知識的相互補充、相互合作,以知識經濟中知識、信息等主要資源的流動勢必會加快經濟全球化的速度。
二、我國企業適應知識經濟發展的研究
(一) 企業應該注重技術創新開發研究
知識經濟時代主要以知識作為戰略資源,而知識資源的傳播與使用不受時空限制,在運用過程中又能創造出新的知識來。企業必須提高獲取和應用知識的能力,企業的管理者要有戰略眼光,瞄準國內國際網絡創造出來的信息市場,把企業自身具有的知識資源轉化為生產力,在此過程中又生產出新的知識資源,促進技術開發研究。 以IT行業為例,IBM每年投入的研發資金達40億美元,而我國的聯想公司每年投入的研發資金不到IBM的1/10。為此,聯想成立了專門的研發公司,投入更大量的資金用于研發,并使企業從原來外購技術然后推廣為主的經營模式轉化自主研發以后技術推廣型的知識創新型企業。
(二) 實現企業現代化管理,充分認識知識的價值
知識的價值是由包含在產品和服務中的知識的含量決定的。以大眾汽車為例,不斷應用新管理和技術手段,通過增加汽車設計中微電腦應用面、增加工藝過程的自動化操作程度、增加業務管理中品牌化管理、增加機構設置中的扁平化和區域決策,充分提高企業的管理效率和產品技術含量。
(三) 知識經濟要求企業要健全企業文化
在世界經濟走向一體化的進程中,各國在企業管理的企業文化上要互相借鑒,取長補短,相互融合,形成綜合性的管理技巧和藝術。
以海爾公司為例,海爾以市場為導向,以用戶需求為目標,不斷開拓進取,充實其服務意識和創新意識,提出了“先賣信譽,再賣產品”、“只有淡季思想,沒有淡季市場”、“市場唯一不變的法則就是永遠在變”以及“用戶永遠是對的”、“海爾真誠到永遠”等理念。海爾集團也由80年代末期的虧損電冰箱企業向洗衣機、彩電、空調、電腦等其他領域推進,并逐步走出國門,打入歐美市場。正是這樣一步一步的發展中,海爾人特有的理念得以形成、鞏固和強化,并最終形成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引領了中國工業企業知識經濟管理的新潮流。
(四)始終堅持面向市場并占領市場
全面轉變市場營銷觀念,變開發與導向型為市場導向型是中國企業適應新知識經濟形式的必然渠道。以上海大眾汽車為例,作為中國初期工業經濟模式下最早的汽車合資企業,在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創造了汽車企業壟斷中國汽車市場的神話。但是進入21世紀以來,由于世界品牌、技術、資本全面拓展,上海大眾受到越來越多的國內汽車企業的競爭和擠壓;十年內從50%的市場份額下滑到到10%,而且國內汽車產銷排名跌至四名左右。面對挑戰,上海大眾及時調整內部管理策略,變革開發、生產、計劃、銷售、市場和服務之間的關系,從組織架構上、從業務流程上、從理念上重新建立市場導向型的企業運行模式。上海大眾一路重振雄風,到2008年底重新牢牢地坐上中國汽車企業的頭把交椅。
總之,知識和技術創新是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知識經濟正在給中國的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注入更大的活力和帶來更好的際遇。大力發展知識經濟有利于優化經濟結構、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促進協調發展、提高人口素質、徹底消除貧困等,有利于在新的世紀里建設國家創新體系,通過營造良好的環境,推進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體制創新,提高全社會創新意識和國家創新能力,從而實現中國跨世紀發展之路。在知識經濟來臨之際,中國企業管理要找準自己的位置,抓住發展機遇,實現企業再造,迎接知識經濟挑戰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