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視域下國有企業改革的路徑探討
陳遠峰
【論文關鍵詞】國有企業改革民營企業
【論文摘 要】本文先分析國有企業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即嚴重依賴壟斷;然后針對此問題,從兩個方面探析國有企業改革的路徑,分別是更深入、更徹底的市場化和將國企、民企同等對待,修改和完善已有的法律體系。 一、國有企業改革存在的問題——嚴重依賴壟斷 改革開放以前,國有企業曾廣泛地分布在各個行業。改革開放以后,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被確定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格局迅速形成,國有經濟在行業分布上發生了巨大變化。國有企業逐漸退出競爭性行業后,現在正朝著影響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國企資產目前主要集中在石油化工、國防、電力、熱力、水力、通信、金融、礦業、冶金、交通運輸、機械以及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生物等新興產業。其中,石油化工、電力、熱力、通信、礦業、冶金、交通運輸中的航空運輸和鐵路運輸都是壟斷行業。電力、熱力的生產供應,電信和其他信息傳輸服務,鐵路運輸,航空運輸,水的生產和供應屬于自然壟斷。煤炭開采、石油化工、銀行業等屬于行政壟斷,只有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是競爭行業。所以,近年來,國有企業數量雖然在下降,但是平均規模越來越大,利潤迅猛增加。一方面的原因在于,金融危機爆發后,民營經濟受到嚴重影響,有很大程度上的衰退;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國有企業中大部分企業處于壟斷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利潤,特別是依靠行政壟斷所獲得的利潤。國有企業利用公共權力,在市場上獲得了絕對的控制力,制定商品價格,能夠通過不公平交易獲得高收入,這些收入,來自于非國企勞動者創造的價值,也就是消費者剩余。壟斷的結果,不僅造成社會資源配置效率低下,而且損害了消費者利益,也是造成目前收入不公平的根本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