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宏觀經濟政策是否有效

趙艷春

摘要:創新型勞動即為人類在認識和改造自然、社會過程中,以更高的效率創造現有使用價值或新的使用價值的勞動。創新型勞動在價值創造中具有倍加效應,是推動經濟社會進步的源泉,在創新型國家的建設中起著重大作用。

關鍵詞:創新型勞動;價值創造;創新型國家

一、創新型勞動的內涵

創新概念最早源于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特的“創新理論”。他強調,創新并不等于發明,而是創造發明的商業化、產業化,是要“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即“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即把一種從來沒有的關于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進生產體系中去[1]。在《經濟發展理論》中,熊彼特指出,這種“新的組合”包括:(1)采用新的產品或產品的新的特性;(2)采用新的生產方法;(3)開辟新市場;(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新的供應來源;(5)實現任何一種工業的新的組織,比如造成一種壟斷地位,或打破一種壟斷地位[2]。世界著名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在《動蕩年代的管理》中指出,創新的含義是:“(1)有系統地拋棄昨天。(2)有系統地尋求創新機會——在一種技術、一個工序、一個市場的薄弱之處尋找機會,在新知識的萌芽期中尋找機會,在市場的需求和短缺中尋求機會。(3)自覺自愿地以企業家精神來組織企業的創新活動,以開創一個新的工業為目標,而不是以發明一個新產品或修改一個舊產品為目標。(4)自愿在現在的管理結構之外……獨立地建立一個開創性的冒險事業;自愿更新統計口徑,以適應經濟學和創新管理,以及為創新者制定合適的補償政策的需要。”[3]

有經濟學家把人類勞動劃分為創新型勞動和重復勞動兩類。認為創新型勞動是創造人類尚未有或部分尚未有的新使用價值的勞動;而重復勞動則不創造人類尚未有的新使用價值,也不創造部分尚未有的新使用價值。一些學者認為,創新勞動是與常規勞動相對而言的,劃分二者的依據是勞動的成果(包括物質成果和非物質成果)是否先前已經存在。創新勞動的成果過去從未有過,在當前獨一無二,具有不可模仿性、不可重復性、不可預知性、不可程序化的特點,而常規勞動則是可模仿的、可重復的、可預知的、可程序化的[4]。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將勞動定義為:“勞動首先是人與自然之間的過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動來中介、調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過程。”[5]借鑒上述各種關于創新型勞動的論述,把勞動和創新的涵義結合起來,筆者認為,創新型勞動就是人類在認識和改造自然、社會過程中,以更高的效率創造現有使用價值或新的使用價值的勞動。創新勞動范圍廣泛,既有產品的、技術的創新,也有市場的、管理的創新,直至政府部門的政策和制度創新。在基本形式上,創新型勞動可以分為技術(產品)創新、市場創新、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等四種形式。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把人類的勞動劃分為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但沒有提到創新型勞動。筆者認為,復雜勞動并不等同于創新勞動。創新勞動往往表現為復雜勞動,但大多數復雜勞動也不屬于創新勞動,只有那些有創造性成果的復雜勞動才是創新勞動,即創新型勞動是復雜勞動的一種表現形式。

二、創新型勞動的價值創造作用

對于創新勞動的價值認定,當前仍存在分歧。如一些企業老總的年薪極高,一些企業科技人員的獎金可達數萬甚至數十萬元,有人認為這不公平,有人認為無法理解,也有人認為這很正常。產生這些疑問的根本,在于創新勞動的價值是否能用傳統的方法來衡量。

筆者認為,創新型勞動的價值是不能用傳統的方法來衡量的。首先,創新勞動不受時空的限制,如睡夢中、休閑娛樂中或其他偶然情境中出現的靈感,對創造發明或改進生產經營管理的構想等創新活動常常成為關鍵性因素。其次,重復的勞動是不能被認可為創新勞動的,即創新勞動不存在重復勞動那樣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問題。再次,創新勞動及其成果被推廣普及以后,就變成“社會正常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創造普通價值的重復勞動,就形成了充分的市場競爭,由此產生的利潤不斷下降并趨向于無利潤。因此,創新勞動實際上直接表現為創造剩余價值,在形式上則表現為邊際生產力的提高,對創新勞動者來說則往往表現為剩余索取權。最后,創新勞動創造的剩余價值的計量仍然與重復勞動有內在聯系,因為重復勞動創造的價值為創新勞動的貢獻提供了一個計量基準,沒有重復勞動所決定的市場價值,就無法衡量創造勞動所直接創造的剩余的大小。

那么,創新型勞動到底是如何創造價值的?它在價值創造中的作用是如何表現的呢?應當說,創新型勞動能使較少勞動創造較多價值。要理解這一點,首先應該從質和量上去界定商品的價值。馬克思說:“一切勞動,一方面是人類勞動力在生理意義上的耗費;就相同的或抽象的人類勞動這個屬性來說,它形成商品價值。一切勞動,另一方面是人類勞動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費;就具體的有用的勞動這個屬性來說,它生產使用值。”也就是說,商品的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人類勞動,體現的是人與人的關系,即商品生產者之間互相交換勞動的關系。但需要明確的是,這種交換關系充滿競爭,競爭表現在同類商品生產者之間,也表現在商品的買者與賣者之間乃至買者之間。正是這種競爭關系決定了同類商品一方面具有各自不同的個別勞動耗費量即個別價值,另一方面,卻只能有一個為市場確認的社會價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正是這種不一致決定著商品生產者的不同命運,通過優勝劣汰,不斷推動社會生產力持續發展。

商品生產者怎樣才能使其商品的個別價值小于社會價值呢?說到底是他們擁有的生產條件是先進還是落后。而創新型勞動對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競爭的壓力下,率先使用比社會平均技術優越的先進技術,改進生產和組織管理,不斷進行市場創新和采用靈活機制的商品生產者,能使所生產的單位商品的個別價值小于社會價值,從而能夠以較少的勞動創造較多的社會價值。因此,創新性勞動可以提高勞動生產效率,降低個別勞動時間,使企業在生存、發展和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創新型勞動在供過于求的經濟環境中成為剩余價值生產的重要來源。

創新型勞動具有更高的生產率,這是創造和填補用它生產的商品的個別價值與社會價值之間的差額部分的根源所在。但是,作為推動經濟進步基本因素的先進技術并非天然存在的自然物,而是人類勞動的產物,并不是一般勞動的產物,是創新型復雜勞動的產物。在市場經濟中,創新勞動通過作為它的智慧結晶的先進技術的特殊作用,通過市場競爭優勝劣汰機制,在商品世界普遍存在著個別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矛盾運動中,永不停歇地起著拉動各種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社會價值不斷降低,社會財富迅速增長的歷史火車頭作用。

應該指出,一種創新型產品剛生產出來投入到市場上銷售時價值很高,一方面,創新型勞動需要創造復雜的生產線,它的生產成本比較高,需要短期收回成本;另一方面,一種創新型產品剛投入市場時人們會感到它的新穎、新奇性,有些人對時尚的追求,盡管價格高也會買,從而有可能會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進而導致它的價格高于價值。又由于這種創新型產品在市場上一時還處于獨家壟斷的有利地位,因此,還可以在一定幅度內以高于自身價值的壟斷價格售出,即進行創新型勞動創造的企業,在短期內獲利頗豐。但隨著該先進技術廣泛的使用,新產品就會供過于求,新的創新就是必要的了。 在現代市場條件下,企業充滿機會和風險,需要進行各種創新勞動。如科學地預測市場,并做出相應決策;科學地策劃企業發展戰略,并認真組織實施;科學地設計制訂企業營運方案和規定制度,并合理進行操作;及時準確地掌握國際國內各種信息,并據此調整企業發展戰略和營運方案,等等。不難看出,技術創新、市場創新、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等創新型勞動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經濟中保持活力的驅動力。

三、充分認識創新型勞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

創新型勞動的積累是推動經濟社會進步的源泉。創新型勞動是人類特有財富不斷增多的原動力。創新型勞動,是生產力飛速發展的源泉,也推動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創新型勞動所創造的成果,轉化成巨大的社會生產力,提高著人類的勞動效率,增強著人類駕馭自然和改造社會的能力,創造著巨大的經濟效益。

創新型勞動是提高社會財富力量之源。如前文所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已經成為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現象,而創新勞動則已經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主導勞動形式,并向人們提出了從理論上認識創新勞動的時代課題。

發展創新型勞動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緊迫任務。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入關鍵階段之際,黨中央提出,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經濟社會發展首要推動力量,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提高國家競爭力的中心環節,把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面向未來的重大戰略。

綜上,創新型勞動對經濟社會發展有重大意義。它是人類特有財富不斷增多的原動力,是提高社會財富力量之源,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原動力和革命性變革的主導力量。

胡錦濤總書記指出:“建設創新型國家,核心就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科學技術的戰略基點,走中國特設的自主創新道路,推動科學技術的跨越式發展”[7]。這是高瞻遠矚的。

參考文獻:

[1]熊彼特.經濟發展理論[M].何畏,易家詳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38;73-74.

[2]彼得·德魯克.動蕩年代的管理[M].屠端華等譯.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1989:126.

[3]參見:創新勞動價值論研討會綜述.http://philosophy.cass.cn/chuban/zxdt/dtgqml/02/0206/dt020604.htm.

[4]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60;207-208.

[5]十七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1.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