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的比較研究
佚名
[摘要] 本文就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進行對比分析,闡明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科學性、發展性和研究方法等多元化的特征。 [關鍵詞]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 西方經濟學 特征 在近一個多世紀的經濟思想發展中,還沒有哪一種經濟學說,能像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這樣,如此深刻地闡明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始終與時俱進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強有力地影響著人類社會經濟關系的發展,更能經受邏輯、歷史和實踐的檢驗。這是因為和西方經濟學對比,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具有科學性、發展性和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的特征。 一、科學性與假定性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科學性,在于馬克思經濟學方法論的核心是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馬克思批判地繼承了黑格爾的辯證法,吸取它的”合理內核”,拋棄了黑格爾辯證法中神秘的東西,還辯證法以唯物主義面孔,使唯物辯證法成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本方法。正是由于使用了辯證法,才使《資本論》成為一個“藝術的整體”。辯證法就是在矛盾和運動中把握事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事物矛盾的運動,不僅推動了事物由低級向高級的發展,而且也包括了任何事物必然走向滅亡的結論。因此,辯證法就是在任何事物的肯定中間同時也包含了對這一事物的否定,這是辯證法的核心和本質。在整個人類歷史的發展長河中,資本主義只是它的一個發展階段,這個階段在肯定自己的同時不斷地否定自己,也是按照產生、發展、滅亡的規律存在的。更高級的社會形態,在這個社會的母體內孕育和生長。馬克思正是從這一哲學層面出發來認識世界,建構起經濟學體系的,馬克思由唯物史觀發現了生產力與和生產關系的歷史,由唯物辯證法發現了社會經濟活動發展的各種辯證關系。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不僅研究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勞動力和生產資料如何結合起來進行生產的形式,更通過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研究來揭示生產、交換等各方面的經濟關系,揭示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階級關系。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分析方法分析經濟問題,在考察經濟發展變化時,更注重揭示其現象背后的本質。闡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生、發展與必然滅亡的規律性,闡明資本主義必將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所取代,《資本論》最終目的就是揭示社會經濟運動規律。 馬克思嚴格遵循從抽象到具體,從簡單到復雜及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方法,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以剩余價值為核心,從生產過程到流通過程,再到生產總過程,建立起一座十分精巧完美的經濟理論科學大廈。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不僅適合研究一個特定的對象,而且可以透視過去,展望未來。 我們來看一下西方經濟學的假定性。西方經濟學中的所有規范和范疇,都是建立在兩個所謂的“公理”之上的:一是以私有制為內在規律和根本前提的;二是“經濟人”假設,從個人主義和邊沁功利主義的視角,認為經濟行為者是理性的,他們在各種約束的限制下,追求目標函數的最大化。 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胡代光教授引用西方經濟學家艾克納的觀點,從西方經濟學假設前提和內在邏輯結構角度對西方經濟學的科學性進行了解剖。無論是微觀經濟學核心理論構件(效用函數基礎上的一組無差異曲線,生產函數基礎上的一組等產量線、所有不同廠商和行業的一組正斜率供給曲線和生產過程中所用的全部要素的一組邊際實物產量曲線),還是宏觀經濟學核心理論構件(希克斯—漢森的IS—LM模型和菲力浦曲線),都不是研究經濟學的可靠基礎,而是導致錯誤的根源。如果再進一步拋棄這些核心理論構件,西方經濟學教科書就沒有多少真實內容,而且剩下來的命題也將缺乏邏輯的一致性。 在科學領域中,隨著研究的進展,新的理論不斷建立,而原有的理論會被保留起來。然而,西方經濟學情形卻不同于此。隨著時間的進展,在西方經濟學假定前提下,新的理論往往完全排斥掉舊的學說。例如,邊際效用論的出現完全排斥了古典學派的勞動價值論;在1936年出現的凱恩斯定律壓倒了原有的薩伊定律;199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金的獲得者為盧卡斯,而諾貝爾獎金委員會主席韋林說:“盧卡斯已經使得直到70年代為止所發表的大部分經濟理論站不住腳。”這種隨著歷史條件的變遷而改變其基本內容的體系顯然談不上什么永恒的科學真理。因此,西方經濟學還不能稱為真正的科學。 二、多元化與數學化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的是關于人類經濟活動的客觀事實和客觀規律。它是研究人的科學,又是研究經濟、社會不斷運行、不斷發展的科學,研究人與大自然、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各方面之間和諧協調、共同發展的科學。現實世界各種關系極其錯綜復雜,而且經常變化,需要采取多種研究方法,從不同方面進行分析、比較、才能揭示它的發展趨勢和內在規律,絕不是單純用數學分析方法所能解決的。這就決定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方法多元化,具體表現在:第一,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就運用數學公式來分析資本主義再生產過程,使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第二,矛盾分析法。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從資本主義各種矛盾運行出發分析,建立了勞動價值理論和剩余價值理論。第三,科學抽象方法。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的研究方法就是抽象方法,正如他自己所說:“分析研究經濟形式,既不能用顯微鏡,也不能用化學試劑。二者都必須用抽象力來代替。”第四,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敘述方法。整部《資本論》都是勞動價值論不斷地從抽象上升到具體過程,也是勞動價值論不斷深化、外化的邏輯全面展開過程。第五,邏輯與歷史相統一的分析方法。歷史是邏輯的原因,邏輯是歷史的結果。要保持邏輯與歷史的統一,邏輯必須隨歷史的發展而不斷地深化和發展,這一點同樣從《資本論》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研究方法和邏輯結構順序中展示出來。第六,動態分析方法。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從變化運動的過程來研究資本,從而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內在矛盾性及解決這些矛盾的條件、方式和力量。此外,還借鑒社會科學的其他分支學科的研究方法,這樣就能更好揭示現代社會經濟運動規律。` 現代西方經濟學數學化的程度越來越高,經濟學數學化已成為一種主流趨勢。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發展日益表現出忽視人的價值判斷,以及其他非經濟因素等規范性內涵的趨勢,其數學化的后果似乎是在加速向混淆目的與手段關系方向上的軌道上發展。對這種過度使用數學的趨勢,198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萊提出了批評:“當代經濟學文獻在完全人為的脫離現實的數學模型的指導下,過于經常地在一個完全錯誤的方向上發展;也過于經常地越來越受到數學形式主義的左右,而這在根本上是一種大大的退步。”美國著名經濟學家,197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里昂惕夫首創投入產出分析法,運用了大量的數學公式,但他也反對濫用數學的傾向。他說:“專業經濟學雜志上連篇累牘地充滿了數學公式。這將讀者從一套似乎有理而完全是任意的假設引到精確的但卻都是無關的理論結論。”濫用數學是經濟學研究的誤區。 對于經濟理論,數學方法是一種分析、論證和研究的工具,這種工具能否產生有用的成果,取決于應用數學的經濟理論是否正確。數學方法可以為正確的理論服務,也可以為錯誤的理論效勞。同一種數學方法既可以用于論證真理,也可以支持謬誤。從表面上看來,這兩種推理過程都具有嚴謹的和合乎邏輯的數學形式,然而在事實上,同一數學形式的推理過程卻可以導致正確的結論,也可以導致錯誤的成果。當數學方法為正確的理論進行論證時,它可以對經濟研究做出貢獻;當它為錯誤的理論進行辯護時,它也可以用它所特有的邏輯形式為錯誤的結論披上科學的外衣。在許多重大理論問題上,西方經濟學家雖然運用了正確的數學方法,卻總是得出不符合事實的結論。其中的原因就在于,西方經濟學中的很多基本理論本身是不符合事實的錯誤說法。正確的數學形式改變不了錯誤的經濟學內容。最明顯的例子之一是,西方經濟學家企圖用歐拉定理來論證邊際生產率分配理論,在這里錯誤的不是數學上的歐拉定理,而是經濟學上的邊際生產率分配理論。在經濟現象研究中,對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非隨機的方面,特別是對人的心理狀態,數學方法還是一籌莫展。當《博弈論》于1944年出版時,一些西方學者歡呼,該書的出版使他們獲得了一個處理人際關系的工具,至少可以解決雙頭或寡頭壟斷的問題。然而,60多年來,《博弈論》并沒有對問題的解決發生多大的作用。 197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阿羅在回答美國《挑戰》雜志記者的采訪時說:“現在也不認為單純的數量分析可以取得好的結果,我曾想需要一些哲學基礎。”198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萊因說:“計量經濟學的數量方法是無可替代的。但我確也認識到并非所有的經濟問題都可以量化,可以測算,有時必須做出主觀決策。”這說明以數學方法作為經濟學研究的單一方法的主張是不合理的。數學在經濟學中的應用具有一定局限性,即數學方法只能是一種起輔助作用的居第二位的分析手段。 三、發展性與兩重性 馬克思主義是真理,真理永遠不會過時,只會在實踐中不斷發展。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從創立以來一直在發展,它是一個開放的理論體系。由于其開放性,它必然兼容、吸收其他學科的有用成分,來充實和完善自己。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是在批判地繼承前人的經濟學遺產的基礎上才得以發展起來的。馬克思研究前人和與他同時代的各派經濟理論,特別是亞當·斯密和李嘉圖以來的理論,對其基本正確的部分加以吸收、改造,構成了自己的嚴密學說。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是一種科學的世界觀,它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發展性。 然而,西方經濟學具有兩重性:一是階級性;二是在特定條件下的實用性。它既是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又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經驗總結。它的階級性主要表現為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維護有利于西方發達國家的國際經濟秩序和宣傳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它的在特定條件下的實用性是對市場經濟所作出的理想化總結在一定限度內又反映了客觀存在的現實,特別是社會化生產的現實。 西方經濟學中有科學價值的實用性和有用的東西,并不是純粹的形式上存在著,而往往與意識形態的東西、辯護性的東西共生,并且緊緊地交織在一起。西方經濟學只能在不違反統治階級利益和無損于資本主義制度的那些課題上進行科學研究,也只有在那些課題上,作為理論經濟學的西方經濟學家還有可能取得有科學意義的成果。例如,在對市場經濟運行進行數量分析方面,在對市場失靈,特別是近來對廣義市場失靈進行剖析方面,在對政府經濟職能和經濟政策進行研究方面,西方經濟學家還能夠寫出有學術價值的論著,提出有意義的建議。正是這些研究使西方經濟學具有某種實用性。與此同時,由于我國所要推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在市場經濟這一點上具有共同之處,所以這一總結對推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我國具有借鑒意義。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在中國的發展,首先需要馬克思主義者根據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和現實,特別是根據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關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理論進行新的概括、這就是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其次,發展就要有博大的胸懷,能夠吸收人類一切科學成就,在此基礎上實現創新,在當今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制度并存的歷史背景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發展,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地分析和批判現代西方經濟學,借鑒其合理成分來不斷充實發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