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從中美人民幣匯率博弈的視角看待人民幣升值

佚名

論文導讀::求人民幣升值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面對施壓,中國積極應對做出了堅定的回應。經過幾個回合的較量,中美人民幣匯率博弈“偃旗息鼓”。撇開政治上的因素,客觀地看待人民幣匯率問題,長遠來看,人民幣升值有其內在原因,但是短期內人民幣并不具備大幅升值的基礎,不宜過快升值。 論文關鍵詞:博弈,人民幣升值,內在原因,不宜過快 次貸危機后,雖然美國經濟出現增長,但是復蘇勢頭緩慢,就業形勢依然嚴峻,今年以來,美國失業率一直在9.5%-10%的高位徘徊。奧巴馬曾許諾國民,要在5年內使出口翻番,并增加200萬個就業機會,要實現這一目標并非易事,奧巴馬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為解決棘手的就業問題,幫助民主黨在11月3日舉行的美國中期選舉中贏得更多的選票,美國政府又玩起政治游戲將矛頭指向人民幣轉嫁責任,緩解國內輿論壓力。 一、中美人民幣匯率博弈 (一)美國頻頻施壓逼迫人民幣升值 作為中美之間的“老生常談”,美國在過去幾年曾不斷要求人民幣升值,但今年以來美國各界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1]特別是9月份,美國對人民幣匯率的施壓不斷升級,9月15日美國國會召開人民幣聽證會,再度炒作人民幣匯率問題。9月29日,美眾議院以348比79的投票結果通過《匯率改革促進公平貿易法案》,旨在對所謂低估本幣匯率的國家征收特別關稅,直接將矛頭指向中國,中美匯率戰一觸即發。 (二)中國堅定回應:匯率不穩是災難 對于美國向人民幣匯率發起的“圍剿戰”,中方立場堅定,積極應對。9月份以來,商務部、外交部和溫家寶總理先后表示,僅僅以中國存在貿易順差為由來判斷人民幣匯率,缺乏經濟學的基礎,也是沒有道理的,人民幣升值并不能解決美國貿易赤字問題,人民幣匯率不是美對華貿易逆差的主要原因。10月6日,溫家寶出席第六屆中歐工商峰會發表演講特別指出:“如果人民幣匯率不穩定,將會給世界帶來災難。”面對美國的無端指責和頻頻發難,中國政府并沒有屈服于外界壓力,始終牢牢掌握著人民幣匯率決策的主動權。 (三)中美人民幣匯率戰“偃旗息鼓” 9月份以來,中美雙方就人民幣匯率問題多次正面交鋒,結果如何?美國故技重施,逼迫人民幣升值,以贏得政治籌碼的陰謀是否得逞?中方積極應對是否能夠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穩定? 從美元對人民幣的走勢圖來看內在原因,可知9月份以來,美元對人民幣一路走跌,人民幣幣值短期躥升,9月21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6697,首次沖破6.70關口較前一交易日走高113個基點。至此,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已經連續八個交易日刷新匯改以來的新高。10月14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6582,首次突破6.66關口,較前一個交易日上漲111個基點,人民幣匯率創出了匯改以來的歷史最高值。自6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重啟人民幣匯改以來,短短的四個月內,人民幣兌美元升值近3%。 表面看來中美雙方人民幣匯率博弈,美國小勝一籌,美國也自以為奸計得逞,財政部10月15日立馬發表聲明推遲向國會提交《國際經濟和匯率政策報告》。從更深的角度來看,9月份人民幣短期快速升值只是權宜之計,一方面,中國以人民升值的代價換來了IMF持有份額的增加,從不足4%升至6.19%,將由目前的第6位上升至第3位,僅次于美國和日本;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的外部壓力有所減弱。10月22日,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韓國慶州召開,二十國集團成員承諾避免“匯率戰”,同意“克制貨幣競爭性貶值”,發展“更多由市場決定、反映經濟基本面的匯率體系”。至此,中美人民幣匯率戰“偃旗息鼓”站大全。 應該來說,中美人民幣匯率博弈此消彼長勝負難分,相信這也將是一場相持不下的持久戰和拉鋸戰,到底誰能最終取勝一時難見分曉。 二、人民幣升值的內在原因 撇開政治上的因素,客觀地看待人民幣匯率問題,從長期來看,人民幣升值是必然趨勢,這不僅僅是迫于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社會的外部施壓也有其內在原因。 (一)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 一國的經濟實力的強弱是奠定其貨幣匯率高低的基礎,其原因在于:一國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良好,經濟高速發展,將吸引外國資本流向該國,對該國的貨幣需求也將增加,促使該國幣值上升。國家統計局10月21日發布數據,前三季度我國經濟同比增長10.6%,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5個百分點。今年二季度我國經濟總量攀升首超日本,成為緊隨美國之后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隨著保增長、擴內需政策的推行,十大產業振興規劃、汽車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措施的出臺實施,中國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前景看好。外匯市場上人們購買人民幣的信心增強,人民幣穩中有升,可以說升值也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二)我國國際收支持續順差 當一國有較大的國際收支順差時,表明外匯的供應大于需求,外國貨幣將貶值,本幣對外幣升值。[3]我國自2004年5月開始到2010年2月連續70個月出現貿易順差的局面,雖然2010年3月因進口設備、原材料進口數量激增,價格處于高位而首次出現了72.36億美元逆差,但總體上我國前三季度仍表現為順差局面,順差為1206億美元。也就是說,2004年以來,我國國際收支一直是外匯收入大于外匯支出,表明我國對外匯需求明顯不足。相比之下,外國人民對人民幣需求旺盛,人民幣供應不足,這將促使人民幣升值。 (三)我國利率水平相對較高 利率的相對高低會影響到資本流動的方向,當一國利率水平高于外國利率時,會吸引外國資本流入,追逐利差收益,從而加大對本國貨幣的需求,使得本幣升值。10月20日,為了緩解通脹壓力,中國人民銀行時隔34個月后再度加息,其中,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上調0.25個百分點,由現行的2.25%提高到2.50%。與此同時,美國仍維持低利率0-0.25%不變,歐洲央行一直將其基準利率維持在1%的歷史最低水平。相比之下,我國的利率水平遠遠高于歐美國家,利差擴大,投機資本將不斷流入,熱錢轉匯時對人民幣需求增加,將引起人民幣匯率上升[4]。 三、人民幣不應大幅升值 央行貨幣政策報告顯示,2005年匯改以來至今年第一季度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累計升值21.24%內在原因,對歐元匯率累計升值9.34%,對日元匯率累計貶值0.49%。相比之下,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幅度已經相當大了,目前人民幣并不存在迅速、大幅升值的基礎,如果人民幣大幅升值,對我國經濟發展沖擊很大。 (一)出口將嚴重受挫 我國是一個出口導向型的國家,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黃桂田教授指出我國外貿依存度都在60%以上,高度的年份在70%以上。如果人民幣大幅升值,那么外貿行業首當其沖。目前,我國出口行業主要集中在紡織、服裝、化工、電子機械制造業等勞動密集型行業。我國外貿企業能夠在行業國際競爭中處于主導地位的主要原因在于產品擁有價格優勢,一旦人民幣大幅升值,出口產品的價格隨之增加,競爭優勢將不斷弱化。同時出口企業的利潤下降,企業不得不減少科研創新投入,這不僅不利于提升我國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也將影響外貿企業的持續發展。[5]更嚴重的是,有些企業將在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能夠幸存下來的企業也將面臨成本增加利潤減少的嚴峻競爭局面。 (二)就業壓力顯著增大 人民幣大幅升值對于勞動密集型行業的出口影響,最終將體現在就業上。該行業的出口企業一旦停產倒閉,大批的農民工將面臨失業,農民工收入減少了,消費也就減少了,拉動農村需求更難了。[6]9月22日,溫家寶與美國企業、金融和學術界21位著名人士的座談會上表示人民幣繼續升值20%將會造成中國嚴重的失業問題,引發社會動蕩。目前,金融危機的陰霾慢慢散去,我國沿海地區出口制造業剛剛回暖,企業開始恢復生產不久,如果短期內人民幣大幅升值,出口企業的生產成本將大幅增加,這對于企業重新運營將是不小的打擊,最終受害的也將是廣大農民工。 (三)國際熱錢大量涌入 如果人民幣大幅升值,短期內大量國際熱錢就會乘虛而入,大肆炒作人民幣匯率,有可能對人民幣升值形成倒逼機制,繼而引發熱錢回流,產生人民幣升值-熱錢回流-人民幣升值的惡性循環。熱錢的流入將導致中國人民銀行被迫擴大貨幣投放規模,進一步加劇我國國內市場的流動性過剩,加大了我國通貨膨脹的預期。如果國際游資流入資產市場,將助推資產市場價格的飆升,并帶動新一輪能源等大宗資源類商品價格的上漲,衍生新的資產價格泡沫。目前中國金融市場發育還很不健全,熱錢涌入資本市場加劇了我國股票、證券和期貨市場的投機性,影響了金融市場的穩定。 (四)房市調控力度有所削弱 今年4月,國務院發布“新國十條”旨在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受此影響,1-8月,我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外部資金來源中的國內資金部分呈逐月下降趨勢,與此相反,外資在房地產開發企業外部資金來源中的規模卻在不斷擴大,從年初的單月增長23億元到8月份的67億元。今年前8個月,房地產開發企業資金來源中外資的規模達到369億元。可以說,伴隨著人民幣升值,外資進入房地產市場勢頭迅猛。而流入我國的房地產市場的“熱錢”為了獲取資產升值與套匯的雙重收益大肆炒作房價,這將削弱了國務院調控房價的力度,影響房市調控政策的落實效果站大全。 四、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 如果人民幣過快升值,將嚴重影響我國的對外貿易,然而,短期內依靠內需拉動經濟增長又不現實,到時,中國將面臨內需不振,外需不足的雙重壓力,經濟很難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由此可見,即使面對巨大的國際壓力,短期內,人民幣也不可能進行一次性重估調整,過快大幅升值。面對風云突變的國際形勢,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中國人民銀行應當審慎決策循序漸進,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穩定。 (一)大力推進人民幣匯率改革 今年6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啟動新一輪的人民幣匯率改革,將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這是中國人民銀行在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匯率調節的前提下,做出的一些幅度上的微調。之后,人民幣匯率將實行雙向浮動,這有利于中國人民銀行按照“主動、漸進、可控”原則調整人民幣匯率,實現逐步放棄緊盯美元的匯率政策。當然內在原因,人民幣匯率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應該是穩定漸進式的,改革的進程要取決于我國的經濟運行狀況和國際收支狀況等。 (二)提升出口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盡管“中國制造”已經成為世界市場的主要產品,但是大多中國產品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不少物美價廉的出口產品因為缺乏核心競爭力,即使產品品質優良也很難獲得較好的收益。并且外貿形勢一惡化,產品的需求將大幅下降,企業生存和農民工就業都成了難題,可以說是牽一發而動全身。[7]10月27日,中共中央出臺“十二五”規劃建議指出:加快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競爭力的新優勢,延長加工貿易國內增值鏈,推進市場多元化,大力發展服務貿易,促進出口結構轉型升級。當前,調整出口結構升級的關鍵在于提高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只有從低成本優勢向技術優勢和品牌優勢轉變,才能保證出口產品在國際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同時也能引導我國對外貿易方式逐步轉變。當然,這不僅要求出口企業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產品技術水平,同時也需要國家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單純依靠企業自身的力量是有限的而且是不現實的。 (三)加快調整對外貿易依存度 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過高,經濟發展很容易受到外部沖擊。2007年美國爆發的次貸危機對我國經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不少出口企業在金融海嘯的浪潮中倒閉,裁員、減薪、農民工返鄉等現象也隨處可見。可以說,不少中國出口企業的生存發展都與對外貿易形勢息息相關,也正因為出口對我國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美國作為中國的第二大貿易合作伙伴,才有恃無恐,屢屢逼迫人民幣升值,這也正是我國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的顧忌和無奈之處。如果不改變這一局面,未來,美國將仍然掌控著人民幣匯率問題的主動權,人民幣將不得不應聲升值。不過調整對外貿易依存度也不能操之過急,當下重要的是逐步將外需轉化為內需,尤其是要擴大國內消費需求,提升居民的消費能力,以實現內需增長拉動經濟發展。 中美人民幣匯率博弈也是政治的博弈,雖然暫時告一段落,不過未來還有可能爆發更嚴重的匯率戰,只有大力發展經濟,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我國才能牢牢地握住人民幣匯率決策的主動權。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