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互聯網對社會經濟的三輪沖擊
佚名
()做電子商務要看到未來的變化。不僅要關注網絡對社會大眾的影響,更要關注網絡對整個經濟體系的沖擊。
我們可以看到,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來說,從后端顧客接觸方式的變化,零售方式的變化,到銷售渠道扁平化之后,互聯網逐漸對整個生產組織產生沖擊。通過C2B(customertobusiness,消費者對企業。以下皆由C和B簡稱)形式,對產品生產的組織方式產生巨大影響,議價權和產品的組合設計權真正向消費者偏移。
互聯網對整個社會體系的沖擊模式漸進式展開,從表及里,從產業鏈后端逐漸向前端轉移,強度越來越大。其對社會的沖擊,對產業結構的改變,不會如海嘯一般撲面而來,只會是漸進式的發生。
互聯網對實體經濟的沖擊分三層展開——
對社會結構沖擊第一波,改變資訊傳播的方式,這當然也就改變大眾接受資訊的方式,于是,傳統媒體成為受害者。大多數人能切身感受到互聯網對傳播方式的沖擊,網絡資訊平臺興起,網絡成了大眾接受信息的主要來源渠道,傳統媒體開始退化。
隨著傳播方式的變化,互聯網天然的免費、開放、互動的平臺特性,給了企業可以用網絡宣傳推廣、接觸客戶的機會。
接下來我們看看第二輪沖擊波。第二波是對傳統經濟結構的后端部分的沖擊,也就是對流通渠道的沖擊。整個社會的流通渠道分為零售和中間渠道兩個部分。
互聯網對整個渠道的沖擊是同時進行的。先是對社會零售體系的沖擊,由于線上銷售覆蓋面廣、接觸半徑大、產品展示空間無邊界,展示成本低,庫存成本低,無需巨額房租和水電等運營費用。所以,網絡銷售中的產品價格,明顯低于線下的零售價格,于是,線下銷售紛紛轉向網絡,線上電商大行其道。所以,第二輪沖擊波首先從流通體系的最末端——零售環節開始的。
傳統經濟結構中,很多生產商和品牌商,因為受到地域的限制,不借助代理商的幫助,很難到達遠距離的市場,很難大量接觸客戶。所以,企業必須借助于中間商,如總經銷、代理商到零售商等。碰到調配、退換貨等情況還要反復運輸,長此以往形成了巨大的浪費,企業的運營成本巨大。而今天你會發現,幾乎所有的大品牌都在網上直接做銷售。
生產商、品牌商除了借助網絡實現和顧客之間的直接接觸和銷售以外,他們不需要借助中間商的幫助,就可以了解顧客的需求。于是銷售距離變短,渠道去中間化從而變得扁平化;
但在網絡上,企業配送貨物可以實現中央配置。如像京東商城一樣實行大區配置,全國設置20個左右的配送點,減少回流等額外損耗。
再比如民航產業,過去航空公司銷售機票是借助于機票代理商等代售點,伴隨著網絡的進步,所有民航直接對乘客銷售機票,同時逐漸形成攜程網、藝龍網、芒果網等網絡巨鱷,售票由線下搬到了線上,2011年中國關閉了兩萬多家機票代售點。這是渠道層級被壓縮,渠道扁平化為整個經濟體系帶來的巨大變化。
第三波是到對制造商、服務商生產組織過程的沖擊。
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其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也隨著滲透加強而日漸深入到產業鏈的前端。我們可以看到互聯網對整個生產組織的沖擊,在壓縮了銷售渠道之后,巨大的網上需求,開始對生產的組織產生影響。
在過去,廠家是按照對市場的預期、判斷去組織產品的,包括款式設計也是來自于設計師也許顧客會喜歡的產品功能,自己組織生產。這其中會產生的問題是廠家的預期和市場的真正需求不一定吻合,所以會產生大量庫存,形成對資金鏈的壓力。
而互聯網帶來的沖擊,是C2B顧客批量訂制的概念,需要企業真正從消費者的需求開始了解。
2012年底,海爾和淘寶聚劃算合作推出了“定制更劃算”活動,淘寶網友5天定制4萬余臺家電,為我們展示了C2B模式對廠商的驅動力。多種顏色,功能配置,容量大小都不同,顧客根據需求在網上以團購方式定制海爾家電,購買人越多價格越便宜,而海爾公司根據訂單安排生產和發貨。這次活動在12月18日10點開團,僅15分鐘內便成交超過6000臺,截至12月24日活動結束,5天累計成交突破6750萬元,共計42671臺。
在買到心儀商品的同時,消費者聚集起來進行集體議價,搶回由廠商主導的定價權。企業組織生產小批量定制,也會在基本的成本控制基礎上。
按照消費者的真實需要,企業組織采購配件進入生產線,按照定制分發出去——C2B的批量定制概念對企業的整個生產、服務、組織運營方面產生巨大的沖擊。這種定制不是一對一的訂制,大量的小C形成批量向B去定制,不過大批量的一對一訂制對有些企業也是可以實現,也就是大C2B。
但不可避免,未來整個的產品價格還是會降低,這降低不是因為企業本身生產成本的降低,而是在存貨費用和大量物流配置成本上的降低,進而帶來整個社會效率的提升。
在互聯網對實體經濟的三輪沖擊中,眾多小C形成共同的消費需求去向B去訂制,大概會是未來最大的一個沖擊。這股浪潮,未來還會發展到何種地步,我們關注著。(來源:單仁資訊 編選:免費論文下載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