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裝備制造業:發展規模與職校機電專業建設
劉麗萍
摘要:為適應裝備制造業發展的需要,通過對具有代表性企業的調研,了解企業對機電專業職業教育的需求情況,分析了本校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為合理調整專業設置和課程內容,科學制定定向培養方案提供了依據。
關鍵詞:裝備制造業;機電專業建設;課程設置;人才培養
從江蘇省海安縣發改委了解到,2010年1~4月份我縣裝備制造業實現產值99.78億元,增長24.52%,占規模工業產值的35.9%。裝備制造業規模企業達252家,比2009年底增加6家。裝備制造業已成為我縣工業最重要的一極。經過多年的精心培育,我縣裝備制造業目前已形成鍛壓類機械制造、輸變電設備制造、電梯零部件、建材機械制造為主體的四大特色板塊,構建了較為完整的生產體系。截止到3月份,板塊內規模以上企業完成開票銷售37.5億元,完成年度計劃任務數的20.8%,比上年同比增長33.45%,成為全縣發展態勢最好的產業集群。
調研情況分析
2010年3月初,江蘇省海安雙樓中等專業學校組織多名專業教師對海安縣具有代表性的機電類現代企業進行了調研。參加調研的教師對現代企業的設備情況、技術力量、產品類型和質量、人才構成情況進行了考察,并圍繞在崗職校生的愛崗敬業、學習精神、知識應用能力、專業基礎知識、動手能力、職校生在企業成才的主要影響因素等方面與企業老總、人事主管進行了深入交流,并誠懇聽取了企業界對職業教育教學的評價和建議。
調研企業情況簡介江蘇鵬飛集團是知名的水泥生產線出口制造商;江蘇瑞安特機械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新型現代化綜合機械制造公司,“亞洲第一杠”——“超長滾珠絲桿”是它的拳頭產品;南通恒力重工機械有限公司是國內數控卷板機、高強度校平機、型材彎曲機的規模最大的制造基地;海安申菱電器制造有限公司是集機械、電子、化工、半導體材料的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現代化企業;江蘇萬力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國曲軸生產基地。這些企業的新型自動化設備、自動化生產流水線占據企業設備的絕大部分,傳統金工設備只占很小的比例;進口設備比例大,國產設備比例小。總體看,所調研的企業設備精度高,高新技術含量高,制造出的產品質量高,國際競爭力強,代表了現代企業的發展趨勢。
企業對機電專業人才的需求和使用情況調研發現,這幾家企業現有機電技術人才中絕大部分直接從中職、高職和大專院校畢業生中招收,從社會招聘的人員和企業自行培養的人員較少。企業人才學歷主要包括研究生學歷、本科學歷、大專學歷、中職學歷等,人員整體平均年齡低。一線操作人員大部分是中職畢業生;一線管理人員是高職學生、??粕吧倭恐新毶?技術崗位和決策層人員主要是本科生、碩士生。其中適合中等機電技術應用人才的主要工作崗位有:一線設備操作工、設備維護與維修工、機電產品裝配調試工、產品質量檢測員、生產一線管理員(如工段長、車間主任等)、產品銷售及售后服務。調研還發現企業對中職畢業生職業道德方面的要求較高,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非智力素質(如正確的價值觀、敬業精神、吃苦精神、紀律性、責任心、工作態度);具有良好的自我發展能力、學習能力及學習習慣;具有較寬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操作基礎技能;具有良好的動手動腦能力及應變、創新能力。
機電專業建設存在的問題
職業學校是為生產一線培養初中級技術工人的基地,培養是否合格,關鍵看畢業生能否直接為經濟建設服務。機電專業是我校50多年來長盛不衰的拳頭專業,培養出了數以萬計的人才。近年來,我們不斷加大先進設備的投入,對機電專業投資是最多的,其裝備也是最先進的。雖然我校機電專業課程建設已經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機電專業已經是江蘇省職業學校示范專業,我校也成為了江蘇省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學校,但還存在著許多不容忽視的客觀問題。
學生學習時間問題目前,學生素質不高與學生學習時間的縮減造成課程結構及設置難以達到規定要求有關。眾所周知,現在的職業學校學生大多是中考落榜生,生源素質以及學習興趣都較差,尤其機電類專業男學生調皮的居多。目前,中等職業學校的學制是三年,而第三學年學生基本都在工作單位頂崗實習,這就使得學生需在兩年內將所學專業的內容全部學完,勢必造成很多學生由于接受能力有限學習跟不上,對學習失去興趣,影響到了教學效果。
課程設置問題當前的課程設置還是以學科為中心的,課程與企業的需求、學生的需要有很大的脫節。文化基礎課的要求比較模糊;專業課內容重復,相互交叉;課程內容太難,脫離學生實際。傳統職業教育的課程體系、結構和內容已不能適應社會、企業對機電專業人才培養提出的要求。
教材問題機電專業的教材未能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而及時更新,與培養目標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特別是在與行業接軌、課程標準、針對學生實際、學校軟硬件配備、服務區域經濟等方面存在一定問題。
合理調整專業設置和課程內容
我校非常重視專業開發工作,根據海安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結合學校的發展目標和總體規劃,及時調整優化專業結構,增加專業適應性,努力使專業設置標準與國家職業標準相銜接。專業設置上堅持穩定性、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在著力打造我校機電一體化等相對穩定的骨干專業的基礎上,有計劃地進行新專業的開發工作,拓寬專業業務范圍,如機電設備調試、模具設計、車工、鉗工等。 教學目標應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重新定位機電專業主要培養具備從事機電技術相關工作必需的理論知識和綜合職業能力的機電設備、自動化設備和生產線的運行與維護人員。針對不同的職業崗位,課程教學的目標要有針對性。我校在“十一五”發展規劃的指導下,確立了機電一體化專業的課改目標和思路,貫徹執行“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模塊化”總體要求,成立了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改革領導小組、專業課程改革指導委員會以及專業課程開發團隊,在經過廣泛調查,聽取各方面意見,并經過多次專門會議討論后,對學校機電一體化專業的教學指導方案進行了整體研究,提出教學指導方案研究與開發報告、專業設置和專業課程設置標準。教學目標具體到設備操作、設備維護與維修、機電產品裝配調試、產品質量檢測等職業崗位。如機床操作人員要以機床結構和操作為特點進行課程設置和能力培養;設備維護與維修人員應側重于培養機械原理知識及機床電氣控制、機電聯調能力。
教學體制與模式應根據人才需求情況做出調整應以職教人才培養的目標與規格要求為指導,面向就業,從職業崗位群的需要出發,通過校企合作等途徑,使教學與職業實踐緊密結合,構建職業崗位技能一體化的教學體系和教學模式。我校初步構建了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模塊化專業課程體系。整個課程體系按其課程性質和用途劃分為五大模塊:由德育課和文化基礎課組成的公共基礎課程模塊、專業主干課程模塊、專業拓展模塊、崗位實踐模塊以及選修模塊。每個模塊中再設立若干個小項目模塊,針對每個小項目模塊設計出知識教學目標和技能教學目標,確定應開設的一體化項目模塊課程。
教學內容應以“實用、夠用、管用”為原則教學內容應滿足企業基本要求,體現“實用、夠用、管用”原則,進行模塊化、綜合化整合,著重通過實踐環節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增加學生動手鍛煉時間,提高學生創新技能和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教學方法以學生的學習基礎、認識能力以及學生的認知習慣、興趣為基本把握點,在教學內容上滲透新科學、新技術、新工藝,教學過程由教室向生產現場延伸,這樣可以培養出一批能熟練運用新技術、新工藝,適應社會和市場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操作人才。
科學制定定向培養方案
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面向就業的、在真實職業環境中磨練學生的、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職業教育是培養實用型人才的有效手段。職業學校的作用不僅僅局限于教書育人,更應該成為溝通學生和用人單位的最好橋梁,學校應當承擔起協助學生解決就業問題這一社會責任。
我校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根據行業需要和崗位要求,建立了完善的、具有較強針對性的專業定向培養模式,推進了海安人力資源建設步伐,大大緩解了社會對機電專業人才的需求問題。
我們以就業為導向來規劃職業教育體系,相關職業課程均參照業內崗位規范和用人要求來建設,并隨就業市場的變化進行不斷調整更新?!傲⒆銓嶋H,服務社會”是職業教育保持強大活力的根本,也是我們不變的職教理念。我們的職業課程體系不同于傳統的大綱編制和教材設計,是以就業為導向、以用人單位需求為中心的實踐型職業教育體系,學校與用人單位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系,采用企業“訂單式”培養模式,充分解決學生就業和單位用人的難題。我校先后為申菱電器、海建集團等多家企業進行了崗位培訓,學校根據企業要求制定定向培養計劃,與企業共同編寫崗位技能課程大綱,對學員進行定向培養,將崗位實訓融入整個教學過程中。學員完成崗位教學階段的學習,經考核合格后,才能成為企業的正式員工。
[1]海安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1-4月份工業經濟運行情況[EB/OL].[2010-05-18].http://fgw.haian.gov.cn/zghaweb/infodetail/?InfoID=2670210b-7021-4ef0-aaee-8bf7ec0fc9d2&CategoryNum=004002.
[2]常州市劉國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機電工程系.關于2006年企業人才需求調研報告[EB/OL].[2009-09-01].http://www.czlgj.com/keti/read.asp?id=96.
[3]馬成榮.職業教育“三以一化”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