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入世煙草業做大做強勢在必行
未知
煙草業是一個高稅收行業,有人稱之為“暴利”行業,同時又是國家管制的行業。任何一個地方的煙廠,哪怕是一個小煙廠,都可能會對該地方的財政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有關煙草的話題一直都頗為敏感,入世后我國煙草業如何面對“遵守國際規則,逐步開放市場”的承諾也將是一個不容回避的現實問題。日前有報道稱,煙草企業過半虧損,并提出“專賣制度何時廢除?”由此引起了記者的關注。煙草企業為何過半虧損?面對WTO,煙草行業如何應對?專賣制度廢除是否有時? 稅改導致產品結構變化虧損增加 據向國家煙草專賣局了解,1—9月全行業實現工商稅利943.2億元,比去年同期的813.0億元增長16%。其中有14個省增長幅度超過30%,有6個省增幅超過50%。然而,與其伴生的卻是工業企業虧損面及虧損額增加,產品虧損嚴重。1—9月虧損工業企業46戶,比去年增加14戶,虧損額8.7億元,同比增加2.9億元。 造成上述狀況的原因,國家煙草專賣局分析認為,這與今年6月出臺的稅改有關。受稅改影響,今年工業利潤增加明顯,商業利潤下降幅度較大,經濟效益總體水平保持增長。稅改對行業的影響,主要導致產品結構上的變化。首先是生產結構上調,其次是部分原四、五類煙提高出廠價,第三是原四類煙因計稅價發生變動導致統計結構變化。大部分省份為消化稅改影響,均上調生產檔次,致使四類煙產量下降,市場供應趨緊。從生產牌號規格的虧損情況看。7—9月一類煙虧損33個,占一類煙生產規格的9.3%;二類煙虧損56個,占二類煙生產規格的18.8%;三類煙虧損228個,占三類煙生產規格的48.3%;四類煙虧損291個,占四類煙生產規格的73.1%,虧損總數占生產總數的41.6%,1/3以上的產品處于虧損狀態。其中,過去產品結構處于較低的省份受稅改影響較大,天津、遼寧等6省出現利潤下降或虧損。同時,全國產煙大省和全國名優卷煙生產區,發展趨勢也不容樂觀。 現有煙草體制面臨WTO挑戰 外經貿部首席談判龍永圖近日一再聲稱,加入WTO后,中國政府將會遵守自己的承諾,即“遵守國際規則和逐步開放市場”,因為中國政府是一個守信用和負責任的政府。毫無疑問,根據國際規則,我國的煙草行業將面臨著如何從壟斷、封閉的管理體制,走向統一、開放的國際市場的問題。 對此,國家煙草專賣局政策法規與體制改革司司長劉敬如認為,煙草行業經濟體制改革工作面臨很大壓力和挑戰。就煙草行業現狀而言,企業結構散、市場秩序亂、技術水平、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低、地區封鎖嚴重以及不規范經營等問題的存在,制約著行業的發展。他說,雖然我國是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加入WTO,關稅減讓和非關稅壁壘的消除也是逐步的,但在這個過程中,國外卷煙的市場競爭力將明顯增強,特別是過渡期結束后,根據WTO要求的國民待遇原則和最惠國待遇原則,我國必須給予外國煙草公司更多的市場進入權,外國煙草公司必將占領相當一部分中國市場,對我國卷煙工業企業造成很大的沖擊。因此,他認為,我國卷煙工業企業能否經受住外煙的沖擊,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組織結構調整是否到位、內部管理能否真正得到完善。 隨著市場經濟進程的深化,對我國傳統的煙草專賣體制和運行機制也提出新的要求,市場機制和競爭機制的引入,要求改革現行的企業組織結構,打破各自為政、相互封鎖的局面,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這一方面要求“扶大”、鼓勵優勢企業的跨省聯合或兼并,另一方面對技術裝備差、資源浪費嚴重、經濟效益低的小煙廠實施關閉。 對目前煙草行業所面臨的形勢,國家煙草專賣局概括為“內外多重壓力,內部多種矛盾”。內外多重壓力主要表現為:首先是來自國際“WTO”及“WHO”方面的沖擊和影響。“入世”后,隨著卷煙及相關產品關稅的逐步遞減,外國卷煙及其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將明顯增強,我國煙草行業將會直接面對國際跨國煙草集團更為強勁的競爭。同時,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全球掀起了新一輪聲勢更高的反煙浪潮,使煙草生存環境受到更為苛刻的限制。其次是國內的傳統煙草專賣制度面臨新的課題,即如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礎上堅持國家煙草專賣制度,同時又要引入市場機制和競爭機制,改革煙草行業及企業內部與市場經濟體制和專賣制度不相適應的部分。另外,煙草行業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要為國家經濟建設提供財政積累,還要保持煙草稅利的長期持續增長,所以說其內外壓力是多重的。 內部多種矛盾主要表現為:受計劃經濟體制與長期的專賣保護影響而形成的思維方式、經營方式和管理方式,一時難以轉變;中國煙草大而不強,與跨國煙草集團“航空母艦”相比,我國只是2000多個小舢板組成的“聯合艦隊”。
優化。計劃指標一經下達就有了剛性,而且與財稅指標直接掛鉤,很難變動。這樣,計劃指標就成了一種資源,而企業組織結構調整必然涉及到計劃指標的轉移,這對所在地政府而言,計劃的減少則是一種損失。同時,關閉小煙廠就等于斷了地方政府的財源,使得地方財稅利益成為困擾行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因素。 許可證要并軌 做大做強勢在必行 針對有些人提出的“專賣制度何時廢除”的說法,業內人士認為,不合時宜。應當看到,煙草專賣制度的實施其最終目的是要確保“市場的有效供給,增加國家財政積累”這兩大根本性任務的順利實施。目前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煙草是一個高稅收的行業,煙草對國家財政的貢獻無疑是不可獲缺的。試想,如果廢除煙草專賣,國家財政的損失將會是怎樣?因此,“十五”期間,煙草行業發展戰略中,“強化專賣管理,推進市場體系建設”仍為主要內容之一。 然而,加入WTO,我國煙草業如何面對“遵守國際規則,逐步開放市場”的承諾,是一個不容回避的現實問題。那么,煙草業將如何應對?國家煙草專賣局副局長姜成康認為,建立健全的、開放的、統一的、有序的銷售網絡,是入世后煙草行業最有效的應對措施。他說,入世后,一是外煙進口要降低關稅,隨著關稅的降低,其競爭力肯定要增強;二是我們過去的特種零售許可證和一般的零售許可證要并軌。也就是說,入世后,凡是有卷煙零售許可證的就可以經營外煙。因此,當務之急就是:如何在堅持專賣制度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大力推進卷煙工業企業組織結構調整,做大做強一批卷煙工業企業和品牌,參與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要做到這一點,健全的卷煙銷售網絡的作用十分重要。 據悉,網建工程于1999年就開始啟動,并列入各地區、部門的重中之重。目前,建立健全的卷煙銷售網絡,已被視為“經濟運行平穩發展、經濟效益穩步提高、抵御各種風險、事關行業發展”的大事來抓,已取得了初步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