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和實施步驟
未知
[摘要]影響大學生職業生涯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專業素質、心理素質等主觀因素,也有社會環境、機遇等客觀因素。在確立職業生涯規劃時,在合理的原則指導下,按照一定的步驟對職業生涯進行設計,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 職業生涯規劃 遵循原則 實施步驟
職業生涯規劃簡稱生涯規劃,又叫職業生涯設計,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其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并結合時代特點和被規劃者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職業生涯規劃要從生活發展需要出發,正確認識自身的條件與相關環境,從專業、興趣、愛好、特長、機遇等方面盡早確定自己未來發展方向。大學是培養專業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學生應當從跨入校門開始確立自己的未來職業生涯目標;學校管理部門也應當指導學生科學地確立這樣的目標。在學生確立職業生涯規劃時,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職業生涯規劃必須與社會需求相結合
擇業是一種社會活動,它必定受到社會的制約,如果擇業脫離社會的需求,將很難被社會接納。職業生涯規劃要把握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動力,以社會需求作為出發點和歸宿。這樣的職業生涯規劃才有現實性和可行性。
2.職業生涯規劃必須與所學專業相結合
每一個大學生都有自己的專業,每一個專業都有一定的培養目標和就業方向,經過大學階段的學習,大學生都具有某一領域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這是每一個人的優勢所在。而且,用人單位在招聘過程中,首先要考慮大學生所學的專業。因此,大學生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應以所學專業為依據。否則,如果所從事的職業不是自己所學的專業,在參加工作后就要重新“補課”,這無形中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增加了許多負擔,對個人職業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3.職業生涯規劃必須與提高綜合能力相結合
知識經濟時代是崇尚創新、充滿創造力的時代,應養成推陳出新、追求創意和以創新為榮的意識,要有廣博的視野、掌握創新知識以及善于開創新領域的能力;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觀念,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有針對性地“充電”,以適應瞬息萬變的形式,跟上時代發展潮流;應注重個性發展,要用知識探索未知,解決問題,創造機會與財富,成為社會的強者,在此過程中,還應承認個人智慧具有局限性,懂得自我封閉的危險性,團結協作的重要性,才能以合作伙伴的優勢彌補自身的缺陷,增強自身力量,在各種人際環境中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與他人友好合作,才能更好地應付知識經濟時代的各種挑戰。
4.職業生涯規劃必須與增強身心健康相結合
千變萬化的社會要求大學生要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曾指出“如果沒有健康,智慧就難以實現,文化無從施展,力量不能戰斗,財富變成廢物,知識也無法利用。”在人生選擇與實踐過程中,應培養和鍛煉自己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和情緒調控能力,增加生活的磨練與體驗,以正確的人生態度對待困難和挫折。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主要步驟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一般經過樹立生涯志向,進行自我剖析與定位,評估職業生涯機會,確定職業生涯目標,選擇職業生涯路線,制定職業生涯策略并實施,對職業生涯設計進行評估、反饋與修正等幾個步驟。
1.生涯志向的樹立
志向是事業成功的基本前提,沒有志向,事業的成功也就無從談起。俗話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綜觀古今中外,各行各業佼佼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有遠大志向。立志是人生的起跑點,反映著大學生的理想、胸懷、情趣和價值觀,影響著一個人的奮斗目標及成就。所以,大學生在制定生涯規劃時,首先要確立志向,這是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也是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點。
2.職業生涯的自我剖析與定位
自我剖析就是要通過科學認知的方法和手段,對自己的職業興趣、氣質、性格、能力等進行全面認識,清楚自己的優勢與特長、劣勢與不足。自我剖析要客觀、冷靜,不能以點代面,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又要面對自己的缺點。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設計中的盲目性,達到設計高度適宜。
3.職業生涯機會評估
職業生涯機會評估主要是指分析內外環境因素對自己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人是社會的人,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離群索居,都必須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之中。特別是要生活在一個特定的組織環境之中。環境為每個大學生提供了活動的空間、發展的條件、成功的機遇。特別是近年來,社會的快速變遷,科技的高速發展,市場的競爭加劇,對大學生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大學生如果能很好的利用外部環境,就有助于事業的成功。因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要分析環境的特點、環境對大學生提出的要求以及環境對自己有利與不利的因素等等。
4.職業生涯目標的確定
職業生涯目標的確定,就是明確自己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在行政上達到某一級別,擔任某一職務;在專業技術上達到某一職稱,成為某一領域專家。明確、正確的職業生涯目標是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關鍵。有了目標才有了追求與事業的方向與動力。
5.職業生涯路線的選擇
所謂職業生涯路線,是指當大學生確定職業生涯目標后,是向哪一條路線發展,即是向行政管理路線發展,還是向專業技術路線發展,或是先走技術路線,再轉向行政管理路線。由于發展路線不同,對職業發展的要求也不相同。所以,在職業生涯規劃中必須做出選擇,以便使自己的學習、工作沿著預定的方向前進。通常職業生涯路線的選擇須考慮以下三個問題,我想往哪一條路線發展?這是通過對自己的職業價值、職業理想、職業動機等的分析,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取向。我能往哪一條路線發展?這是通過對自己的性格、特長、經歷、學歷的分析,確定自己的職業能力取向。我可以往哪一條路線發展?這是通過對自己身處的社會環境、經濟環境、政治環境、組織環境的分析,確定自己的機會取向。對于以上三個問題,進行綜合分析,以此確定自己的最佳職業生涯路線。
6.職業生涯策略的制定和實施
職業生涯策略的制定和實施是指為實施職業生涯目標,制定相應措施方案并以實際行動予以落實。在確定了職業生涯目標后,就要制定相應的行動計劃來實現它們,把目標轉化成具體的方案和措施,分階段進行。
7.職業生涯規劃的評估、反饋與修正
生涯評估是指在實現職業目標的過程中有意識地收集相關信息和評價,不斷地總結經驗和教訓,自覺地修正對自我的認知,適時的調整職業目標。俗話說,“計劃趕不上變化”。影響職業生涯規劃的因素很多,有的變化因素是可以預測的,而有的變化因素難以預測。要使職業生涯規劃行之有效,就須不斷地對職業生涯規劃進行評估,修正職業生涯目標,調整職業生涯策略,這樣才能在激烈的擇業競爭中,贏得成功,走向輝煌。
總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不僅是一個復雜的程序,還需要科學的方法,并持之以恒,只有這樣,才不至于白白浪費時間,才不至于毫無目標和毫無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