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周期分析的環境成本界定與確認
田志瑩 黃靜
企業要生產出符合標準的綠色產品,必須從產品的源頭,即產品的規劃與設計開發階段抓起,充分考慮產品在生產、使用和廢棄階段的環保要求。這一階段發生的環境成本主要有:設計人員進行綠色設計的培訓費、綠色設計過程中的運營費等。 (二)產品制造與生產階段 在這個階段應該進行清潔生產。清潔生產包括節約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廢物離開生產過程以前,盡最大可能減少它們的排放量和毒性。 這一階段發生的環境成本主要有:環保設施投資成本(如過濾裝置、廢水處理裝置的投資、運營、管理等相關成本)、資源循環成本(如水循環使用、能源余熱二次利用等所發生的成本)、采用替代有毒化學物質材料等的工藝調整及設備更新等方面的支出、提高產品耐久性及再生處理易解體程度的成本、環境負荷的監測和計量成本、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等進行回收利用和處置所發生的成本等。此外,環境標志認證成本大多也發生在這個階段。環境標志認證是企業參與國際貿易市場競爭的通行證,我國從1993年開始認證,認證費用主要包括認證申請費、檢查費和產品檢驗費、審定與注冊費(含證書費)、年金(含標志使用費)等。 (三)產品銷售與使用階段 這個階段發生的環境成本主要包括產品流通中的環保包裝支出、使用過程產生的廢物處理成本等。 (四)產品廢棄階段 產品使用后的廢棄物或者殘余物通常以廢水、廢氣、廢渣、廢品等形式出現,要達到環保標準,必須要對產品的廢棄物進行必要的處理后再排放,或者進行回收利用。因此,這個階段的環境成本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再生循環項目投資成本和運營費用、不可利用廢物的處理費用、不符合環保標準的罰款支出等。此外,由于企業自身的原因而對環境造成損害所發生的成本也可以包含在這個階段。主要有對土地污染、自然破壞的修復成本,環境事故或公害的賠償金和罰金,各種排污費、環保案件的訴訟費和罰款等方面。 可見,企業產品各生命周期階段的活動均會對環境產生影響。企業只有深入到產品各階段,才能發現產品成本發生的不合理之處,以便尋求改進方法,降低企業的總成本,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四、基于生命周期分析的環境成本的確認 聯合國國際會計和報告標準政府間專家工作組第15次會議所討論通過的《環境會計和報告的立場公告》對環境成本確認問題做了比較具體的規定,一是確認時間:應當在首次得以識別的期間加以確認。二是確認方式:資本化還是費用化。如果符合資產的確認標準,就應將環境成本資本化,然后在當期及以后各受益期間進行攤銷;否則,應作為費用計入當期損益。 確認環境成本是資本化還是費用化,主要依據是這項成本的發生是否能夠使企業未來經濟利益增加,如果不能,則應予以費用化。據此,對產品各生命周期階段的環境成本可以考慮做如下確認: (一)產品規劃及設計開發階段 此階段所發生的成本雖然可能不會產生直接的經濟利益,但是這些成本的發生是為了減少或者防止產品生命周期后續階段潛在的污染以保護未來環境,所以,這一階段的成本適合進行資本化確認。 (二)產品制造與生產階段 1.環保設施投資成本、采用替代有毒化學物質材料等的工藝調整及設備更新等方面的支出、提高產品耐久性及再生處理易解體程度的成本,由于可以提高資產效率和預防環境污染,應于設備達到可使用狀態時或者成本發生時,予以資本化。 2.資源循環成本、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等進行回收利用和處置所發生的成本,屬于與當期經營活動有關的清理成本;環境負荷的監測和計量成本屬于當期的環境審計成本。它們不會在未來帶來經濟效益,或者說與未來經濟利益的發生沒有足夠密切的關聯,因此應將其費用化處理,計入當期損益。 此外,環境標志認證成本雖然能夠為企業帶來未來的經濟利益,但由于金額不大,按照會計上的重要性原則,也可以將其費用化,計入認證當期損益。 (三)產品銷售與使用階段 產品流通中的環保包裝支出,如果包裝物可循環使用,符合資產確認標準的話,可將其進行資本化處理,否則應予以費用化。產品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廢物處理成本,通常只與使用當期相關,可于成本發生時進行費用化處理。 (四)產品廢棄階段 再生循環項目投資成本、廢水廢氣處理設施投資支出由于可以提高資產的生產能力和效率,故而應于成本發生時予以資本化。再生循環項目日常的維護運營成本、不可利用廢物的處理費用、環境破壞的修復成本、環境事故或公害的賠償金和罰金、各種排污費、環保案件的訴訟費和罰款等通常進行費用化處理。 本文對環境成本的界定和確認,是以企業的產品為中心,依據生命周期分析的思想進行的。但環保問題是全社會的大事,單個企業的力量是微弱的。因此,所有企業,尤其是同一價值鏈上的各類企業應該發揮協作優勢,從整個社會的角度,運用科學的方法對環境成本進行界定與確認,建立解決環境問題的共享機制和有效的逆向回收體系,達到經濟、社會、環境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