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論“成本會計”課程教法改革
尚伏雨
摘 要:成本會計是會計學專業的主干課程,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是以課本為基礎,以會計準則為導向,以課堂講授為主。這和應用型本科的人才培養定位——應用型、技能型為主的培養目標具有一定的偏差。本文提出“成本會計”教學中應改革原有的教學模式,增加多種形式的實踐教學環節,以培養學生的崗位能力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成本會計;教學改革;實踐教學 課程是專業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實現教學目標及人才培養規格的基本保證。課程改革是應用性本科高校教學管理和教學質量的基礎環節。成本會計作為會計學專業的主干課程,是培養學生成本核算知識、會計職業能力的重要載體。只有不斷改革成本會計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才能培養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會計人才。 一、會計人才市場的需求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產生了巨大需求,使得應用型本科院校有了較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也對專業課程的設計與安排提出了較大的挑戰,專業教育課程應由理論型向實用型轉化,不僅是形式上,而是從內涵上拓展和延伸。只有在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上不斷改革。才能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成本會計作為我院會計學專業的專業主干課程。教學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向社會輸送的成本會計與管理人員素質和能力的高低。 二、成本會計教學改革構想 (一)教育模式由知識型向知識+能力型轉變 長期以來,各院校成本會計的教學都是以課本為基礎,以會計準則為導向,采用課堂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鑒于社會對會計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和職業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再適應社會的發展,各種新的教學方法和實踐環節如研討會、模擬教學、課內實驗、專業實習、案例分析和小組討論等,應不斷引入到成本會計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參與,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 在課程體系方面,要打破傳統的學科教學課程體系,將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系起來,使大多數學生在頂崗實習前通過課內實驗、綜合實驗等基本掌握崗位群所需要的各種知識。具備一定的專業素質。 在理論教學方面,應將職業能力作為課程內容組合的基礎,在實訓教學中采用模塊教學法、仿真及全真模擬教學法,將專業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結合起來,既培養專業能力又培養實踐能力;把教學與技術服務、生產經營結合起來,既培養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又培養就業能力。 (二)模塊教學,使能力培養更具針對性 成本會計主要講述制造業的成本核算,課程內容緊湊,各部分環環相扣。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成為合格的會計專業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在成本會計課程教學中,可將內容進行優化整合,按照崗位能力的要求分模塊進行教學。具體做法是將教學內容分為七個模塊:一是材料費用的核算;二是人工費用的核算;三是輔助生產費用的核算;四是制造費用的核算;五是廢品損失的核算;六是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七是成本的控制方法。然后按模塊安排知識點并設計案例或習題,通過這些模塊的學習,學生基本能夠達到產品成本核算過程中各崗位所具備的工作能力。 (三)仿真教學,增強成本管理意識 在成本會計教學中,教師可采用仿真教學法,理論與實踐并重,重能力、重素質的培養。如各模塊中費用項目及產生可由學生通過社會實踐深入企業收集而得,通過資料的搜集與整理、分析與計算、方案的制訂與選擇、結果的反饋與評價參與教學的全部過程。體現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在仿真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針對具體的費用項目進行分析、討論,如是否是必須發生的、是否造成了浪費、有無節約的辦法和途徑等,把會計核算的功能延伸至企業成本管理,樹立了節約生產,合理配置資源的管理意識;再如對費用的分配方法教師可引導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確定設計方案,最終經過討論由學生自主推理得出科學、公平、合理的分配方案。仿真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創新意識。 (四)案例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成本會計”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的做法目前尚不普遍。但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迅猛發展,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增強,預算管理、事中控制等成本管理的職能越來越重要。將近年來在會計改革與發展實踐中涌現的典型案例引入教學,把課堂教學、理論教學、方法教學與案例分析相結合,可以進一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和思維空間,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