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渝東南民族地區紅色旅游資源整合開發分析

李婷婷

() [摘要]渝東南民族地區紅色旅游資源豐富,但多方不利因素限制了其科學、健康地發展。本文通過對渝東南民族地區紅色旅游資源特性、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研究,分析了該地區紅色旅游資源整合開發的必要性、可行性及重要意義,并提出了相關策略。

[關鍵詞]渝東南民族地區;紅色旅游資源;旅游開發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1)04-0047-02中國論文聯盟www.LWLM.com編輯。

一、渝東南民族地區紅色旅游資源概況

(一)渝東南民族地區紅色旅游資源的特性

1.渝東南民族地區紅色旅游資源是艱苦卓絕的革命精神的集中體現

賀龍率領中國工農紅軍三方面軍在酉陽縣南腰界建立黔東革命根據地,賀龍在秀山創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劉伯承、鄧小平領導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打擊邊區頑匪,解放秀山,挺進大西南等悲壯而感人的革命事件展現了紅軍的革命理想和對革命的奉獻精神,在紅軍革命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渝東南民族地區旅游資源的優勢

除了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外,渝東南民族地區還擁有石柱土家啰兒調、黔江南溪號子和秀山花燈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及以黔江小南海、秀山花燈寨、酉陽龔灘古鎮、烏江畫廊為代表的文化產業品牌。與其他地區相比,渝東南民族地區紅色旅游資源更多與自然生態和民族歷史文化等旅游資源相互輝映,擁有獨特的資源整合優勢。

(二)渝東南民族地區紅色旅游資源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為了提高渝東南民族地區紅色旅游資源的競爭力,重慶市加大了紅色文化宣傳力度,加強了與廣安、遵義、貴陽周邊三地的合作力度;著手編輯《重慶、廣安、遵義、貴陽紅色旅游精品景區導游詞專集》,統一開展導游培訓并舉辦四城市紅色旅游景區導游員(講解員)大賽;打造重慶、廣安、遵義、貴陽紅色旅游無障礙旅游區;到主要客源地進行市場促銷,大力拓展渝東南民族地區紅色旅游客源市場。

渝東南民族地區紅色旅游開發還存在以下問題:

1.資金短缺

渝東南民族地區紅色旅游景區大部分位于偏遠山村或革命老區,黔江、酉陽、秀山、彭水、石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都是國家級貧困縣,屬于國家支持的老、少、邊、窮山區,經濟發展水平低,很難有多余資金投入紅色旅游資源開發。

2.項目單調,開發深度不夠

渝東南民族地區大多數紅色旅游產品單調,展示內容雷同,陳列方式單調、陳舊,部分紅色旅游景點單中國論文聯盟www.lwlm.com整理一化,旅游則以參觀游覽為主,參與性項目開發極少,紅色旅游開發深度不夠。

3.宣傳不足,目的地認知程度不高

重慶市紅色旅游缺乏統一的目的地形象與促銷口號,且各自為陣、力度不足。渝東南民族地區在宣傳方面力度弱、主題不鮮明,紅色旅游景點的營銷意識與手段都有待加強。

二、渝東南民族地區紅色旅游資源整合開發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一)紅色旅游資源整合開發的必要性

1.紅色旅游資源整合滯后

雖然渝東南民族地區紅色旅游資源豐富,但許多紅色景點未能很好地與當地自然資源、風土人情相結合,加之生態環境比較脆弱、開發難度較大,從而削弱了其經濟利用價值。另外,渝東南的地域分割也增加了不同區域紅色資源整合的難度,影響了紅色旅游地的聚集效應。

2.紅色旅游資源分散且無序

渝東南紅色旅游資源分布在不同的行政區域,過于分散,不夠集中,這既不便于總體保護,也不利于紅色旅游資源的整合開發。

3.紅色旅游產品結構單一

渝東南民族地區紅色旅游資源開發仍處于低水平的初級階段,旅游產品結構展示方式單一,主要仍以照片和圖片資料展示為主,產品單一,文化內涵挖掘不夠,不但不能吸引旅游者的觀賞欲望,更很難使旅游者得到革命精神的感悟。

(二)紅色旅游資源整合開發的可行性

1.良好的外部政策環境

2004年,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下發了《關于印發“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的通知》,成為指導和推進紅色旅游的綱領性文件。重慶市旅游局按照市政府2006年頒布的《2006—2010年紅色旅游產業發展規劃綱要》的要求,積極與有關部門配合,對全市境內的革命歷史文化資源進行充分發掘和利用,并利用各種載體,廣泛開展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斷增強民族凝聚力。

2.優越的區位條件

渝東南地區位于我國中、西部與南、北帶的交匯點上,東與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接壤,南與貴州省銅仁地區毗鄰,西與重慶市內的豐都縣、武隆縣相連,北瀕長江,為三峽庫區的中段,也是湘、鄂、渝、黔四?。ㄊ校┙Y合部,渝懷鐵路與渝長高速公路和重慶通往沿海的大通道,還是北上巴蜀、南下湖廣、東入荊楚、西入夜郎的所經之地。

3.豐富的旅游資源

渝東南地區集中了全市93%的少數民族人口,少數民族民俗文化資源、民間文學資源、民間藝術資源異彩紛呈;既有優美的自然風光、多樣的自然生態、原汁原 味的民族風情,又有巴渝古老的黔中文化、鹽丹文化、土司文化等眾多的歷史人文遺產。

三、渝東南民族地區紅色旅游資源整合開發的途徑

(一)依托獨特的民族文化資源,挖掘紅色資源的內在價值

在挖掘與開發紅色資源中,要統一規劃、全盤考慮,把紅色文化與民俗文化結合起來,讓紅色旅游為民俗旅游提供動力、民俗旅游為紅色旅游提供游客來源,促進渝東南民俗旅游與紅色旅游的相互帶動與共同發展。該區域應以尊重歷史原真性為原則,準確把握歷史脈搏,深刻挖掘紅色文化內涵,提煉出渝東南紅色精神,突出特色和主題,使紅色旅游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中國論文聯盟。

(二)加強紅色旅游區域合作,建立統一的紅色景區

應以紅色旅游發展熱潮為契機,突破行政區域限制,樹立大旅游觀念,加快區域多種旅游資源的有效整合,為旅游者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旅游產品和服務。從而實現用紅色旅游品牌吸引人、綠色生態旅游品牌和五彩民族文化品牌留住人,逐步建立起大旅游產業體系,形成區域多種旅游融為一體、互為補充、相互促進的大旅游協同發展格局。

(三)加大資金投入和政府扶持力度,完善紅色旅游配套設施

發展紅色旅游是一項重要的政治系統工程,應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采取更多的優惠政策。政府相關部門有必要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加大對渝東南民族地區的資金投入,建設與之配套的基礎設施,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

(四)增加紅色旅游產品的參與性

渝東南民族地區大多紅色旅游點千篇一律,缺乏實景地厚重的歷史感、獨特的親切感。因此,應充分發揮旅游深入淺出、生動活潑、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特點,把當前亟待加強的思想道德建設和愛國主義教育融入群眾喜聞樂見、主動參與的活動中,寓教于游,使旅游者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實。

(五)加強市場化運作

渝東南民族地區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要在做好客觀分析資源狀況,深度挖掘資源特色,認真研究客源市場需求狀況,全面分析區位優勢、交通便捷程度以及相關配套設施供給能力等前期工作的基礎上,科學規劃,合理開發,形成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紅色旅游產品。

(六)深度挖掘紅色旅游資源,形成紅色旅游品牌

渝東南民族地區紅色旅游資源的整合開發需要科學的理論知識和行之有效的手段,從而充分挖掘紅色旅游的文化內涵,增加紅色旅游景點的可游性、可讀性和可感性,發揮其教育功能和經濟功能。積極實施品牌戰略,以打造紅色旅游品牌為突破口,整合紅色旅游資源,利用民族文化資源和紅色旅游資源,形成有特色的整合性產品和有影響力的品牌,從而提升渝東南民族地區紅色旅游產品的競爭力,使紅色資源的整合及開發進入高效、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

[參考文獻]

[1]楊澤凌.重慶東南門[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2.

[2]王孔敬.論川黔滇邊區域紅色旅游整合與協同發展[J].經濟師,2007,(3).

[3]潘麗華,肖松良,笪銳.紅色資源的經濟價值[J].經濟研究導刊,2009,(41).

[4]譚業. 桑植紅色旅游資源與民族文化整合研究[J].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3).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