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云南旅游資源優勢及開發策略
未知
摘要:成功承辦了'99中國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的云南省旅游業發展迅速,1999年,全省接待旅游者總人數近3800萬人次,旅游業總收首次突破200億,達到204億,比1998年增長49%。為了使云南旅游業順利步入21世紀,實現把云南建成旅游強省的目標,促進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在分析了云南旅游資源優勢的基礎上,對旅游資源的開發提出了一定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云南旅游;旅游資源;資源優勢;開發 Abstract: The success undertook ' 99 Chinese Kunming world gardening exposition's Yunnan Province tourism development to be rapid, in 1999, the entire province received the tourist total number of people nearly 38,000,000 people, the tourism always receives breaks through for the first time 20,000,000,000, achieved 20,400,000,000, compared in 1998 to grow 49%. In order to cause the Yunnan tourism to march into smoothly the 21st century, realized completes Yunnan travels the strong province goal, the promotion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in has analyzed in the Yunnan tourist resources superiority foundation, proposed certain countermeasure and the suggestion to tourist resources' development.
key word: Yunnan travels; Tourist resources; Resources superiority; Development
一、云南旅游資源的特征
云南素有"彩云之南,萬綠之宗"的美譽。這里山河壯麗,自然風光優美,擁有北半球最南端終年積雪的高山,茂密蒼茫的原始森林,險峻深邃的峽谷,發育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地貌,使云南成為自然風光的博物館,再加上云南眾多的歷史古跡、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神秘的宗教文化,更為云南增添了無限魅力。
從云南旅游資源的分布、構成、景觀質量及特征、開發程度、社會情況等來看,可將云南旅游資源的特征概括為以下8個方面:
1、多樣性
云南山川秀美,其旅游資源構成復雜多樣、豐富多彩。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都十分豐富,有寒溫熱帶的立體氣候;有雄偉壯麗的山川地貌;有古老悠久的歷史文化遺存及近現代革命歷史紀念物;還有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有多種奇異典型的地質現象、豐富的礦產礦床及動植物群落;有大量高峰絕壁、急流險灘和洞穴可供攀登、漂流探險;眾多的高原湖泊為水上運動提供了優美的場所;還有數量和品種多樣的礦泉供人閑逸療養。在海拔76.4~6740米的地帶上,巨大的垂直變異的地質構造,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云南幾乎囊括了從海南島到黑龍江中國大地上所有氣候類型和風景景觀:既有熱帶雨林景致,又有雪域和草原風光,還有北半球緯度最低的雪山冰川,而雄奇壯偉的石林和"三江并流"更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另外,特殊的區位,更使云南成為中國大陸聯結東南亞,南亞的橋梁,成為中原文化、藏文化、東南亞文化、西方文化的交匯點。形成云南旅游資源組合的多樣性。
2、奇特性
通過云南省眾多的景觀與國內外相似或同類景觀比較,得出這樣的結果:云南省許多地區地學景觀都具有奇特性,有的景觀堪稱世界自然奇觀,構成旅游資源優勢。例如,"三江并流"景觀雄奇壯美;虎跳峽以其雄壯奇險著稱于世,是世界最深的峽谷之一;而昆明石林更以其特殊的高石芽喀斯特地貌景觀而舉世聞名;發育著現代冰川類型的玉龍雪山是世界上緯度最低的冰川,山上終年積雪,山下四季如春,從山腳河谷地帶到峰頂具備了亞熱帶、溫帶、寒帶的完整的垂直帶自然景觀;素有"東方大峽谷"之稱的怒江大峽谷長310公里,平均深度2000米,比美國科羅拉大峽谷還要深,為世界著名的大峽谷;地處印度與歐亞大陸兩大板塊邊緣的騰沖火山群類型齊全,規模宏大,保存完整,分布集中,居全國之首;建水燕子洞為特殊的地下喀斯特地貌景觀,是亞洲最大、最壯觀的溶洞之一。
3、多民族性
云南的民族旅游資源特色鮮明,豐富多樣。全國55個少數民族,云南有51個,人口超5000人的少數民族有25個,其中白、哈尼、傣、佤、拉祜、納西、景頗、布朗、阿昌、普米、怒、德昂、獨龍、基諾15個民族為云南特有。各民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形成了風格各異、類型多樣的民族文化、,風谷習慣、節日、服飾、村舍建筑,構成了云南旅游資源的一大特點和優勢。
4、地域性
全省旅游資源分布極為廣泛,除昆明、石林、大理、西雙版納等地區旅游景觀久負盛名之外,在滇西北、滇中、滇東北、滇西南等廣大地區旅游資源大量分布,并且有相當程度的集中,構成景觀區。全省各地、州、市、縣幾乎都有風景名勝區、點,并各有特色。但是,各類旅游景觀資源的分布卻受一定地域限制,例如滇東、滇西旅游景觀的顯著差別,少數民族分布的地域性等等。
5、融合性
在全省,不同的地學景觀與各異的動植景觀、氣象景觀和民族文化、少數民族風情組合,形成風格、特色不同的景區,各類景觀相輔相成,互為依托,體現出極高的組合性。具體到某一景區,組合特點較異亦大,便如,西山景觀,便是借得滇池、城市、遠山景觀襯托出自身的雄奇;而大觀樓更是以亭臺樓閣、潭水、垂柳、遠山、夕陽和悠久的歷史文化融為一體而顯得古樸、神奇、令游人留連忘返。由此可見,有機的組合使各類景觀旅游資源具有極高的可游性,構成群體價值。
6、生態性
云南省生物旅游景觀極為豐富獨特,素有"植物王國"、"動物王國"、"花卉王國"之美譽,不少動植物類型觀賞價值極高,自然生態系統保存較好,成為全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數量最多的省份,西雙版納熱帶生態系統原始而典型,被譽?北回歸線上的一顆綠寶石";包含五大展館、6個專題園的昆明世博園更是集各國園林精品、奇花異草于一體的科普生態旅游勝地;而位于滇西北的香格里拉生態旅游示范區,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天人合一"的主題,成為云南一大生態旅游景觀。
7、跨境性
云南與緬甸、老撾、越南三聯單接壤,邊境線總長4060公里。其中,中緬邊界線云南段長1997公里,中老邊界線云南段長710公里,中越邊界線云南段長1353公里。有出境公路20多條,國家級口岸10多個,省級口岸10個,還有86個邊境或邊民互市點。全省少數民族中有16個民族跨境而居。云南與東南亞、南亞這種地相接、山相連、水相通、人相往的狀況,形成極大的區位優勢,使云南成為民俗風情和邊境旅游的最佳去處。現已開發形成的旅游線有中越、中老、中緬臨時過境游,昆明國旅在曼谷與泰方合資成立了旅游公司,促進了東南亞來滇旅游人數大幅度增長,充分展示了跨國旅游的潛在性。
8、潛力性
云南省地處祖國西南邊陲,旅游資源豐富,但絕大數未加以開發利用。可利用和挖掘的潛力還很大。例如:位于中甸德欽縣境內的梅里雪山,冰峰相連,雪巒綿亙,勢如刀劈劍削,氣勢非凡,到如今仍處于半開發狀態,其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為云南最高點,迄今仍是無人登頂?處女峰";位于怒江兩岸的高黎貢山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蘊藏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景物雄奇壯觀,是一塊待開發的處女地;素有"東方多瑙海"之稱的瀾滄江(湄公河)是東南亞一條著名的國際河流,現在處于開發狀態。另外,如石寶山、巍寶山、騰沖、滇東北等地,很多舉世奇觀尚未向廣大旅游者展示其風姿,處于藏于深山人未智的狀況;而大理、西雙版納等許多已開發或正在開發的旅游資源也需要進一步進行深度開發,不斷補充內涵,賦予其新的生命力,充分挖掘出其潛力。
二、云南旅游資源開發存在的問題
為把旅游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云南省委、省政府于1995年作出了把旅游業發展成為新興支柱產業的決策,加快了云南旅游資源的開發和建設的步伐。
目前,云南已開發和建設了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風景旅游區和旅游服務設施,基本上形成了以昆明為中心的三大旅游線路,重點建設了昆明、麗江、大理、景洪、瑞麗5個重點城市,構建了滇中、滇西北、滇西、滇西南、滇東南5大旅游區。但在云南旅游資源開發已取得了喜人成績的同時,仍然有大量不容忽視的問題存在。
1、資源總體開發程度不高
除昆明旅游區外,外線旅游設施建設較差,如東部旅游線以石林、溶洞、高原湖泊為主體,景區建設覆蓋面積較大,但旅游路線長,景區開發較差,服務設施還不配套,景觀資源的開發較單一,造成資源特色的浪費,開發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
2、保護意識差
開發過程中資源的保護意識差,對旅游資源的破壞現象仍然存在,人為性破壞和建設性破壞現象嚴重。例如:
(1)云南大理古城是我國保護較好的古城,系國家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在旅游開發建設中,片面考慮古城原石板地面不利旅游車行駛,將石板撤毀換為柏油路,與古城風貌格格不入,破壞了石城的特色;
(2)石林外圍石柱及部分珍貴地質現象在采石活動中遭到破壞;
(3)瀘沽湖四周大規模采伐活動,嚴重地破壞了湖區生態環境,加重了水土流失,使湖泊淤積嚴重,湖邊常有泥石流發生,影響自然景觀;
(4)中甸地區部分草旬、沼澤由于人為活動的影響,景觀質量降低;
(5)滇池、洱海等優質景區,受到污染的影響和威脅,陽宗海、異龍湖、星云湖景觀受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