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河北省旅游創新能力的提升路徑
張葳
[摘 要]推進區域旅游創新能力是支撐區域旅游業又快又好發展的重要途徑。文章通過對河北省區域旅游創新存在問題的深入透視,指出河北省區域旅游創新能力的提升,應充分利用京津冀城市群效應對區域創新績效的促進作用,進一步健全河北省區域旅游創新投入體系,完善河北省區域旅游創新產出能力,優化河北省區域旅游創新管理體系,構建河北省區域旅游創新平臺支撐體系。
[關鍵詞]區域旅游創新能力 城市群 提升路徑
旅游業是個創新型的產業,改革開放和觀念創新催生了中國現代旅游業,政府引導和體制改革創造了國內旅游輝煌。“十一五”以來,河北省旅游業保持了年均17.2%的增長速度,高于經濟增速4個百分點。2009年,盡管受金融危機等多種不利因素影響,旅游業仍逆勢上揚,接待游客1.22億人次、增長25%,實現旅游總收入710億元、增長28%,旅游業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但與先進省區市相比、與環京津環渤海的區位優勢相比、與河北經濟總量在全國的位次相比,我省旅游業在發展速度、產業規模、產品層次、管理水平等方面還有一定差距,經濟貢獻度還比較低。2009年,我省旅游業收入占GDP的比重僅為3.96%,低于遼寧10.8個百分點、山西8.2個百分點、河南4個百分點,落后于周邊兄弟省區;旅游業收入僅為江蘇的 18.7%、廣東的23.1%、浙江的26.8%、山東的28.9%,明顯低于旅游先進省市。
一、河北省區域旅游創新存在的問題
1.知識創造能力較差,理論創新滯后于實踐創新
根據2009年中國區域創新能力報告,2009年河北省知識創造能力的排名與2008年相同。河北省研究與實驗發展全時人員當量增長率、政府科技投入占GDP的比例、政府科技投入增長率3項指標的全國排名分別為29位、27位、27位,處于全國落后水平,知識創造能力較差。對于旅游業而言,知識創造能力與先進省份相比,亦存在較大差距,理論創新滯后于實踐創新。主要表現在旅游業自主創新能力弱,專利擁有量明顯不足,與全省經濟總量規模不相稱,旅游企業品牌意識薄弱,全國熟知、國際上叫得響的強勢品牌較少,知識產權保護能力還不強,對知識產權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
2.有限的創新資源供給與巨大的創新需求不匹配,難以產生擴大效應
在企業創新方面,2009年河北省綜合指標全國排名第23位,創新基礎設施綜合指標全國排名第15位。各項指標中,比例性和增長性指標的排名均位于全國落后水平,表明河北省與其他地區之間的差距正在擴大。河北省旅游業的轉型升級,產生了巨大的創新需求,而區域旅游創新在一定限度上保證了創新資源的有效供給。創新資源的配置模式仍存在一些問題,仍然主要以項目模式為主,各旅游相關部門都很熱衷于搞各種計劃。每級規劃的目標又都太大,與能夠投入的資源不匹配,導致單位投入強度都不高,經費使用效果不很好。此外,各級旅游規劃之間的重復嚴重,許多頂天立地的大計劃,有所為有所不為仍然還停留在口號階段。
3.人才流動仍受有關制度和政策的制約
從整體看,河北省旅游業從業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共計78333人,占總從業人員的16.95%;中、高級管理人員共計49323人,占總從業人員的10.67%。本科以上學歷者20487人,占4.33%;大專以上學歷者76931人,占16.64%;中專或高中者214309人,占46.36%;初中級以下者總體學歷水平偏低。從不同部門來看,旅游從業人員大專以上學歷者比重教育科研部門最高,為5151人,占88.51%;其次是旅行社9148人,占59.9%;旅游管理部門1383人,占50.02%;其他部門從業人員大專以上學歷者均低于30%,其中商品生產及銷售部門從業人員文化水平最低,大專以上學歷者為2219人,僅占10.96%。科技活動人員匱乏,省內院校、科研院所與企業的科研互動水平較低,直接制約著區域旅游的創新效率。
4.區域旅游創新績效不明顯,地方保護主義阻礙跨地區的旅游創新活動
2009年河北省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指標中,創新的經濟效益綜合指標全國排名第25位,宏觀經濟綜合指標全國第12位,產業結構綜合指標全國第27位,產業國際競爭力綜合指標全國第17位,就業綜合指標全國第21位,可持續發展與環保綜合指標全國第27位。綜合指標排名可以看出,由于地方保護主義的阻礙,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跨地區的旅游創新活動,使得區域旅游創新績效不明顯。根據2009年中國區域創新能力報告數據分析得出,河北省區域旅游創新服務水平、創新基礎設施、區域旅游市場環境位于全國中列;旅游從業人員素質略有提高,但與先進省份仍有較大差距;金融環境、創業水平綜合指標處于全國落后水平。在創新環境方面,河北省各項指標綜合排名第22位,比2008年下降了5位,處于全國下游水平,在東部地區的排名比較靠后。其中與大中型企業科技活動融資的各項指標排名處于全國落后水平,河北省在促進旅游企業科技創新方面的環境亟待改善。
5.滯后的旅游產業集群創新與分散的個體創新不匹配
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在僅占3.63%的國土面積上,聚集了全國近20%的總人口,創造了超過半數的GDP及60%多的工業總產值,顯示出強大的生產力和人口、產業與財富的聚集力。河北環繞京津,區位優勢得天獨厚,且旅游資源相當豐富,有承德避暑山莊、北戴河旅游勝地、西柏坡革命圣地、清東西兩陵、華北明珠白洋淀等,在海內外有著較高的知名度。但長期以來,河北旅游仍處于“散”的局面,旅游效益并不突出。2008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構建“河北省環京津休閑旅游產業帶”以來,大力發展休閑旅游產業,但還沒有形成規模的旅游產業集群,旅游產業、景區及配套合適分布仍較分散,難以形成創新合力。
二、河北省區域旅游創新能力的提升路徑
區域旅游創新能力的大小不僅取決于區域內旅游業創新行為主體的創新能力和各類創新資源的豐裕度,更取決于各創新行為主體在相互作用中所采取的集成運作方式。河北省區域旅游創新能力的提升,應充分利用京津冀城市群效應對區域創新績效的促進作用,進一步健全河北省區域旅游創新投入體系,完善河北省區域旅游創新產出能力,優化河北省區域旅游創新管理體系,構建河北省區域旅游創新平臺支撐體系,進而實現河北省區域旅游的資源創新、市場創新、體制機制創新、業態創新、模式創新、人才創新和政策創新。
1.健全河北省區域旅游創新投入體系
(1)健全河北省區域旅游創新投入保障機制
用法律法規的形式,明確政府對旅游創新投入的比例、結構、方向、管理辦法、監督機制和獎懲制度,逐步規范政府對旅游業創新投入行為,以技術進步為起點,積極推動政府的服務創新、體制創新、管理創新,為科技投入,特別是旅游理論研究開發投入的持續穩定增長提供保障。
(2)確保河北省財政旅游創新投入的穩定增長機制
建立兼顧河北省各地實際的旅游業基本科研投入和專項課題投入的穩定增長機制,將科研投入作為各級管理部門預算保障的重點,保證每年旅游財政科研投入的增長速度明顯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和財政支出的年增長速度。將旅游重大科研項目、高新技術的研發與市場化、科技基礎平臺建設等方面的科研專項資金納入年度旅游財政預算,形成穩定增長的財政資金投入渠道。
(3)優化河北省旅游創新的財政投入結構
信息時代的進步帶來了人們出游方式、資訊來源、交易手段的轉變,旅游業也必將由信息化時代和數字化時代邁向“智能化”時代。優化河北省旅游財政科技投入結構,旅游管理部門逐步弱化對單個旅游企業的支持,重點支持旅游業高新技術研究、前沿理論研究與重大課題研究,重點研究和開發制約旅游產業發展的共性問題和關鍵因素,解決旅游產業發展瓶頸,推動旅游產業技術層次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