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創新觀念加快發展泰寧旅游產業
黃天福
論文關鍵詞:旅游產業 泰寧縣 整體思路
論文摘要:泰寧縣旅游產業正處在一個重要的戰略機遇期。本文結合實際,提出了泰寧旅游產業發展的整體思路,即加快發展具有特色的泰寧旅游產業,抓好品牌宣傳、加強設施建設并樹立優質服務形象、突出旅游產品特色、規范行業管理、加速旅游產業升級、促進旅游經濟可持續發展。
金湖旅游起步于八十年代中期,近幾年來有了很大的發展,先后獲得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游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等5個國家級稱號。幾年來,旅游人數和旅游總收入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飲食服務、交通運輸、建筑、金融、通訊、商貿、娛樂等相關產業日顯繁榮活躍,全縣旅游業從業人員1000余人,間接從業人員4000余人,2003年以旅游為主的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35%,旅游總收入占全縣GDP的15%,旅游龍頭帶動作用初步顯現,旅游產業已成為縣域經濟最重要的支柱產業。現在,我們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泰寧縣的旅游業迎來了一個重要戰略機遇期。隨著總體小康向全面小康的進展,也隨著經濟和文化的國際交往逐漸增多,旅游需求將漸趨旺盛,再加上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北)京福(州)高速公路穿過泰寧縣境(已動工興建,預計2005年投入使用),這將極大地方便京福高速公路沿線的游客到金湖旅游。我們應該抓住這個難得的機遇期,與時俱進,進一步發展泰寧旅游產業。
一、強化營銷宣傳,打響大金湖品牌
爭奪更多的游客是旅游市場競爭的根本目的,也是旅游經濟工作長期的首要任務。一要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市場開發機制。充分運作好政府強有力的行政資源,組織、支持、指導、服務旅游企業開拓市場,廣泛動員各種社會資源,采取各種形式,營造全縣上下共同宣傳推介大金湖的濃厚氛圍。根據目標市場的需求,策劃推廣富有特色、品位和吸引力的品牌形象、宣傳口號。二要圍繞“云游水上天然大佛寺,感受天蹤靈趣大金湖”宣傳促銷主題,加強大金湖品牌的整合包裝和傳播策劃,迅速提高大金湖的知名度與美譽度。加強與武夷山等省內知名旅游區的協作,凸顯大金湖在全省“山、海、湖”旅游格局中的“山”、“湖”地位,進一步打響天下第一湖山的品牌;加快建設“水上觀音”朝拜回廊、甘露寺“千佛巖”、“如來佛祖”拜臺和“羅漢山”等景區建設,塑水上天然大佛寺主題形象;積極舉辦全省民間藝術游開幕式、巡回開展大金湖主題旅游產品說明會、籌備參加全國旅交會等活動,提高金湖旅游在國內和港澳臺地區的知名度;抓緊實施“水上觀音”申報吉尼斯紀錄、創建世界首批地質公園以及金湖風光郵票、郵品發行等工作,加快大金湖網站規劃建設,推動金湖旅游走向世界。
二、強化旅游設施建設,樹立優質服務形象
1改善設施提檔次。以“創優(創建中國優秀旅游縣)”“入關(申報世界地質公園)”為載體,以建設生態文化旅游區為目標,增加必要的投入,改善旅游條件,加快旅游區建設步伐。在旅游城建設方面,按照生態文化旅游城的定位,以高起點規劃為指導,以旅游產業發展為基礎,以特色文化為靈魂,以環境建設為宗旨,以經營城市為理念,把“創優”要求融入城市規劃建設;把城區當景區來建設,認真抓好特色建筑、沿河兩岸、空間綠化、夜景工程、精品小區和城市雕塑等重要節點的建設,重點突破泰寧古鎮及其入口處、沿河兩岸和松光小區的開發建設;健全城市旅游標識標志,建好旅游服務中心,發展旅游公共交通,鼓勵發展賓館飯店等接待設施,規劃建設特色餐飲、購物、文化娛樂等旅游專業街區,加強城市管理,搞好交通、環衛、市場等綜合整治,創造整潔、亮麗、清爽的城市環境,營造“人人都是文明使者,處處都是金湖形象”的旅游氛圍。
在景區建設方面,搶抓時機推進風洞低水位蓄水壩和城區攔河壩開工建設,加快游船改造升級,不斷完善公廁、停車場、綠美化、步道等基礎設施;深入開展旅游區創優評級,所有景區都要按#$級標準建設管理,瞄準國內一流水準不斷完善提高金湖等主體景區,把申報世界地質公園作為大金湖沖刺世界級品牌的重點工作抓緊抓實。在旅游經濟開發區建設方面,按照一區多園的開發模式,把旅游度假區、旅游商貿區、工業園區納入旅游經濟開發區統一開發與管理,高起點、高水平編制總體規劃和功能區詳規,確定功能定位,明確發展方向;走市場化路子,加快園區交通、通訊、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建設;實行更加優惠靈活的政策措施,吸引更多旅游投資參與園區項目的開發和建設,重點突破一批高檔賓館飯店、旅游商品開發和主題旅游項目,培育旅游產業的增長點。在旅游交通建設方面,全力支持參與京福調整公路建設,確保建設進度,同時爭取連接線工程與高速公路同步施工建設;積極爭取國債、旅游、交通等專項資金,籌劃項目資金捆綁,爭取武夷山機場至泰寧公路改造列入全省重點支持項目并盡快開工建設,創造條件上馬上清溪旅游公路改造項目,從根本上解決制約游客增長的交通瓶頸的問題。
2優質服務樹形象。服務是旅游產品固有的,不可缺少的內容,是提高旅游市場競爭力的關鍵。要以游客為中心,以游客滿意為目標,提供優質服務,樹立良好形象。大力推行旅游服務標準化建設和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健全落實質量保證金制、導游計分管理制和旅游者投訴受理制,最大限度防止出現旅游重大質量事件。加強旅游安全和衛生保障工作。切實加強旅游執法監督,完善旅游價格管理,規范旅游市場秩序。加強行風建設加大旅游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提高從業隊伍的整體素質。繼續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發揚民風淳樸、太平安寧的優良傳統,塑一流環境、一流產品、一流服務、一流質量的大金湖旅游“質量”品牌。
三、優化旅游產品結構,突出特色旅游
要立足大金湖旅游資源景觀多樣、生態原始和山水靈異的特色,深度挖掘個性化品質,鞏固提高原來知名度較高的景區;構建唯我獨有、唯我為優的觀光產品體系,從游客求知、求奇、求新等特點出發,深入保護挖掘地方民俗、戲曲、歷史、建筑等特色文化,豐富提升導游詞的文化品位,營造文化氛圍,提高文化品位,建設文化旅游名品;調整產品結構,開發度假休閑新品。
1提高旅游景點檔次。重點抓好精品景區建設,突出宗教文化、巖寺文化、明朝古建筑文化等特點,深化內涵,擴大外延。搞好金湖主入口的形象工程,抓好野趣園改造,深度開發狀元巖、貓兒山、百竹園。完善配套設施,增加旅游項目,豐富旅游內容,增強吸收力。
2提高金湖旅游文化品位。加強旅游文化研究,如泰寧蘇區文化、民俗文化、官宦文化、宗教文化、古建筑文化等研究。對現有景觀各種導游詞進行修改完善,豐富文化內涵,提高文化品位。加快人文景觀開發步伐,重點是對尚書墓、棲真巖、黃石寺、李氏宗祠、世德堂、紅軍街、尚書第小區等巖寺、道觀、古建筑歷史遺址獨特文化景觀的修復和地方劇種梅林戲、民俗風情文化表演項目的開發。 3大力發展專項旅游產品。充分發揮金湖旅游資源優勢,將旅游與歷史文化、工農業生產、體育、商業等有機結合,開發休閑度假、民俗風情、尋根祭祖、老區考察、水上運動等一批特色專項旅游項目,建立以觀光產品為基礎,以度假旅游產品和專項旅游產品為輔的多元化產品體系,適應現代旅游者多樣化的需求。
四、規范旅游行業管理
旅游質量是旅游的生命線,是當今旅游市場競爭的主題。一是實現旅游服務標準化。建立健全旅游行業標準化服務質量標準和制度體系,按照國家旅游城標準,大力開展旅游創優達標活動,全面實施標準化經營、服務,加強旅游質量的社會監督,嚴格落實服務質量承諾制和投訴理賠制。二是實現旅游市場經營規范化。繼續整頓旅游企業,積極引導、鼓勵旅游企業聯合重組和創辦正規旅行社,取締“黑社”,形成一個公平、競爭、有序的旅游市場。加強假日旅館、導游、車輛、排工管理。加強旅游市場監督,凈化旅游市場。三是加強景區管理。深入開展“全國文明風景名勝旅游區”創建活動,加強衛生管理,營造整潔的旅游環境,加強旅游安全管理,增強從業人員安全意識和救護能力,深入開展“百里旅游安全路帶”建設活動,切實加強景區旅游秩序管理,全面推廣電腦化作業,簡化景區與游客、旅游企業的手續辦事程序,強化景區站(所)管理職能。四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在全旅游系統內深入開展以“內增素質、外樹形象”和“情暖金湖、共創文明”為主題的“十佳導游、十佳排工”、“青年文明號”“、文明安全景區”等爭創活動,促進旅游經濟與精神文明建設協調發展。
五、加大投入力度,推進旅游產業化進程
加快旅游業發展,必須走產業化之路。一是加快旅游投資經營體制改革。充分發揮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在推進旅游經濟產業中的重要作用,放寬民間資本在開發金湖旅游業中的市場準入領域,堅持“誰投資、誰受益”原則。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在旅游業中的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并把其統一于全面建設小康縣進程中。積極推動經營體制創新,形成以產權為紐帶,以市場為導向,通過改組、聯合、兼并、租賃、股份合作、公司制等形式的旅游企業,發展一批行業性的聯合體和企業集團,促進規模化,推進旅游產業的發展。二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根據總體規劃建立招商項目庫,精選一批有特色、能發展可操作性強的好項目、大項目,積極向外招商引資。要拓寬招商融資的渠道,嘗試經營權有償轉讓,積極吸引境內外大企業大集團投資經營金湖旅游業。三是加快富有地方特色的土特產品、手工藝品和紀念品的開發。充分兼顧旅游商品的紀念性、藝術性、禮品性和實用性,優化商品、外形和文化創意設計,突出特色,打響大金湖品牌。
六、促進旅游經濟可持續發展
不能只注意旅游帶來的經濟利益,要進行科學的綜合效益評估,絕不能對旅游資源過度甚至掠奪式開發,對景點進行粗放式管理。旅游項目大量上馬,病態擴張,這一切都會損害旅游業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環境,威脅著旅游業發展的長期利益。要嚴格遵循“嚴格保護、統一管理,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方針,強化旅游資源的保護。
參考資料:
[1]鄒統釬"旅游開發與規劃[M]"廣州:廣東旅游出版社1999,P87-88
[2]丁文魁"風景科學導論[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2
[3]董耀會"長城:十年守望[J]"商務·旅游:香港商務旅游雜志社,2004(6):59